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夏 瑋
近年來,河南省焦作市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從破解養老服務設施“怎么建”“在哪建”“誰來建”等問題入手,探索形成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村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農村養老服務模式。
多元化資金支持
確保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得好
焦作市民政局指導各縣(市、區)根據當地實際,以包裝專項債和國家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資金的方式,解決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資金問題。2021年以來,各縣(市、區)利用金融資金包裝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獲得6.9億元資金支持,為設施建設夯實了資金保障。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共有農村養老服務設施1058個。其中,公辦養老機構(敬老院)45個、村民互助型養老服務設施(幸福院)1013個,實現千人以上村幸福院全覆蓋,建成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同時,焦作市建立健全“政府扶持、慈善捐贈、鄉村補充、企業幫扶、個人出資”相結合的多元化融資渠道,確保幸福院建得起、可持續、能長遠。多元化的資金保障讓每位老人每月只需繳納100元—180元就可享受就餐、娛樂、精神慰藉等基本服務,實現“農村養老低成本、廣覆蓋”的目標。
多樣化服務供給
確保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用得好
為讓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用得好,焦作市不斷拓展養老服務內涵,在滿足農村老年人物質保障的基礎上,增加助浴、康復理療等服務,通過創新活動形式和載體,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焦作市各級各部門以及各基層黨支部,積極發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或社會義工服務隊,定期到幸福院開展送戲下鄉、文藝匯演、心理咨詢等為老服務,切實滿足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為了引導更多人關心關愛老年人、積極參與為老志愿服務,焦作市將推廣孝慈文化作為助力鄉風文明的重要抓手,建立孝慈文化公園,將評選的年度孝慈人物上墻,并邀請專家定期講授孝慈文化,用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影響身邊人,在全社會營造敬老孝老的良好氛圍。
多舉措持續發展
確保農村養老服務短板補得齊
不愁看病的健康養老、不離開家的就近養老、不多花錢的低價養老是當前大多數農村老年人的養老訴求,為此,焦作市從探索創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以特困供養機構為主體提供普惠服務三個方面著手,在破解農村養老難上取得新突破。
焦作市加快推進養老資源從醫和養各自為政到互動融合的轉變,打破農村敬老院和鄉鎮衛生院在政策、設施、人員等方面阻礙醫養資源跨界融通的壁壘。鼓勵家庭醫生提供精準醫療服務,為居家養老且有醫療護理需求的對象提供日常護理、健康監測等方面的指導,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上門巡診力度,及時為他們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同時,支持農村幸福院完善服務功能,采取區域養老中心帶動農村幸福院組網運營的模式,引入社會組織或企業運營和管理,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和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助急等上門服務。此外,焦作市還扎實推進敬老院社會化改革,逐步擴大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積極為社會老年人提供收費較低的普惠性養老服務。培育一批能夠承擔基本養老服務任務的連鎖化、品牌化市場運營主體。鼓勵專業養老服務機構跨地域托管運營敬老院、農村幸福院等設施,讓專業服務向農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