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慈善政策制度逐步完善、慈善評選表彰初顯成效、慈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慈善品牌項目持續涌現……近年來,河北省慈善事業堅持依法治善、依法興善,逐步形成了組織化、專業化、多元化的河北慈善事業發展新格局,慈善力量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以及兜底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日,以“依法興善 情暖燕趙”為主題的首屆河北慈善大會成功舉辦,并就“依法興善 匯聚基層善治合力”等相關主題展開討論。
首屆河北慈善大會成功舉辦
本報訊 (通訊員 王智)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表彰社會各界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的慈行善舉,鼓勵、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慈善事業,近日,以“依法興善 情暖燕趙”為主題的首屆河北慈善大會成功舉辦。
現場宣讀了《首屆河北慈善獎表彰決定》,并為9名“慈善楷模”、10個“慈善團體”、8個“慈善項目”、9個“捐贈企業”、1名“捐贈個人”,共37個獲獎集體和個人頒發了獎杯。“首屆河北慈善獎”評選對象為2018年以來在河北省慈善活動特別是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等方面,事跡突出、影響良好、感召力強的企業、團體、個人和項目。
活動當天發起了“依法興善齊聚力 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倡議,倡議全省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及人士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努力踐行《河北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依法依規開展公益活動,有效提高慈善組織透明度,增強慈善事業公信力;秉承“慈善光榮,奉獻可敬”的理念,營造“人人心懷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投身慈善”的社會氛圍;倡導社會慈善資源向社區提供精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服務;充分發揮對基層民生保障的重要補充作用;主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圍繞扶老、濟困、恤孤、助殘,旗幟鮮明“揚善”“行善”。
現場,“首屆河北慈善獎”獲獎者代表分享了他們從事慈善事業的感人故事,發布了“河北省慈善總會叢臺酒業愛心基金”“福彩獻真情 愛心助學子”“代理爸媽助養計劃及暖陽社區發展公益基金”3個慈善項目并進行了簽約,共計愛心資金5000萬元。當天,還舉辦了行業論壇和兩場圓桌訪談,分別從“依法興善 匯聚基層善治合力”和“聚榜樣之智 煥發依法行善活力”兩個主題展開討論。
近年來,該省慈善事業堅持依法治善、依法興善,逐步形成了組織化、專業化、多元化的慈善發展新格局。先后出臺《河北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等政策文件,為慈善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經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河北慈善獎,由省民政廳和省人社廳組織開展,首屆評選出37個慈善典型。高標準做好慈善組織年報年檢工作,嚴格落實慈善組織日常監督檢查制度,讓慈善在陽光下運行。連續舉辦9屆“河北公益節”,“小社九助”“夢想口袋”“困境女童關愛計劃”“福彩助學”等慈善項目深入人心,品牌效益逐年提升。截至目前,該省登記和認定慈善組織625家,數量居全國第6位,注冊志愿者1203.8萬人,占總人口16%;社會慈善年度捐贈總額10.5億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累計接收疫情防控捐贈款物23億元。慈善力量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以及兜底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該省將堅持黨對慈善事業的全面領導,確保黨的領導貫穿慈善事業發展全過程、各領域。有效整合慈善資源,創新慈善方式,拓展慈善形態,加快互聯網慈善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良好社會聲望、較強專業能力、完善治理結構的現代慈善組織和志愿服務隊伍。深化慈善事業發展的制度保障,健全社會激勵機制,落實落地稅收優惠政策。大力開展慈善表彰,弘揚慈善文化,營造人人向善的社會環境。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健全監管體系,提升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水平,共同開創依法興善、全民慈善的新局面。
使慈善成為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石家莊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嚴瑞廷
石家莊市民政局把發展慈善事業擺在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快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使慈善成為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加快全市慈善組織發展。每個縣(市、區)在今年6月底前都要成立慈善組織并取得慈善組織證書,有條件的要積極申領公開募捐資格,爭取早日實現全市慈善組織“全覆蓋”。打造優質公益品牌項目。充分發揮“五社聯動”工作機制,創新推動“小社九助”特色服務公益品牌項目,實現每個鄉鎮特色項目全覆蓋。近兩年來,陸續打造“小社九助”“小社助老”“小社助困”“小社助農”等30多個品牌項目,累計服務超20000人次。發揮志愿者和社工的基層服務優勢,多渠道、多層次、多維度進行慈善法宣傳活動,推進《河北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在基層落地。整合慈善力量共助基層治理。石家莊市民政局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聯合各慈善組織和社會公益愛心力量,為基層社工站和“小社九助”特色項目鏈接更多慈善資源,以“小社九助”公益品牌項目為核心,推動“8.18幫一幫”“百場公益進社區”等公益活動持續開展,為社區治理增添活力。
