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努力讓老年人擁抱最美夕陽紅
——河南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一瞥

時間:2021-12-0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柳 旭

近年來,居家社區養老作為一種更符合老齡化形勢和老年人生活習慣的養老方式,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重視,也獲得了越來越多老年人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河南立足本省實際,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努力讓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河南省委于近日在鄭州市召開現場會,對加快推進全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會上鄭州、洛陽、南陽三地進行了經驗介紹和交流,記者隨即進行采訪,探尋這些地方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做法。

鄭州

微觀鏡頭:讓養老護理員走進老人家

2019年初,已在房地產行業打拼多年的王大琳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轉行當養老護理員。

“一方面是有孩子以后想換個離家近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為我的養老服務情結。”王大琳告訴記者,上大學時為了寫一篇有關老年人的調研文章,她在一家養老機構進行過3個月的社會實踐。

“那次經歷讓我認識了許多老年人,了解到他們生活的不易,也對養老服務產生了興趣。”王大琳表示,但當她真正走上養老護理工作崗位后才發現,“看”和“干”是兩回事,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

插胃管、換尿袋……作為一名養老護理新人,王大琳感覺一切都無從下手,每一天都在緊張和慌亂中度過。除了工作辛苦、壓力大,微薄的收入也讓她體會到了巨大的落差,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

“既然選了這條路,就不能輕言放棄。”王大琳說,“一開始什么都不會,有經驗的護理員就帶著我干,每周三單位組織培訓我都會參加,還有民政部門的培訓輔導,特別是有關老年人心理疏導和疫情防控期間護理的內容,對提升養老護理能力特別有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大琳的工作狀態從慌亂變得鎮靜,護理技能從生疏變得嫻熟,還在全市護理技能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并被提拔為部門主管。

“這兩年,政府對養老服務行業的扶持力度特別大,養老護理員的待遇也有了明顯改善,社會對于養老護理的觀念正在轉變,我覺得春天就要來了。”王大琳說。

地方實踐:實施“百千萬”工程

鄭州市以實施居家社區養老“百千萬”工程為載體,加快構建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百”是100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千”是1000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萬”是1萬名養老護理員。構建城區“一刻鐘”養老服務圈,規劃“大中心+小中心”的服務體系,“大中心”即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已建成80個;“小中心”即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已建成694個。同時,著力打造農村“一千米”居家養老服務圈。制定出臺養老服務人才激勵辦法,建立了經費保障機制和入職補貼、崗位補貼等獎勵機制,將養老護理人員的培養培訓納入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訓計劃,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培養愛崗敬業精神,增強職業榮譽感。

洛陽

微觀鏡頭:讓老年人在家安心養老

“我想吃紅燒肉和炒青菜,明天能幫我做嗎?”11月的一天,家住洛陽市澗西區長安路街道長四社區五號街坊的楊奶奶拿著電話問。

“放心吧,明天一定讓您吃上!”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回答。

第二天中午,工作人員朱大姐準時上門,先消毒后進門,把手洗凈后,洗菜、擇菜、切肉、下鍋,一氣呵成,邊做邊問:“楊奶奶,想吃什么口味?”

“歲數大了,清淡些好。”楊奶奶說。

飯菜做好后,朱大姐一邊安頓楊奶奶吃飯,一邊說:“下次您想吃什么,打電話叫我。這次服務用了不到1小時,我從您購買的服務包里扣除了。”

記者了解到,楊奶奶今年83歲,她的老伴腿腳不好,孩子們又不在身邊,日常照料之余已沒有精力再操持家務。之前試著請過保姆,但和陌生人住在一起,楊奶奶又覺得不自在,聽說社區有養老服務站,她就來咨詢,感覺價格比請保姆更實惠,服務種類又豐富,就買了60小時的服務包。

“我們街道一共52個小區,目前已建成30個養老服務站,服務站用房由街道提供,日常運營委托給第三方。”長安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周巖告訴記者,目前能夠提供的助老服務有36項,有8種服務包可供選擇,老年人可以根據需要購買,街道會對服務質量進行回訪和監督。(下轉2版)(上接1版)

地方實踐:構建五級服務體系

洛陽市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基礎,構建五級養老服務體系。在市級和街道層面,市級養老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制定標準、加強監管、組織培訓,統籌指導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目前已有序運轉;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通過嵌入市場化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醫養結合的托養服務,解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難以解決的問題,目前已建成32個。在社區層面,根據社區規模和布局建設1-2個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已建成324個。在居民小區層面,建設養老服務站,承擔部分日間照料和上門服務,目前已建成401個;建設家庭養老床位,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已建成3678張。

南陽

微觀鏡頭:讓閑置資源變廢為寶

“根據近期疫情防控需要,新西南日間照料中心暫時停止對外開放,長期托養還正常開展。”南陽市臥龍區車站街道新西南社區黨支部書記丁純真告訴記者,暫停之前老年人可以來這里聽戲、做操、打麻將、練書法,特別熱鬧。

“這里原來是個廢舊庫房,2019年民政部門投入60萬元,改建成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日常運營。”據丁純真介紹,日間照料中心總共有900多平方米,輻射半徑1.5公里左右,周邊老年人都喜歡來。

“以前我們都在路邊上打牌、下棋,刮風下雨沒地方去,只能約幾個老朋友去家里,但畢竟不太方便。”新西南社區居民杜大爺說,“日間照料中心不僅冬暖夏涼,還能吃飯、理發,價格實惠,真希望能早些恢復開放。”

“我在這里住了幾個月,平時唱唱歌、做做手指操,生活挺愉快的。”82歲的李奶奶說,來日間照料中心前,她白天都是一個人在家,不僅孤單,吃飯也不方便,現在1個月交2000元,每天都能和老姐妹們說說話,還有人照顧、有熱乎飯吃,挺省心的。

地方實踐:“四級書記”抓養老

南陽市成立了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指揮部,由市委書記任指揮長、市直21個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縣區、街道、社區參照執行,專班推進,形成“四級書記”抓養老的工作格局。把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用房納入到該市國土空間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住宅小區建設規劃中,并通過整合閑置資源、改擴建等方式,保障社區養老服務用房需求。制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建設目標,已建成10個縣級養老服務中心、28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315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89個居家養老服務站點。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