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多位代表委員建言獻策——鄉村振興要“強體”更要“鑄魂”

時間:2023-03-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文化保護、人才引進與培育、農村養老體系建設等話題,為推動鄉村振興“強體”“鑄魂”建言獻策。

強化黨建引領 重視文化保護

“農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納雍縣陶營村黨總支書記肖軍說道。在陶營村工作了10年的他,深切感受到抓好黨建工作,對于激發農民致富、農村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次我帶來的建議就是,強化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

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陶營村的做法是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一手抓黨建、一手抓產業。“我們從櫻桃鮮果銷售、櫻桃酒研發,到農旅融合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充分盤活優勢資源,加速促進產業發展,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如今,陶營村年人均收入超2萬元,村集體收入達668萬元,昔日的“空殼村”蛻變為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村民的收入高了、日子過得好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也越來越強。

隨著我國現代化和城鎮化高速發展,傳統村落數量快速下降,一些老地名、老物件、老習俗、老建筑正在漸漸消失。為此,臺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議,要重視對鄉村古鎮的保護與發展,引導村民樹立自主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的意識。

臺盟中央建議,將傳統村落保護事項納入村規民約,通過村規民約規范村民保護古村落文化的行為,增加村民的認同感和凝聚力。要讓文化“留下來”,就應為“鄉村文化人”提供組織和施展才華的機會和空間,比如在鄉村中培養“文化輔導員”,帶動鄉村文化藝術生活的活躍與發展,使鄉村文化在促進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讓人才留下來、走進來、育出來

要實現鄉村振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鄉村人才隊伍是關鍵,人才得到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才會更有底氣。如何讓人才留下來、走進來、育出來,正是當前人才振興亟待破解的難題。

“針對鄉村人才緊缺的實際,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將自己培養和廣納賢才相結合。”全國政協委員西西瑪建議,政府可協調組織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數字經濟領域平臺企業的人才與鄉村掛鉤,多途徑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鄉村振興事業中來。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認為:“鄉村振興,要發揮好政府作用,同時注重發揮企業和市場的力量,還要特別重視社會的力量,比如阿里巴巴的‘鄉村振興特派員’制度就值得推廣。”

據介紹,自2019年起,阿里巴巴先后派出27位“鄉村振興特派員”和220位“鄉村振興技術官”扎根農村,探索實踐“互聯網+鄉村振興”新模式。青龍板栗、青海刺繡、張北假發……困在田間地頭的優質產品,通過電商平臺推送到消費者面前,帶動村民擺脫貧困,走上富裕之路。同時,依托電商平臺帶動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讓更多留守婦女實現自我價值、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要從政府投入向政府、社會共同投入轉變,還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全國政協委員、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建議,建立“榮譽村民”等制度,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吸引大量有文化、有資源、有資金、有情懷的“新農人”回歸,繁榮鄉村文化、夯實振興根基。

聚焦鄉村振興問題,臺盟中央今年帶來的多項提案建議,建設協同育人平臺,聚集農業科研單位、職業院校、龍頭企業、培訓機構優勢資源,以各類農業園區、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實訓教學基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跟蹤服務管理機制;強化引進培育,補齊人才缺口,實施農業職業經理人“頭雁”計劃。

讓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2022年9月,有關部門介紹,根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養老是個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鎮省身村黨委書記吳金筆告訴記者。

據吳金筆介紹,早在2019年,省身村就開始探索醫養結合農村養老新模式,利用村里閑置的小學校舍建成了養老院,打造長者食堂、文化娛樂大舞臺等,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基本養老服務,定期組織開展廣場舞等特色課程,在老有所養方面先行先試。

吳金筆建議,養老往縱深發展要因地制宜,可推廣“一村一養老院”的模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村里的公共用地和閑置用房等進行改造提升,建成農村養老院。

“農村養老產業機構少、門檻高、功能弱,基層醫療機構力不從心,無法保障服務需求。”今年全國兩會上,民建中央帶來了《關于推進鄉村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建設的提案》,建議構建保障服務大格局,把鄉村老年人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建設與鄉村振興同規劃、同推進、同實施,探索集中養老、互助養老、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等新型鄉村養老模式,提升鄉村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民建中央還提出,以村(社區)為單元,探索建立“有一個互助養老點、有一個人定崗服務、有一支志愿隊伍、有一套結對幫扶機制,可以集中助餐、流動助醫、定點助樂、智慧助急、上門助養”的“四有五助”鄉村養老新體系。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