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屬性,推動“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在民政部門落地見效,“黨建+信訪”“黨建+幫扶”“黨建+志愿服務”,及時妥善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老年助餐服務“暖民心”行動解決了老年群體用餐難題;《關于落實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從業查詢制度的暫行辦法》實施、未成年人權益代表人在安徽首次出現、全省2.6萬名黨員干部結對關愛3.3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加快建設“1+8+N”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著力提升主動發現和精準救助能力,在全省村(社區)設立“救急難”互助社3832個,妥善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升發展行業協會商會招商效能,省級行業協會商會引進投資項目152個,投資額近700億元……
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安徽省民政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及重要指示批示和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錨定“全國民政走前列 省直機關爭一流”的奮進目標,擔當作為、奮勇爭先,推動全省民政工作取得新發展、邁上新臺階。
黨建引領夯實發展根基
安徽省民政廳把牢政治機關定位,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縱深推進黨的各項建設,以高質量機關黨建引領保障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省民政廳黨組會“第一議題”。持續開展“黨員爭做先鋒、黨支部爭筑戰斗堡壘、創建模范機關”行動,開展對黨忠誠教育,推動“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在民政部門落地見效。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省民政廳年初制定機關黨建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點,年中召開機關黨建工作推進會抓推動,年底開展黨建、發展“雙百分”考核抓督查。
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出臺《安徽省民政廳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施方案》和相關工作舉措。2022年,省民政廳干部職工開展學習研討10余次,在廳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陸續刊登黨員干部學習體會100余篇,迅速興起學習貫徹熱潮;對標黨的二十大報告謀劃2023年乃至更長時期民政工作。
推動學在深處、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省民政廳鞏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持續開展“我當一天巡街員”“我當一天護理員”等“六個一”實踐活動,積極打造民政部門“我為群眾辦實事”品牌;聚焦“雙優”黨支部建設,持續實施基層黨組織“領航”計劃,打造“民政暖民心”系列黨建品牌。打造“安徽民政大講堂”特色品牌,開設“民政思享匯·處長論壇”,豐富“安徽民政青年之聲”“安徽社會組織大講堂”等特色理論武裝陣地。廳退休第二黨支部榮獲“全省離退休干部職工示范黨支部”稱號。
建立健全“黨建+”機制。推行“黨建+信訪”,將信訪工作作為基層黨建考核的重要內容,廳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接訪下訪、包案化解、閱批群眾來信,開展社會救助信訪件“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活動,及時妥善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黨建+幫扶”,落實定點幫扶工作政治責任,牽頭省直八家單位定點幫扶阜陽市潁泉區,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推進“黨建+志愿服務”,分3批次組織220余名黨員干部赴合肥市包河區蕪湖路街道茶亭社區開展“下沉社區助抗疫 志愿服務我先行”活動。
堅定有力保障基本民生
2022年,安徽民政系統推動各地規范落實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認定操作規程,動態調整救助標準,完善急難發生地施救等措施。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等重點人員監測預警機制,規范落實單人保、低保漸退、家庭收入和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繼續將脫貧人口中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救助保障范圍。深化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審計發現問題專項治理,全面健全完善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監管和政策落實的長效機制,堅決兜住兜準兜好民生保障底線。
加快建設“1+8+N”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妥善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推動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動態調整,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特困供養標準增幅分別達到8.1%、6.6%和4.9%;籌集資金5.7億元,為全省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覆蓋困難群眾235萬人;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全年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88億元,救助8萬人次,救助標準較2021年提高5.9%、達到每人次2350元;保障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7萬人,集中和分散供養孤兒養育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1510元和1100元;殘疾人兩項補貼累計發放18.1億元,惠及181.9萬人次,建立健全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為全省3.45萬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發放監護補貼8000萬元,蚌埠、亳州、安慶、宣城、六安、滁州6市建成地市級精神衛生福利機構;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9萬人次,入冬以來開展街面主動救助3800余人次。
著力提升主動發現和精準救助水平。安徽省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投入使用,與省內2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對接,實現對255.1萬名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充分利用大數據、網格化等手段,建立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推動基層社會救助服務能力提升,全省超過95%的縣(市、區)低保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下放至鄉鎮(街道),在村(社區)設立“救急難”互助社3832個、安排社會救助協理員1.74萬名;為30.03萬名特困供養人員購買住院護理保險。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2022年,安徽民政系統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重點在規范村級事務、發揮新一屆“兩委”班子作用等方面持續發力,推進基層減負、關心關愛社區工作者、提升城鄉社區服務水平,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
