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通訊員 秦 帥
打破戶籍限制,居住地申辦低保更便捷;把“話筒”交給城鄉居民,社區協商路徑更明晰;代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守護更貼心……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民政局聚焦人民群眾滿意度提升,全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低保“無籍限” 跨域攜手辦
殘疾人夫婦劉威和張麗(均為化名)的戶籍在威海市高新區田和街道,由于此前經常轉移居住地,戶籍地難以掌握他們在居住地的實際情況,所以他們申請的低保進展緩慢,遲遲沒有辦下來。2021年8月,《威海市居住地申辦最低生活保障暫行辦法》的出臺,讓住在環翠區溫泉鎮的夫婦二人不再犯愁。
“我們從電視上聽說這個政策后,趕緊聯系了鎮民政辦的工作人員,他不但爽快地告訴我們‘能辦’,還考慮到我們行動不便,一直跑前跑后地幫辦代辦。”劉威沒想到自己連家門都沒出就把低保辦妥了,“現在的政策真是太貼心了!我一百個滿意!”
不只威海市戶籍人員實現了居住地申請,符合條件的市外甚至省外戶籍人員也可以在威海居住地申辦低保。“威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努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區的部署。而每一位外地來威赴工人員,既是精致城市的建設者,也理應共享精致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我們出臺居住地申請低保政策的初衷。”威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玉建表示。
這項溫暖政策的背后是核對信息的高效互通。威海市建立了涉及14個部門98個單位、覆蓋41類96項經濟信息的核對互聯共享機制,并與市內30家銀行、54家保險機構聯網核查比對,在山東省率先實現金融資產核查全覆蓋。今年6月,更是突破銀行間壁壘,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核查比對,進一步做到精準識別、精準認定、精準救助。針對市外戶籍低保申請人,威海市依托部、省、市三級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將申請人電子信息檔案傳輸到戶籍地縣級民政部門或鎮(街道),同步完成兩地經濟信息核對和入戶調查工作。
“依托‘大數據’和‘鐵腳板’,市內戶籍跨區域居住人員的低保審批15個工作日完成,市外戶籍人員35個工作日完成,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負責人介紹,威海市還全力做好資金保障工作,將市外戶籍人員低保保障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讓每一位精致城市的建設者放心、安心地追求自我價值和幸福人生。
從“管大家”到“大家管”
盛夏清晨,榮成市斥山街道盛家村的200畝生態農場里,果農們正緊張而高效地采摘有機水果。“我們流轉了1200畝土地,新上了蟠桃、維納斯黃金蘋果等多種水果,年產量500噸左右,收入可達260萬元。今年我們打算再流轉200多畝地,大家伙的干勁越來越足了!”談起近幾年村里的發展變化,盛家村黨支部書記盛躍松喜上眉梢。他告訴記者,村里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議事協商的探索。
盛家村從老支書、老黨員、老干部、網格員中,按照自我推薦、村“兩委”審查、黨員及村民代表投票決定、張榜公示等程序,確定了8名顧問團成員,同時將1名法律顧問也納入其中,組成“8+1顧問團會議”議事協商機制。2019年,針對村里部分土地撂荒的情況,顧問團經過現場考察、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召開會議協商討論,最終決定成立盛家村耀盛合作社,對村民手中閑置土地整片流轉,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村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有了強烈參與感,村里各項工作開展得更順暢了!”盛躍松說。
盛家村是威海市大力推進城鄉社區議事協商工作的一個縮影。威海市《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實施意見》出臺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將城鄉社區協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工作開展情況與村(社區)“兩委”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掛鉤,并建立協商情況備案工作制度與責任追究制度。
據悉,目前,威海市建立了72個區(市)級城鄉社區協商制度示范點、75個鎮(街道)級示范點。孫玉建介紹,全市將按照“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全面推開”的工作思路不斷探索完善城鄉社區協商工作,讓老百姓更有參與感、獲得感。
開展困境兒童代養工作
“多虧你們,壓在我心里的‘大石頭’終于落地了!”年逾七旬的徐大叔緊握著威海市經開區鳳林街道民政辦工作人員的手,感激地說。
徐大叔是智力殘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剛剛(化名)的外公。剛剛的父母均為智力殘疾人,無法照料孩子,剛剛便一直由徐大叔照顧。老人年事已高,逐漸無力撫養孩子,心里十分擔憂孩子日后的照料問題。2019年,街道在排查中了解該情況后,立即對孩子的身體和生活自理狀況進行評估,并上報區、市民政部門。根據威海市民政局等四部門印發的《關于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代養工作的通知》,剛剛被送往威海市社會福利中心生活和學習,解決了老人的后顧之憂。
“我們為這樣的困境兒童打造了‘家的港灣’,讓他們感受溫暖有力的關愛和無微不至的照顧。”威海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負責人介紹,根據這一制度,威海市社會福利中心為全市有需求、符合條件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提供機構內養育、護理、教育、康復和普通醫療服務。代養資金采取“原地出資、異地代養”的方式,由戶籍地縣級民政部門按照集中養育孤兒基本生活補助標準每人每月2338元撥付,確保代養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獲得與集中養育孤兒同等的待遇。
“我們始終堅持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從生活保障、成長教育、康復醫療等多方面織密關愛保護網,讓每一位困境兒童都能茁壯成長,綻放幸福笑容。”孫玉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