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愛鋒
給民營養老機構發放一次性紓困補貼、幫因疫滯留務工人員解決實際困難、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疫情期間,江蘇省如皋市民政局多措并舉,落實各項愛民政策,精準做好服務管理與救助保障工作。
紓困補貼 幫助民營養老機構渡過難關
4月23日下午,如皋長壽星養老服務中心里的老人們開心地玩著滾鐵環、踢沙包、七巧板等游戲,院內笑聲不斷,一派熱鬧的景象。“我們封閉管理了2個多月,雖然院里收入減少,資金壓力非常大,但我們還是竭盡所能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受到疫情的沖擊,民營養老機構正深陷資金困境。
為幫助養老機構解決困難,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如皋市財政局、市民政局聯合發文給予民營養老機構一次性紓困補貼,全市22家民營養老機構共獲得了160.7萬元補貼補助資金。
“這筆錢來得太及時了,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能拿到政府的補貼,自在安和如皋護理院有限公司法人王佳利激動不已。據王佳利介紹,自在安和如皋護理院成立運營才1年多時間便遇到了疫情,出現虧損。市民政局工作人員根據護理院的床位數、入住率進行綜合計算,給予了5.5萬元的一次性補貼補助資金。“有了這筆錢,無論是防疫物資、生活物資,還是護理員的工資,都有了保障。”王佳利說。
“我們在下發資金的同時,也會與各民營養老機構約定,一定要嚴格落實封閉管理規定,加強機構內部消防安全與助老服務管理,同時還要規范專項補助資金的使用,確保資金用于提升老年人和工作人員福利待遇。”如皋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葉慶表示,對疫情防控工作不嚴謹、執行上級規定不嚴格、出現安全隱患的,會立即追回有關資金。
加強關懷救助 為臨時遇困人員搭建避風港
“謝謝你們的幫助,讓我能順利回家。”4月7日,來自山西省太原市的韓建飛在如皋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護送下,順利踏上了回家的路。
不久前,韓建飛到如皋務工,本來在一家電子廠上班,生活還算穩定。但受此輪疫情影響,他失去了固定工作,身上的錢也花完了,無奈之下,只能一邊流浪街頭一邊找新的工作。如皋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巡查時發現了他,將他安置在站內隔離室予以救助,因他回家意愿強烈,經多次核酸檢測陰性后,工作人員為他買好火車票,幫助他登上了返程的列車。
疫情期間,一些外地到如皋務工人員陷入工作難找、家鄉難返、住宿難求的“三難”境地。對此,如皋市民政局及時將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外來流動人口納入臨時救助范圍,由急難發生地鎮(區、街道)民政部門直接實施救助;存在重大生活困難的,進救助管理站安置點救助,全面保障其基本生活。4月以來,全市發放臨時救助金3人次,發放防疫物資和基本生活物資57人次,幫助購票返鄉2人次。
加大救助力度 兜住困難群眾生活底線
“謝謝民政局的雪中送炭,我4月份多領到了575元救助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4月29日,丁堰鎮困難戶張國平對上門走訪的民政協理員表達感謝。
張國平的妻子趙秀英患有慢性病,全家僅靠張國平種地和做雜工維持生活。“因為疫情,我從過去每天上工變成現在4天輪一次崗,生活壓力很大。”民政協理員上門摸排情況,張國平連連嘆氣。詳細了解情況后,民政協理員立即幫助張國平申請了調整救助金額。
低保、特困供養人員等困難群眾抗風險能力較差。為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如皋市民政局出臺了及時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優化審核審批流程等7項政策,通過數據比對、審核資料、上門走訪等方式,精準認定因疫情導致失業或家庭收入降低的救助對象,及時調整救助水平。目前,全市共有142戶家庭的救助金額有所調整。今年1—4月,全市落實發放城鄉低保救助資金1853萬元、特困供養資金2195萬元、困境兒童救助金342萬元。
不僅如此,如皋市民政局還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聚焦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高齡和失能空巢獨居老年人、孤兒和困境兒童等重點對象,在市、鎮兩級成立15個工作專班,入戶排查3.35萬人,發現問題232個,幫助解決問題211個,未能立刻解決問題的,安排專人每天電話詢問或入戶探視,實時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所需,確保照護服務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