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從行標到國標,《規范》體現了科學實用與時俱進

時間:2023-02-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謝 紅

近日,《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國家標準出臺,此次國標在2013年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評估》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我國養老行業飛速發展,特別是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以及長期照護服務等迅猛發展的新環境和新形勢,對老年人能力評估內涵進行了更精準的界定,主要突出了如下幾方面的調整。

指標數量的調整。從2013版行標的4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修改為新標準4個一級指標、26個二級指標。其中,2013版行業標準中日常生活活動、精神狀態、感知覺與溝通、社會參與4個一級指標調整為新標準中自理能力、基礎運動能力、精神狀態、感知覺與社會參與4個一級指標。26個二級指標中18個指標與2013年行業標準基本一致,修改指標主要包括:突出社區居家老年人和醫養結合服務對象的能力特征,補充了如結合老年人上肢和下肢功能差異對能力的影響不同,二級指標設立了“穿/脫上衣”和“穿/脫褲子和鞋襪”兩個二級指標;增加了用于區分社區老年人能力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評估指標,如“使用交通工具外出”;考量到接受醫養結合服務和長期護理服務的評估需要,增加“床上體位轉移”條目;國標中突出了認知功能的內涵,二級指標中設置了能完整表達認知功能的8個二級指標,可以不借助其他工具獨立對認知功能情況進行判斷。

條目計分的調整。2013版行標中老年人能力評估計分方式由分別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簡易認知分量表、認知功能量表和成人智殘評定量表4個維度分別計分,判定維度等級后,再進行組合形成老年人能力評估結果判定初步等級,這種組合工具計分法優點是簡單,評估指向明確,是國內外早期進行綜合能力評估較常用的方法。但該方法由于各個工具條目評分標準不統一,難以進行工具的信效度驗證,對于綜合能力的等級也難以通過數據模型驗證其科學性。同時,受限于時代,部分條目評分過于粗糙,難以滿足目前養老服務需要,如洗澡能力是老年人能力下降中非常常見、需要予以高度關注的能力之一,原有行標中使用的巴士指數,由于其研發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服務提供能力僅為自己獨立完成或需要他人協助完成,在原有行標中僅相應評為5分和0分兩個等級,但是隨著老年人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無論哪種養老模式的老年人,如何尊嚴、自主、自立地完成身體清潔,不僅在服務技術,還是在服務相關產品研發上都有了極大發展,因此,本次國標的條目統一采用Likert等級評分法,“0分”代表完全障礙,“1分”代表重度障礙,“2分”代表中度障礙,“3分”代表輕度障礙,“4分”代表完全正常,條目加和計分,總分范圍0—90分,得分越高,說明能力水平越好,不僅能更加精準刻畫老年人的功能特點,更便于與后續服務的銜接。通過條目權重分析后,結合部分條目對于老年人綜合能力總分的貢獻作用大小進行了分值賦分。同時,統一的評分方法還有助于后續對評估工具的信效度驗證和綜合能力等級的數據模型建立與驗證,使得國標中的評估工具更為科學和實用。

老年人能力等級的調整。2013版行標中更多地評估機構老年人能力等級,故老年人能力分為能力完好、輕度受損、中度受損、重度受損四個等級。但在國標中,一方面,充分考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要,特別是希望區分居家社區生活的老年人中絕對功能完好和伴隨潛在風險的功能完好的老年人,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功能維護和預防失能服務,精準利用養老服務資源;另一方面,為更好區別重度功能受損者的嚴重程度,便于與長期照護服務有效銜接,也對重度失能保障對象失能等級進行了再劃分。因此,國標將老年人能力分為能力完好、能力輕度受損(輕度失能)、能力中度受損(中度失能)、能力重度受損(重度失能)、能力完全喪失(完全失能)5個等級。

上述調整均基于養老大環境與大趨勢發展需要,今后在貫標中通過不斷實踐的檢驗與優化,以確保國標能更好地助力養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作者系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學院副教授、全國社會福利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