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介紹2024年國務院部門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提案工作有關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今天的吹風會主要向大家介紹2024年國務院部門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提案工作有關情況。出席今天吹風會的有: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先生,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女士,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許大純先生,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姜萬榮先生。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2024年國務院部門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提案工作的總體情況。
2024年,國務院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做好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共承辦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建議8783件,政協提案4813件,分別占建議、提案總數的95.1%、96.1%,均已按時辦結,代表委員對辦理工作表示滿意。
各部門把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作為年度重點專項工作,集中優勢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建議提案辦理全周期、全過程溝通交流,推動建議提案辦理質效進一步提升。各部門共采納代表委員所提意見建議5000余條,出臺相關政策措施2000余項,有力推動解決了一系列關系改革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問題,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領域取得新的工作成效。
我先介紹這些情況。現在請唐承沛先生作介紹。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感謝各位對民政民生工作的關心關注。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來自人民、為民履職,深入基層一線,聽取社情民意,用心用情提出建議提案,體現了深厚的為民情懷、民生關切。民政部深刻認識到,辦好這些建議提案,就是為人民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是政治任務、職責所系。2024年,民政部共承辦全國人大代表建議313件、全國政協委員提案174件,主要涉及老齡養老、社會救助、社會事務等方面,都已經按時辦結。工作當中,我們注重做到“三個突出、三個貫穿”。
一是突出政治導向,將壓緊壓實責任貫穿始終。民政部堅決落實政治責任,建立健全部領導統籌抓、承辦司局班子直接負責、明確專人具體辦理的工作機制。加強全過程督辦管理,定期調度、重點督辦,實現全周期信息化平臺辦理、全流程跟蹤督辦、全方位把關核校。創新辦理方式,將辦理工作與我們開展的重點工作結合,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拓展部門合辦、上下聯動、業務協同等辦理方法,推動辦理工作有序有效進行。
二是突出同題共答,將主動溝通交流貫穿始終。堅持全流程溝通,辦理前主動進行聯絡、辦理中及時通報進展、辦理后具體反饋答復。堅持多渠道協商,在常態化溝通基礎上,邀請部分代表委員參加業務會議、專題調研、座談訪談,面對面開展協商交流。堅持共解難題,對反映的重點難點問題,與代表委員深入研究探討、問計問策,重大問題提請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有關部門支持推動,同向發力促發展。
三是突出實績實效,將成果轉化貫穿始終。加強辦理成果運用,持續推動將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轉化為政策舉措,全年共采納意見建議220多條,出臺相關政策措施24項,推動老齡工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治理取得新進展,有效增進了民生福祉,增強了群眾獲得感。
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建議提案辦理的政治擔當,進一步加強協商辦理,進一步狠抓轉化落實,以建議提案辦理新成效,助力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謝謝!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健全社會救助體系,近年來我們也注意到很多代表、委員提出了關于加強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的建議和提案,請問民政部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謝謝。
唐承沛:
謝謝您的提問。困難群眾始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最牽掛的群體,也是代表委員普遍關心的對象。近年來,不少代表委員就完善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救助、提高救助保障水平、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等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議和提案。我們認真研究、積極吸納,體現到社會救助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工作當中。
一是加強政策供給,拓展社會救助的覆蓋面。去年出臺了《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辦法》,明確認定的條件和程序,指導地方全面開展認定工作。推動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向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拓展。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定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各地普遍建立了科學規范的標準調整機制。2024年,全國有27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高了低保標準。
二是狠抓政策落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落實《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強化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監測,逐步建立起民政部門統一認定和監測、分層進行信息管理推送、部門協同救助幫扶,救助結果及時反饋的運行機制,推動形成弱有眾扶“一張網”。全面落實低保邊緣家庭當中的重殘、重病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等政策,推行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繼續落實“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三是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政策公平公正實施。落實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工作要求,持續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治理。指導地方探索建立救助經辦服務人員與救助對象“雙承諾”制度,大力推進社會救助領域誠信建設。嚴格落實社會救助經辦人員近親屬備案、卡折代持備案等制度,規范開展救助對象信息定期比對核查,加強動態管理。同時,暢通部省市縣四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應、受助及時。
四是提升服務效能,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著力強化數字賦能,不斷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健全監測預警指標體系,逐步擴大監測范圍,將存在現實困難和潛在風險的人員納入動態監測,構建及時預警、快速處置、有效響應的主動發現機制。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會同財政部在全國69個地區開展試點,推動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模式。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更好發揮社會救助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的功能作用,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困難群眾得到精準及時、可感可及的救助幫扶。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健全社會救助體系,近年來我們也注意到很多代表、委員提出了關于加強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的建議和提案,請問民政部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謝謝。
唐承沛:
謝謝您的提問。困難群眾始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最牽掛的群體,也是代表委員普遍關心的對象。近年來,不少代表委員就完善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救助、提高救助保障水平、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等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議和提案。我們認真研究、積極吸納,體現到社會救助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工作當中。
一是加強政策供給,拓展社會救助的覆蓋面。去年出臺了《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辦法》,明確認定的條件和程序,指導地方全面開展認定工作。推動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向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拓展。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定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各地普遍建立了科學規范的標準調整機制。2024年,全國有27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高了低保標準。
二是狠抓政策落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落實《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強化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監測,逐步建立起民政部門統一認定和監測、分層進行信息管理推送、部門協同救助幫扶,救助結果及時反饋的運行機制,推動形成弱有眾扶“一張網”。全面落實低保邊緣家庭當中的重殘、重病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等政策,推行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繼續落實“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三是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政策公平公正實施。落實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工作要求,持續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治理。指導地方探索建立救助經辦服務人員與救助對象“雙承諾”制度,大力推進社會救助領域誠信建設。嚴格落實社會救助經辦人員近親屬備案、卡折代持備案等制度,規范開展救助對象信息定期比對核查,加強動態管理。同時,暢通部省市縣四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應、受助及時。
四是提升服務效能,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著力強化數字賦能,不斷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健全監測預警指標體系,逐步擴大監測范圍,將存在現實困難和潛在風險的人員納入動態監測,構建及時預警、快速處置、有效響應的主動發現機制。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會同財政部在全國69個地區開展試點,推動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模式。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更好發揮社會救助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的功能作用,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困難群眾得到精準及時、可感可及的救助幫扶。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