2023年,石家莊市民政局將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促進共同富裕,指導慈善組織“肩抗社會責任、心系人民群眾”,共同努力打造具有石家莊特色的微慈善、微關愛、微力量、微夢想的鄉村振興和城鄉互助公益品牌,共同營造人人“知善、揚善、樂善、行善”的文化氛圍,實現省會大地處處有善、時時可善、事事行善、人人慈善。
全力打造新時代“慈善之城、善美保定”
保定市民政局局長 田彥軍
今年,保定市將把發展慈善事業作為民政工作一項重大職責和“增長板塊”,全力打造新時代“慈善之城、善美保定”。
創新工作機制。年初,保定市在全省率先開創了以市委副書記、政府副市長為總召集人,23家相關市直部門為成員的保定市慈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此基礎上,將完善市級部門協調、市縣上下聯動的慈善工作機制,實現市、縣兩級慈善組織全覆蓋。優化慈善環境。依法建設政治可靠、使命清晰、管理規范、服務專業的樞紐型慈善組織,嚴格依法興善,提升慈善公信力。組織開展“保定市慈善品牌推介會”“保定市慈善攝影大賽”等系列慈善活動,探索推動京津冀慈善工作一體化助力共同富裕合作方式,打造競秀區孤獨癥兒童護星計劃、安國市暖心解困醫療救助計劃和高陽縣助老暖心行動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慈善品牌服務項目。
《河北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實施以來,河北省制定的首部慈善領域的省級地方性政府規章。為有效推進法律、規章在基層落實落地,保定市出臺了《保定市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進一步細化了19條慈善政策支持措施,緊緊圍繞助力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和基本社會服務,全面聚焦培育慈善主體、拓寬參與渠道、激發慈善活力、弘揚慈善文化、加強監督管理和健全保障機制等6方面內容,進一步發揮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有效推進慈善資源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核心是要創新融入機制,不斷拓展融入途徑。2022年保定市實現了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2023年將依托鄉鎮(街道)社工站,打造“街道、社區慈善基金試點”,通過面向基金會、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募集慈善資金、物資或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建立服務資源網絡,搭建“慈善+社工+志愿”公益服務平臺。通過實施“鯤鵬”計劃,加大慈善領域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培育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專業人才隊伍,營造“慈善依托社工橫向擴展,社工依托慈善拓展服務成果”的良好氛圍,促進社會工作、志愿工作與慈善事業融合發展。
“五項實事”推動法律法規落地
邯鄲市民政局副局長 李德才
邯鄲市結合實際,謀劃“五項實事”推進慈善法和《河北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在基層落實落地。
出臺一個實施意見。全面貫徹落實好《河北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出臺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爭取一個慈善獎項。爭取設立“邯鄲慈善獎”,開展慈善典型培樹活動,表彰慈善領域的先進典型,講好邯鄲慈善故事,傳遞好邯鄲慈善聲音。
搞好一系列宣傳活動。圍繞慈善主題,創新宣傳形式,拓展宣傳渠道,開展好中華慈善日系列慶祝活動,如慈善宣傳、慈善征文、慈善座談(研討會)、慈善朗誦、項目推介、知識競賽、慈善檢查等。
籌劃好一系列創建工作。以打造慈善城市為目標,市本級打造一個慈善主題公園、慈善廣場。每個縣培育一個慈善組織、孵化一個社工機構、培樹一批志愿服務隊伍、建設一個慈善廣場、打造一個慈善街道、建成一個慈善社區、確保一慈善組織一個成品項目、謀劃一縣一特色慈善工作、樹立一社區一慈善品牌、搭建一個慈善標志。
做實慈善監督機制。優化完善慈善組織登記認定與管理,將年檢與日常抽查相結合,引導慈善組織依法依規開展活動。通過實地檢查、專題匯報、座談會等形式,配合市人大常委會開展慈善法落實情況專項檢查。
為有效推動當地慈善資源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邯鄲市將以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志愿服務站點、基層慈善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為陣地,各部門協調聯動,建立“慈善+黨建”“慈善+教育”“慈善+救助”等實踐模式,形成全域慈善鏈。
全力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唐山市遷西縣民政局副局長 馬仕玉
