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楊善竑、殷勇: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化解農村養老難題
記者了解到,全國人大代表楊善竑、殷勇今年都帶來了呼吁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的相關建議。
加快農村養老機構高質量建設
“在農村,公立性質的養老院只能滿足‘三無’老人,對于一些對晚年生活質量有較高要求的老年人,幾乎沒有相對應的民營養老機構與之匹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泗洪縣分公司歸仁郵政支局支局長殷勇通過走訪調研,發現農村面臨養老設施供給不足的問題。
殷勇建議,各地應結合農村社區規模大小、區位及社區醫療衛生資源情況,統籌制定區域醫養服務設施規劃,逐步提高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運營水平和質量。此外,要給予農村養老一些傾向性的政策支持,引導各類主體積極參與農村社區養老服務供給。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善竑建議,加快養老機構建設,通過中央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支持各地以鄉鎮為單位全面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推廣日間照料、互助養老、探訪關愛、老年食堂等養老服務和設施。持續加大社會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政策支持力度,整合鄉村閑置校舍、廠房等資源,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居住、照顧、娛樂等空間。“同時,強化對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全方位監管,確保養老服務行業‘放得開,管得住’。”楊善竑表示。
提升農村醫療服務,方便老年人就醫
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由于醫療條件相對落后,農村養老機構也較少內設醫療機構,老人看病治療比較難。
楊善竑建議,為農村65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針對70—90歲的老人,每年開展一次常規健康體檢,加強對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以減少失能和重病等的發生率。
殷勇建議,加快推動農村醫養融合發展,探索將養老健康監測、健康指導、康復治療、養老護理等醫養服務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減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經濟負擔。實施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與村衛生室共享工程,鼓勵有條件的村把照料中心與村衛生所設置在一起,實現資源共享,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更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加快培養農村養老服務人才
養老服務人才短缺是養老服務業發展一大痛點,這在農村表現得尤為明顯。
楊善竑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雖然村(居)大多數建立了日間照料中心,但一些地方有場所無工作人員或有工作人員卻服務水平不高。她建議鼓勵各地職業院校、技師學校興辦養老護理相關專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評定,并鼓勵各地出臺養老服務崗位補貼等相關政策,加快培養養老服務行業人才。
殷勇認為,農村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普遍存在人少、年齡大、專業技能缺乏、文化程度較低等問題,他建議將養老機構中的管理人員、醫護人員和養老護理員納入政府培養計劃,加快培養專業人才隊伍。
優化農村居家養老軟環境
農村老年人普遍安土重遷,居家養老仍然是大部分老人的首選。殷勇建議全面摸查當前農村家庭養老的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養老服務工作,加快建設農村家庭養老的周邊支持體系,“積極探索符合農村特點的養老服務新模式,切實做到農村老人有事有人管、有困難有人幫。”
楊善竑建議,在農村積極營造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以“黨建+農村養老服務”為抓手,大力表彰“好媳婦、好婆婆”,開展“孝老敬老,普法先行”等活動,將農村老人養老狀況納入各級“美麗鄉村”和“健康鄉村”等的評比標準中。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