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近年來,民政領域涌現出很多先進人物,他們用最溫情的故事、最無私的情懷踐行著“民政為民 民政愛民”工作理念,詮釋了“最美民政人”的涵義。為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榜樣引領和精神激勵作用,民政部推出“最美基層民政人”專欄。

當前位置: 首頁  >  最美基層民政人  >  最新報道 > 正文

戈壁灘上,一位黨員女館長的十一年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 2019-12-17  08:17

鮑  元

現年34歲的仝小美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殯儀館副館長,也是和田地區第一位大專畢業的女性殯葬工作者。

自2008年進入和田地區殯儀館以來,仝小美用11年的堅守踐行“做好殯葬服務,讓群眾滿意”的初心。2016年,她被民政部授予“全國殯葬先進工作者”稱號,2019年被評為和田地區“優秀共產黨員”。

仝小美出生于山東菏澤,畢業于重慶市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當初畢業來到“風吹石頭滿地走”的大漠戈壁時,她確實有很長一段時間難以適應。她硬是克服重重困難,逐漸適應了和田地區干旱風沙的氣候環境。十多年來,仝小美直接參與的館內整容化妝及安葬業務達90%以上,經她服務的逝者有2300多位,火化、整容、化妝、葬禮主持等工作,她駕輕就熟,館內的同事們也對她贊賞有加。

“仝小美剛來殯儀館時,她就住在殯儀館內,只要碰到哪位同事臨時有事,都是她代為值班,節假日更是堅守崗位。”在館內工作20多年的火化工謝付圣告訴筆者。令同事們印象深刻的是仝小美膽大心細、不怕吃苦受累。一次,公路上發生一起嚴重車禍,一家4口全部遇難。當時年僅20出頭的仝小美二話不說就承擔起遺體擦洗縫合任務。

2018年4月起,仝小美主持和田地區殯儀館工作。該殯儀館有職工12人,擔負著和田市區及周邊縣市漢族群眾殯殮治喪任務。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流動外來人口的增加,殯儀館的業務在快速增長。和田地區殯儀館有一大特點——殯、葬、祭一體,該館每年火化及土葬遺體約250具,接待治喪群眾2萬多人次。在殯儀館的墓區里,安葬了5000多位逝者,每年接待前來祭掃的群眾超過10萬人次。由于和田地區殯葬習俗較為復雜,殯葬事業開展沒有想象中的簡單,但仝小美善于抓住一切機遇有效推動館內環境改善和業務發展。

過去,殯儀館里沒有可供職工就餐的食堂,職工一日三餐很不方便。為了解決這一痛點,仝小美經過周詳考慮,投資30萬元籌建了一個衛生清潔、符合餐飲標準的職工食堂。用餐費用以職工自付為主,單位給予少量補貼。如此一來,職工無論出車多早、加班多晚,都能吃上一口熱飯。

為了改善治喪環境,仝小美利用外出學習的機會,到上海、浙江等地汲取寶貴經驗,回來后將館內4個告別廳改造成不同的主題風格,供有需求的群眾選用。為了方便從外地來奔喪的群眾休息,館里投資20多萬元,將辦公樓閑置的一層改造成能接待食宿的落腳點。為了把公墓、殯儀館后期配套工程做好,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她推動館里購置了挖掘機、拖拉機等工程機械設備,還辦了一個水泥磚廠供殯儀館自產自用,極大地方便了公墓建設及群眾安葬。

南山公墓是和田市區及周邊唯一的漢族公墓,過去沒有統一的規劃設計,園區內坑坑洼洼、石塊遍地,更因為干旱少雨,館內綠化也不佳。為了給群眾營造一個溫馨的祭掃環境,在仝小美的推動下,公墓對園區進行重新規劃,并注意量力而行、分步實施。他們用自購的挖掘機削高填低,平整了道路;引來河壩蓄積的冰山融水,讓種下的樹木抽出了新枝,荒灘長出了片片新綠;建設4000米長的水泥路面,連接園內每個分區,徹底方便了群眾祭掃。

如今,仝小美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她依然一心撲在殯儀館工作上,常常為了工作徹夜難眠。不久前的一天,凌晨1時到7時,相繼有5個家庭需要殯儀館派人接運遺體。館內所有司機都出外勤了,最后只好派了一位臨時司機上陣,由于司機對路況不熟,仝小美顧不上年幼的孩子,凌晨3點出門跟車接運。對此,她淡然一笑:“我早已習慣了。”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