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河源連平縣三角鎮白石村支部副書記、婦聯主席吳遠芳,便感受到她的淳樸、熱情、爽朗和精明強干。她從事農村工作十八載毫無怨言,是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她有好幾個外號———“穿山甲”“放心姐”“芳媽媽”。她認為,山區人民的黨代表、留守兒童的“芳媽媽”這兩個身份分量最重。她成了村民眼中最美的女干部。
“穿山甲”“放心姐”……
“土外號”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山區農村干部很多,像吳遠芳這樣擔任縣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十九大代表的村干部,并不多。“責任在肩,這是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群眾對我取的一些‘土外號’,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她說。
她外號“放心姐”,與鎮村干部密切配合,聽從指揮,不管多忙她都會按要求完成分配給她的工作,她做事令人放心、稱心。她被親切地稱作“穿山甲”,常年騎著小電動車穿梭于村間小道,風里來雨里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還是村民心中的“貼心人”,只要一有時間,就騎著她的小電動車走村串巷,挨家挨戶問候村民,關心村民的生產生活,疏導情緒、調解糾紛、化解矛盾。
談起那些外號,吳遠芳爽朗的笑聲中夾雜著羞澀和樸素,她說,自己只是工作負責,盡了村干部的本分,干了該干的事情,體現了黨員的擔當。村干部就該這樣。
勝似親人
留守婦兒的“姐姐”“媽媽”
在村里,“芳姐”“芳媽”“芳姨”比吳遠芳的大名響亮。擔任村干部十幾年,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將大部分時間精力用于關心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長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非凡的業績。她特別留意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留守婦女、單親母親等群體,常常組織村委黨員干部和群眾去看望他們,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
村民廖大姐是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家境貧寒,不幸患上了胃竇癌。為了做手術,廖大姐負債累累,已花費了8萬多元。廖大姐的兒子遭車禍離世,使整個家庭失去頂梁柱,留下了一個年僅8歲的女孩給老人撫養。一老一少,孤苦伶仃,小孩上學也成了難題。吳遠芳在走訪時得知這一情況后,流淚緊抱可憐的女孩,承諾在日常生活上給予她力所能及的幫助。
村民小麥一家家境貧寒,小夫妻倆不得不考慮外出打工,可6個多月大的嬰兒咋辦?吳遠芳熟知小麥家的特殊情況,贊同小麥夫婦外出工作,自己主動承擔起照顧嬰兒的責任。雖與嬰兒毫無血緣關系,但吳遠芳就像照顧自己的親生孩子般免費照顧這嬰兒一年多。小麥夫妻倆對這個勝似親人的“芳姐”感激不盡。
吳遠芳真心實意長年累月地陪婦女兒童學習、聊天,疏緩他們的心理壓力,引導他們向前向上發展,自掏腰包或組織社會各界資助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留守婦女、單親母親等群體。村里婦女兒童都和她很 親 ,昵稱她“芳姐”“芳媽”“芳姨”。
自2012年10月在全縣率先創辦村婦女兒童之家以來,吳遠芳的工作更忙了,她每天都花大量時間來管理婦女兒童之家的日常事務。婦女兒童之家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事情,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
白石村婦女兒童之家活動室每個星期定期開放,供村民前來學習、活動。活動室擺放著一本留言簿,婦女兒童常常把自己的心事寫在上面,請“芳姐”“芳媽”幫忙辦理。翻閱留言簿,有孩子們用稚嫩的筆跡尋求幫助:有的摔傷不敢告訴奶奶,有的想見與爸爸離婚好幾年一直未謀面的媽媽,女孩生理周期來了不好意思去買衛生巾,有的想買新鞋要個水壺……凡此種種,求“芳媽”“芳姨”幫忙的事項不計其數。
每次下班關門前,吳遠芳總是習慣性地翻閱留言簿,查看哪些婦女兒童需要幫助。這本留言簿是吳遠芳服務婦女兒童的重要平臺,也是他們互相溝通的紐帶和橋梁。
在吳遠芳的精心管理下,白石村婦女兒童之家運轉順利,成為村里婦女兒童的另一個溫馨之家。如今連平縣已有67個村成立了婦女兒童之家。
對話
姐妹互助組已成風景線
記者:身處一線,你最關注哪一類熱點民生話題?
吳遠芳:我的主要任務是服務村里的婦女兒童,特別是那些有困難的婦女兒童。我們村是縣定貧困村,全村1986人,其中留守婦女105人、留守兒童67人、困境兒童20人、單親兒童5人、孤寡老人8人、孤兒2人。為了幫助這些極需扶助的人,我帶領村里黨員干部群眾搭建了多個扶貧幫困平臺。在關心困難婦女方面,我們村成立了6個姐妹互助小組,小組成員互相協商,各自發揮自身優勢,有計劃、無償地做好春播備耕、水稻收割、村容清潔等互助活動。可以這么說,互助組不花一分錢,搞定很多事。姐妹互助組如今已成白石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基層黨員,就是要為群眾辦一件又一件好事、實事,才能獲得群眾的依賴和擁戴。
記者:十九大即將召開,你會把哪些基層聲音帶到會上?
吳遠芳:我現在考慮提的建議是,盡快推進粵贛高鐵建設并在連平設站。連平不能再窮下去了。高鐵經過連平并在連平設站,將帶動連平經濟社會民生各項事業騰飛。近期,我還會繼續收集基層群眾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