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近兩年來,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提出爭當基層治理先行區的目標,聚焦黨建引領、賦能減負和社會協同,將居民小區、樓棟作為基層治理的著力點,以“微網格、微項目、微服務”實現微治理大融合。
荷塘區是株洲市的一個工業老區,城市基層治理任務較重。荷塘區民政局局長劉騫暉介紹,為了打通服務聯系群眾“最后一米”,荷塘區在推進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中,探索實踐以小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精細化管理模式,聚集“業主委員會(自治委員會)+物業+志愿服務隊+社區社會組織+居民代表(樓棟長)+駐小區工作隊”六方合力,力求用治理單元最小化撬動治理效能最大化,讓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更好解決。
深化黨建引領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位于桂花街道龍灣社區的御景龍灣小區,是一個典型的新型住宅小區。“業主身份多元,一個大門進出的鄰居,連點頭致意都很少,乘電梯時也互不問候。車輛亂停亂放,引發鄰里矛盾不斷?!毙^黨支部書記周建國說,這幾年,小區黨員主動參與小區治理,踐行“黨建引領、四方議事、居民共治”理念,精準實現了鄰事共治、鄰情共議、鄰困共幫。
建小區黨支部容易,組織和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小區治理才是關鍵。御景龍灣小區黨支部開設“五心·小區能人”工作坊,充分挖掘黨員、居民骨干、愛心人士等小區能人力量,共同解決小區難題。兩年來,他們走到居民家中,傾聽需求、收集意見,動員廣大業主為停車坪建設出點子,解決了小區停車難、拆遷戶物業費收繳率低等問題。
今年75歲的周友貴,既是宋家橋街道芙蓉社區鐵四院小區黨支部書記,也是小區自治委員會主任。他隨身帶著筆記本,上面全是學習內容和怎樣更好服務居民的方法。他所領銜的“老書記工作室”設立鄰里熱線,建立 “傳幫帶”機制,引導居民踴躍擔當衛生監督員、安全巡防員、政策宣傳員等,實現小區事務從“無人管”到 “自己管”的轉變。
“民生需求在哪里,黨建就應該覆蓋到哪里。以前,大家有什么問題就愛打‘12345’,現在小區有了鄰里熱線后,有了自己的服務隊伍,問題收集和處理更加及時了?!避饺厣鐓^黨委書記劉丹丹說,把黨支部建在小區里、融到群眾中,零距離解決小區各種“疑難雜癥”,既為社區賦能減負,增加居民參與感,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這是和諧社區之基。
據了解,荷塘區244個居民小區已全部組建黨支部,有的還設置了樓棟黨小組,通過“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金字塔式”三級帶動模式,實施開展了“幸福荷塘”“幸福鄰里節”系列民生行動,最大限度把群眾組織起來、最大程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最大程度激發群眾與社會參與的積極性。
構建服務體系
筑牢精細治理基礎底板
荷塘區持續推動治理重心下移,通過加強自治體系建設、創新“五社聯動”機制、鞏固壯大志愿服務體系等措施,體系化推動治理力量高效聯動。
“自治的關鍵是激活人,自治的要點是找到人,自治的核心是發動人?!焙商羺^一邊開展“我選樓棟長”活動,公開推選出樓棟長2568名、小區網格員257名,讓“樓棟長來當家”,不斷增強小區治理力量;另一邊指導成立16個小區業委會、98個無物業小區自治委員會,積極推動小區黨支部委員、業委會成員和物業公司三方交叉任職,21個小區實現支部書記和業委會主任“一肩挑”,推進小區自治體系不斷完善。
趙新艷是茨菇塘街道前進社區前進村小區的樓棟長。她至今還記得2021年12月“大推選”樓棟長時的濃厚氣氛和儀式感,“我們以樓棟為單位,居民自薦、黨支部推薦、微信群互薦,在小區黨群服務陣地設置流動票箱,支部黨員拿著喇叭在小區宣傳號召,‘海選’出樓棟長候選人。隨后通過競選大會、發表競職演說,由居民以一戶一票的方式民主選出了樓棟長。”
前進村小區是破產企業株洲市鎢鉬材料廠的家屬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樓棟長選出來以后,小區黨支部通過“四方議事”明確了樓棟長“群眾聯絡員、政策宣傳員、民事調解員、居民服務員”的職責,還打造“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幸福自己管”的樓棟文化,開展了點亮小區路燈、疏通小區下水溝、協調高空拋物、樓上樓下漏水等行動,帶動更多居民建設環境優、秩序好、鄰里親的幸福小區。
與此同時,針對基層治理任務重但治理資源不足的問題,荷塘區還持續推動工作力量、各類資源向服務群眾一線下沉,為小區治理建立強大支撐體系——
通過重構區、街、社區三級社工站工作體系,以社工服務網絡建設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會慈善資源及社區志愿者“五社聯動”,提升治理專業化、精細化水平;
通過組建14個志愿服務組織、65支志愿服務隊,培育6000多名骨干志愿者,不斷壯大志愿者服務體系;
通過從區直機關單位選派111名科級干部任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222名一般干部任駐小區工作隊員、125名政法干警聯點小區開展工作,確定79家區直機關單位、10家企業成為小區后援單位,不斷筑牢精細治理基礎的底板。
堅持問題導向
暢通渠道回應群眾期待
讓基層治理合民情、順民心,要聚焦治理的痛點堵點,創新制度機制和平臺載體。荷塘區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按需找準“小切口”。
門崗管理松懈、車輛亂停亂放、樓道堆放雜物、路面坑坑洼洼……位于金山街道石宋路社區的金鉤花園小區建于2009年,經歷兩家物業公司退出后,業主們選出業委會承擔小區管理工作。金鉤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李安娜說,物業費的使用都是由社區黨委和小區自治委員會召集居民代表多方議事來決定,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形成商議意見后,召開居民大會進行審議表決才可以使用。居民全程參與和監督,定期向全體業主公示收支明細,確保了每一分錢都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有了業主的信任支持,業委會做事底氣足。在社區黨委和小區黨支部的協調幫助下,小區自治步入正軌。業委會利用結余物業費重新修建了保安門崗,配置了車輛自動識別系統和電動伸縮門,安裝了全覆蓋監控系統和玻璃防盜門。大家出工出力,為小區鋪設瀝青路面,翻新老化房屋墻面,設置晾衣點,修整綠化帶,讓小區環境更美、居民心氣更順。
與此同時,荷塘區還通過民議、民評、民決,由下而上形成了多個涵蓋小區矛盾調處、議事協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民生“微項目”,在回應群眾急難愁盼中推動治理途徑有效暢通。
月塘街道石子頭社區的電力小區開展“紅色原動力” 微項目,開設首日議事廳,培育發展小區“紅袖章”“和事佬”等自治組織,實現小區自治服務常態化。桂花街道趙家沖社區建湘聯合黨支部開展“一米花園”微項目,不僅讓垃圾遍地、雜草叢生的荒地升級為優美的花園,還依托這一陣地打造 “花園議事會”,讓居民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此外,“媛動力”困境婦女增能項目、“青葵樂園”困境兒童服務項目、“向陽計劃”社區精神康復項目等幫困類項目,為困難居民提供了直接的支持與服務。
“荷塘探索”用實踐證明了社會治理的根在基層。據了解,下一步,荷塘區將提速小區“長者食堂”“居民禮堂”“少年學堂”“鄰里課堂”“業主議事堂”建設,打造15分鐘志愿服務圈,持續推動“微項目”實施,做細指尖上的治理服務,讓小區、社區成為居民鄰里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