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建設為民便民安民的高質量社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城市社區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

時間:2023-01-1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到2025年,社區黨組織和自治組織覆蓋率達100%,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每個社區擁有不少于10個社區社會組織、1名持證社會工作者,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配備社區工作者不少于18人……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聯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以及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城市社區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以上行動目標,要求各地進一步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推動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三年行動階段化推進

《方案》共制訂三個年度目標,分別為2023年“工作推進年”、2024年“質效提升年”、2025年“機制深化年”,分階段實施行動計劃。

——2023年,以規范化建設為重點,根據社區治理實際需求,優化社區和網格設置,黨的組織和工作全面覆蓋,開展完整社區和銀川市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實施社區服務站面積達標補短板工程和功能升級提品質行動,確保黨建引領網格管理服務更加精細精準,平急轉換機制全面建立。

——2024年,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核心,黨群服務中心全面優化升級,社區物業服務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業主委員會普遍設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新業態就業群體普遍納入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格局,社區自治活動廣泛開展,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達標率95%以上。

——2025年,以深化基層治理為關鍵,城市基層黨建組織體系高效運轉,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充分,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普遍推行,基礎設施功能健全、管理服務清晰明確,社區標識統一、布局合理、功能集成、運行有序,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基層治理新格局全面構建。

通過三年持續推進,城市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顯著增強,居委會組織體系更加健全,社區陣地設施更加完善,社區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服務機制更加優化,服務手段更加智慧,服務隊伍更加壯大,社區工作者隊伍實現專職化,城市社區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水平躍上新臺階。社區在服務居民群眾、密切黨群關系、鞏固基層政權、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黨建引領優化網格設置

維修消防管道、鋪設排水管道、硬化室外路面、整治社區環境……不久前,石嘴山市惠農區育才路街道銀河苑社區舊貌換新顏。這背后是社區借助協商議事機制對黨建引領下“紅色物業”管理服務模式的探索。

銀河苑社區黨支部從織密基層組織網格入手,一方面,加強對業委會、物業公司的指導,構建“社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組織體系。另一方面,在物業辦公場所設立紅色陣地、紅色服務崗,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打造“紅色議事廳”。

黨建的“紅線”把社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居民、黨員、共建單位等多元主體有機串聯起來,推動建立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聯動機制,提升了“紅色物業”服務水平。

而在未來,像銀河苑社區這樣實行黨建引領下“紅色物業”管理服務模式的社區將會越來越多。《方案》指出,要持續深化社區“聯合黨委”運行機制,完善社區黨委(黨總支)—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院落)黨小組三級組織架構,原則上一個網格設立1個黨支部或黨小組,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由社區黨組織成員或社區黨員骨干擔任并兼任網格長,引導黨員擔任單元長、樓棟長,社區黨組織和自治組織覆蓋率達100%。

此外,《方案》明確,要完善網格化管理,調整優化網格設置,每個網格原則上覆蓋居民300戶—500戶。整合社區內黨建、政法綜治、民政、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各類業務,對網格進行統一編號賦碼,推進“多網合一”,打造“全科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定期組織網格黨員、在職黨員、樓棟長、單元長等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時處理矛盾問題。

完整社區建設試點補短板

2022年11月,民政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出《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群眾關切的“一老一幼”設施建設,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切實發揮好試點先行、示范帶動的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樣板,盡快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環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

寧夏在《方案》中提出,積極推進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5個地級市以及靈武市、青銅峽市共36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以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為基本單元,規劃建設社區服務設施,發揮試點先行、示范帶動作用。

為營造“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新局面,《方案》提出,要壯大志愿服務組織。2023年年底每個社區至少成立3個志愿者服務組織,60%以上社區設立志愿服務站點。2025年社區志愿服務站點覆蓋率達到80%以上。要組建社區應急隊伍。2023年年內,社區微型消防站、日常應急救援隊伍實現全覆蓋,所有社區均設置1名災害信息員。要嚴格陣地建設標準。對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落實“開發建設單位按每戶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服務用房”規定,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達到社區總建筑面積10%以上;對老舊小區社區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集中配建,暫不具備條件的,通過置換購買、租借租賃、閑置房源調配等方式解決。

在充實人員力量、提升隊伍素質方面,《方案》規定,做好社區工作者在職在崗情況監測,及時補充缺額人員,力爭2025年年末每萬人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不少于18人。支持和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和學歷提升教育,落實一次性獎補政策,兌現專業資格崗位薪酬,到2025年每個城市社區至少有1名持證社會工作者。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