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永見 楊雅琳 孫 璐
伴隨著寒潮來襲,港城迎來“斷崖式”降溫。為進一步做好低溫雨雪寒潮天氣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近日,山東省煙臺市民政局、市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堅持以主動巡查為主,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為輔,確保極端天氣下陷于困境的人、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有效救助。
街面巡查中多跑路
“您好,我們是煙臺市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天這么冷,您跟我們到中心去吧,吃的住的都免費,還能洗個熱水澡睡個好覺。”中心巡查小組成員溫柔地勸導露宿者。
11月29日晚22時,煙臺迎來新的寒潮,街面人跡稀少,寒風呼嘯,一行人帶著棉被、棉衣、方便面等,走在南大街碧海大廈門前的立交橋下。借著手電筒光,一名外來務工人員暫住在這里,一床被子,一個背包,背包里隱約可見刮刀等建筑施工工具。“我背井離鄉,是出來找活干的,只是今天沒找到活就住在這里了。”露宿者說。
“我們是無償救助,您先到中心住下,天暖和點了你再出來找工作。”在巡查小組講明救助政策和耐心勸導下,露宿者最終同意到中心接受救助。
橋梁涵洞、地下通道,對于負責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的工作人員來說這是他們日常街面巡查時需要格外關注、重點留意的區域。從“夏季送清涼”到“寒冬送溫暖”,每遇特殊天氣,工作人員就會帶上救助物品,將重點區域一一巡查,確保寒冬時節決不落下一名流浪乞討人員。
勸導服務零距離
戶籍地在芝罘區的楊先生,現年72歲,離異,有個孩子在國外聯系不上。打開他的救助檔案,兩年前曾被公安部門護送到中心救助,后又通過其轄區民政部門聯系當地街道給予了安置;一年前,中心接熱心市民來電,稱在工人子女小學有一流浪漢需要救助,工作人員到達現場后確認是楊先生并耐心勸導其到中心救助,期間因其身體虛弱及時送醫,病情穩定后又聯系當地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到中心接領并將其妥善安置。今年11月24日接市民來電,稱發現一流浪漢需要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立即到達現場,一看是“老熟人”楊先生。為防止楊先生在街頭凍傷,中心工作人員聯合公安、街道、熱心市民一起與其溝通,講明繼續流浪有凍傷的危險,街道辦工作人員向其承諾已為其聯系好住所且生活方便溫暖舒適,但倔強的楊先生不為所動,稱習慣自由生活,不需要任何幫助。眾人勸導不成情況下,中心工作人員只好為其留下御寒物品,并堅持每天巡查時去看望他。
11月29日晚,寒潮來襲,為防止楊先生受凍,中心巡查小組再次冒雪前往楊先生露宿地,聯合公安民警、街道辦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勸導,并現場通過電話聯系其前妻給他做工作。經過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講政策、拉家常、談感情,工作人員苦口婆心地勸導,終于感動了楊先生,最終同意接受救助。
溫暖護送救助對象回家
11月30日凌晨,寒風凜凜,地面上已經鋪滿了厚厚的一層雪花,公安部門護送3名未成年女孩來中心求助,據民警講述,3名未成年女孩系貴州三穗縣人,到煙臺后,因感到有危險遂報警求助,民警到現場調查未發現小孩受到傷害,后護送至中心求助。工作人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值班人員為其測量體溫、查看健康碼、行程碼和核酸檢測信息,并為她們安排了房間,送上全新的棉衣、熱水熱飯、洗漱等生活用品。
第二天一早,中心工作人員帶領她們及時采集核酸后,又通過救助管理機構聯系到她們的監護人。面對焦急回家的孩子,工作人員一邊講解當前的疫情防控政策,一邊與當地救助管理機構及時跟進,根據疫情變化協商跨省護送接收事宜。目前,孩子們已經順利歸家。
煙臺市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自11月上旬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以來,開展定期巡查和勸導救助30余次,站外勸導7人次,站外救助6人,接回中心救助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