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冰潔
11月22日至24日,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1年會在云端舉辦。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近4000人報名參加,各線上直播平臺瀏覽量近200萬人次。兩場主論壇、12場平行論壇、100多位嘉賓,圍繞“邁上新征程的中國基金會”主題,傳遞行業聲音、探索前進方向。
這個已連續舉辦13屆的基金會行業盛會在今年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宏觀角度講,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也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關頭,基金會行業聚焦重大議題——共同富裕,積極主動投身時代洪流;從微觀角度講,今年是中國基金會行業發展第40個年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之路,成為行業共識和前進方向。
無數思想的光在這里匯聚,照向中國基金會行業發展的新征程。
共同富裕 為慈善事業發展提供歷史性機遇
“共同富裕已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重大議題,也是我們今天討論包括基金會在內的慈善事業發展的基本出發點。”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開幕主論壇的主旨演講中開宗明義,點明了本屆年會的核心主題。
鄭功成認為,當下中國已到了應高度重視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業發展的階段,這為包括基金會在內的慈善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慈善力量如何參與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在推動共同富裕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基金會如何更好地幫助農村走向富裕?身處新時代,在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下,中國基金會行業迎來了時代之問、行業之問。
這是一次新的征程,路在腳下,行將致遠。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1年度輪值主席單位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吳偉認為,中國慈善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從主論壇到分論壇,眾多嘉賓都將視角投向“共同富裕”這一話題。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郁建興認為,應系統理解第三次分配在推動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社會組織是第三次分配中活躍的參與主體。浙江大學教授苗青則提道,第三次分配等制度安排并不一定會對慈善事業形成足夠的影響,需要在放大慈善價值、撬動商業向善等方面進一步深化第三次分配。
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戰略部署,鄉村振興成為基金會參與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選擇。浙江支付寶公益基金會介紹了利用數字化技術開展鄉村女性經濟賦能的公益活動,福建省永泰縣鄉村復興基金會分享了激發鄉村內生活力的公益實踐。
傳承演變 走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之路
本屆年會旗幟鮮明地發出行業呼吁:走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之路。
“慈善事業必須遵從一國的社會制度、順應一國的傳統文化、適應一國的現實社會場景,并在這一制度、文化、現實場景中找準定位,尋求發展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鄭功成在演講中強調,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必須要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新路。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遠到中國幾千年守望相助的慈善道德基礎,近到中國基金會行業40年的現代發展歷程,都為中國特色慈善事業提供了源頭活水和智慧經驗。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的明確,為中國特色慈善事業指明了發展道路。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特色慈善事業應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益組成部分,這是基本定位;應當是中國走向共同富裕的有益補充,這是基本功能;應當融入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國內外共同的規則。
實踐的探索與認知的共識始終相伴。在“以社會設計思維重新構想殘障包容就業”分論壇上,集火實驗室創始人劉洋認為,在進行社會公益項目的設計時,與政府合作、推動系統研發,是必須考慮的中國特色背景。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秦偉在“全國鄉村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痛點及公益幫扶模式探索”分論壇中提出,基金會在開展公益項目時更注重立足中國國情,將整個工作方向聚焦于鄉村振興“五個振興”中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和生態振興。
協同發展 尋求基金會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新的時代背景下,基金會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本屆年會從內、外兩條路徑做出探索:對內持續關注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區域化協同發展;對外破壁出圈,凝聚更加廣泛的力量。
“公益慈善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建設是基金會高質量發展的‘骨干’和‘基石’。近年來,在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等同行的推動下,公益慈善基礎設施議題從‘開疆辟土搭框架’逐漸走向‘添磚加瓦搞建設’,帶動了更多參與和共同行動。”“公益慈善基礎設施2.0”分論壇發布的《聚力共生,協同創新: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13年實踐之路研究報告》中提道,近年來,基礎設施類機構對基金會行業的整體支撐價值不斷體現。
“支持公益慈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耐心,要看到任務的長期性。”南都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彭艷妮強調。
談到基金會行業的區域化協同發展,煙臺市希望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孫傳彬認為,區域性基金會要想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就必須承擔起推動區域公益生態建設的使命,將區域內的公益資源聯結起來。
“處在公益鏈條中上游的基金會應該支持行業伙伴們更有力量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高級項目官員李文薈說。
“破壁出圈”成為本屆年會的一個高頻詞匯,尋找同行者、擴大慈善力,成為本屆年會的共識之一。
“短視頻、直播在很多行業已經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在公益行業的成效還沒有顯現。要提升公益行業效能,需要以協同合作的方式,匯聚包括社會組織、企業、明星等更多力量加入互聯網公益平臺。”字節跳動公益社會責任運營總監劉艷峰說。
行穩方能致遠,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穩健發展。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鄧國勝在閉幕主論壇總結演講中指出,中國基金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是要走得穩。
“這需要推動基金會的自律從理念轉向行動,需要來自政府、媒體、輿論和第三方評估的他律,需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促進基金會的自律行為和公信力提升。”鄧國勝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