加強城鄉社區治理,新一輪村(社區)“兩委”換屆后,全省推廣了合肥市“開門一件事”經驗做法,以“一件事”促“大干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廣阜陽市潁州區 “四事四權”、黃山市“作退一步想” 等工作法,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組建社區防控工作專班,18萬名社區工作者在為民服務特別是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助力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社區和其他民政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3.1萬人。
全省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總數超3.6萬家,貫徹落實《關于更好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三地一區”建設和“雙招雙引”中作用的意見》,搭建富有安徽特色的“1+8”政策體系;省級行業協會商會引進投資項目152個,投資額近700億元;2022年世界制造業大會期間,省級商協會積極主辦承辦各類平行論壇、展會等活動,吸引省內外1400余家企業參與,現場簽約或意向額達452.5億元;實施“聚社力、興鄉業”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慈善社工事業加快發展,全省培育慈善組織363家、志愿服務組織909家,建設鄉鎮(街道)社工站1473個,開發社工專業崗位1.5萬個,培養社工人才近10萬人(其中持證社工2.3萬人)、注冊志愿者超1300萬人。推深做實“善行安徽”行動,順利完成“安徽慈善獎”評選表彰,廣泛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5500多萬元善款解了困難群眾燃眉之急,在全省營造了向上向善的慈善氛圍。
優化基本社會服務
2022年,安徽民政系統圍繞打造“皖美養老”服務品牌,推動孤兒保障提標擴面、兒童福利機構轉型升級,優化專項社會事務管理等工作,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增進民生福祉。
加大基本養老服務供給。202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將老年助餐服務納入10項“暖民心行動”高位推動,全省建成老年食堂(助餐點)6347個,服務超1163萬人次,受到老年人歡迎。安徽成立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養老服務領導和綜合協調。加快構建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安徽省“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啟動,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印發,《關于加快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意見》印發實施,出臺《安徽省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省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涵蓋20項養老服務并首次明確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全省最低標準;按時完成215個縣(區域)級特困供養機構建設,全年實施適老化改造13690戶,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531戶,新增村級養老服務站888個;遴選21個縣(市、區)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縣創建;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完成打擊整治養老服務詐騙專項行動。
完善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安徽省有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1385萬人,其中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7萬人、農村留守兒童27.8萬人、困境兒童31.4萬人。為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安徽設立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市縣工作協調機制實現全覆蓋。安徽省民政廳發布《安徽省“十四五”兒童福利事業發展規劃》,重點推進兒童福利保障、兒童助醫助學、兒童福利服務機構優化提質、未成年人保護熱線建設、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網絡建設等工作,全省建成兼具“養治教康安”功能的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22家,并推動60家機構轉型為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服務支持;16個市依托12345政務服務熱線開通未成年人保護熱線,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安徽省關于落實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從業查詢制度的暫行辦法》出臺,強化源頭防范和延伸保護。
優化專項社會事務管理。安徽民政加強和改進地名管理工作,扎實做好深化平安邊界創建工作,有序開展第二批人口較大縣城設置街道改革試點;高標準開展國家地名信息庫數據質量建設行動,數據達標率100%;開展“深化鄉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家園”試點,依法加強界線管理。全省優化殯葬惠民服務,殯儀館實現市、縣全覆蓋,建成公益性公墓3384個,實現城鄉全覆蓋,連續15年實現平安清明。扎實推進婚姻登記跨區域通辦和婚俗改革,積極優化婚姻登記及相關事項,全省16個市均已實現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市內通辦”,涉外、涉港澳臺居民和華僑婚姻登記在7個市穩步實施,6個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亮點紛呈、成效顯著。全面啟動“公民身后一件事”“公民婚育一件事”“扶殘助困一件事”,切實提升群眾辦事效率、優化政務服務體驗。福利彩票健康發展,銷售額達到48億元。
強化民政事業發展支撐
深入推進法治民政建設,未成年人保護、殯葬等領域4部地方性法規和4部省政府規章列入省“十四五”立法項目清單;全力推進民政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制定實施“一基準三清單”;嚴格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落實權責清單制度,省民政廳本級權責事項優化整合至17項;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協調解決群眾合法合理訴求200余件;強化法治宣傳教育,組織新提任干部和新進人員憲法宣誓。
推動民政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爭取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23個,已開工22個。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設步伐,“數字民政”列入“數字安徽”總體方案,全國“民政通”開通“安徽民政專區”,長三角區域核對機制建設一體化發展順利實施,江淮大數據中心民政分中心建設即將啟動。
加強民政干部隊伍建設,印發《安徽省民政廳關于在全國民政走前列、在省直機關爭一流實施意見》,加強與高校教育資源合作,依托安徽民政學院、安徽民政開放學院等平臺載體,探索創新民政領域專業性人才培養新模式。
保障民政系統安全平穩運行,從嚴從實從細抓好全省8000家民政服務機構(場所)運營,保障民政服務對象安全。省民政廳派出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審計整改等多個督查組,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實地督查,發現問題立即交辦、督促立改到位。嚴格做好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根據“新十條”要求和“乙類乙管”后形勢變化,精準主動做好養老服務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疫情防控和“一老一小”健康狀況監測,確保民政服務對象人身安全。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2023年,安徽民政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的工作職責,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持續譜寫安徽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