2023年,唐山市遷西縣慈善工作將按照“打基礎、建平臺、摸經驗、樹形象”的工作思路,著力打造“全民慈善、品牌慈善、陽光慈善”,全力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慈善組織體系。繼續加強慈善協會建設,指導慈善協會完成換屆工作,推進慈善組織專業化品牌化管理。在去年縣慈善協會取得慈善組織資格基礎上,今年縣慈善協會將爭創3A級社會組織,爭取在2024年取得公開募捐資格。激發慈善組織活力。聚焦省市縣中心工作,提升慈善救助項目設計能力,計劃利用兩年時間,打造出1~2個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慈善救助項目。創新慈善活動載體,支持發展“互聯網+慈善”,豐富募款途徑。依法加強監督管理。強化對慈善組織及其活動的監督檢查,嚴格執行慈善組織年報、年檢制度,落實“專項抽查”“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加強內部治理,嚴格慈善款物的管理和使用,確保每一分錢都能及時、有效地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暢通公眾投訴舉報渠道,加強社會監督,著力打造“陽光慈善”。
慈善法和《河北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是以規范慈善行為,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為宗旨的法律法規。不斷加強慈善典型引領。注重從微慈善入手,通過對慈善先進人物、先進企業的事跡宣傳,引領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慈善,不斷擴大慈善的影響力。不斷提高慈善公信力。堅持依法慈善,在慈善信息公開、慈善資金使用監管等方面,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管手段,健全監管體系。
推動慈善資源融入基層社會治理
邢臺市信都區民政局副局長 朱東杰
邢臺市信都區今年將圍繞“黨建+慈善”,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加強慈善組織建設,持續推動組織規范運行。
培育發展各類慈善組織,充分利用中華慈善日等節日,廣泛宣傳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普及慈善知識。推進“慈善+社會工作”融合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工作機構認定為慈善組織,推動慈善組織和社工機構交流合作,促進慈善資源和社工專業服務優勢互補。圍繞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民生實事需求,策劃推出一批針對性強、質量高的募捐項目,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參與公益捐贈活動。
把宣傳貫徹慈善法擺在重要位置,利用中華慈善日等節日,通過各類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慈善法律法規,深入鄉鎮(街道)、村(社區)宣傳、普及慈善知識,傳播慈善文化,不斷擴大宣傳面和知曉率,營造人人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
社會慈善資源是慈善事業持續發展的基石,也是基層社會治理有效推進的活力源泉。要充分激發全民的愛心、調動全社會的熱情,使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激活社會慈善資源,并使之服務于基層社會治理。
以信都區慈善會的社會資源為抓手,大力拓展慈善資源,努力推動慈善事業實現新突破。以社區為主體創建融入場域。社區建設以增強居民“社區共同體”意識為目標,積極開展各種相應的慈善活動,提升社區凝聚力,為慈善資源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營造良好氛圍。以社會力量為依托拓寬融入渠道。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社會力量。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勢,盤活社會慈善資源,加強資源整合,推動慈善事業發展。
慈善項目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張家口市張北縣民政局局長 郭進文
今年,張家口市張北縣慈善工作的中心任務是堅持黨建引領,依托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現代化慈善組織,圍繞“一老一小”“三留守”、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以張北縣社會工作服務總站,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民政救助基金會、慈善協會為載體,拓寬募資渠道,做強慈善資金,助力鄉村振興。
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將聚焦目標任務,加快推動社會慈善資源融入基層治理。
以“社區文化營造”為基礎,積極發展志愿者,推廣孝道文化,增強娛樂生活內容,激發黨群骨干力量,調動多方主體參與,啟動“千人善悅—千人廣場舞,千人善行—爭做志愿者,千人善學—孝道文明傳播”三個專項活動。完善“愛心100”“志愿1000”兩個慈善項目,積極鏈接域內社會慈善資源。加強社會服務資源的管理建設,加大對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志愿團隊及個人的支持力度;強化對專職慈善社工人才的培養。
此外,重視黨建引領社區慈善公益事業建設。從基層黨建引領促進慈善資源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效銜接入手,加強與其他政府部門、黨委等溝通聯系,形成合力。以黨建引領構建“大黨建、大善治”格局,使慈善資源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效對接。加強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力度,通過建立相關激勵機制以激發轄區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熱情。充分發揮“五社聯動”作用,挖掘當地慈善資源,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積極融入基層慈善公益事業,發展壯大慈善隊伍,增強人人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