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秦蕓:老年人的心靈守護師

時間:2022-10-1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 婷

為首批浙江省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秦蕓,當過數學老師、做過心理咨詢師,2016年,她做了一個重要決定——進入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當一名專職社工。

“教數學是興趣,心理咨詢是職業,安寧療護是專業,為老服務是熱愛。”從業6年,秦蕓見證了福利中心社工服務的飛速成長,她也用專業和熱愛,呵護著老年人的心靈,成為幸福晚年的守護者、生命的擺渡人。

“老人帶給我的感動和成就感,什么都替代不了”

受過教育學、心理學專業教育的秦蕓,畢業后成了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質后,又兼職當起了學校心理咨詢師。但那時,心理學知識基本沒有可發揮的余地,秦蕓非常苦惱。

正當秦蕓重新思考職業規劃時,她看到福利中心社工科招賢納士,她沒有絲毫猶豫,去報考,成了一名專職老年社工。

“心理學和社工很多知識都是互通的,但與心理學‘不求不助’相比,社工‘助人自助’更具有人情味,也要花更多心思。”對于這個選擇,秦蕓沒有后悔過,“老人帶給我的感動和成就感,什么都替代不了。”

福利中心有1300余位老人,每位老人的情況和需求,秦蕓都記錄在案。“護理員呵護老人的身體,我們呵護老人的心境。”她用自己的專業,成了老人的“心靈守護師”。

2017年,黃奶奶因呼吸困難送入醫院搶救,老人沒有子女,親屬不在本地。“我得幫她。”秦蕓為老人墊付醫療費、簽署病危通知單時,并沒有想太多。老人把秦蕓當成她最信賴的人。

2020年,正值疫情嚴峻時期,老人因癌細胞擴散進入彌留階段,秦蕓又成了老人唯一能夠依賴的人。隨時聯系親屬告知老人情況,為老人手寫遺囑并進行公證,按老人意愿聯系遺體捐獻機構,組織送別儀式、收拾整理……回想起那段時間,秦蕓對記者說:“老人是我的案主,更是我的親人,能讓老人安心地走,我再辛苦也值得。”

“讓每位老人都能享有從容和安寧”

王奶奶和秦蕓的緣分,從一個冬天開始。老人行動不便,兩個兒子與老人已斷交多年,大女兒在上海,小女兒在國外,老人在福利中心已經生活了15年。

有天清晨,秦蕓接到了護理科危機干預轉介電話,“王奶奶自殺未遂!”在當時95歲高齡的王奶奶看來,她成了子女們的“累贅”。“我真是活夠了。”老人說話時的場景,秦蕓至今記得。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危機干預和真情陪伴,秦蕓讓老人找到了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但因年事已高,幾個月后,老人突然昏迷不醒,兩個女兒一致決定放棄搶救。老人醒過片刻,拉著秦蕓的手說,“這兩年謝謝你的照顧,我走了,你別哭,我高興。”

生命的最后是什么樣子?如何能與世界最好地告別?還能為老人做些什么?圍繞這些問題,秦蕓在福利中心啟動了生命教育課程,讓老人和工作人員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2020年,秦蕓開始帶領團隊集中攻關安寧療護項目,守護老人生命最后一程的尊嚴和價值,至今已服務臨終老人100余名。“我要用我們的專業,讓每位老人都能有向死而生的從容和安寧。”秦蕓說。

“這是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事業”

初到福利中心時,專職社工只有秦蕓一人,與中心1300余位老人的需求相比,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秦蕓沒有怯懦,先從提升自己做起。“那時候,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學習、模擬,只有靠真本事,才能服務好老人們。”

2019年3月,福利中心成立了全省首家養老機構內部社工工作室——蕓汐工作室,秦蕓成了工作室的“一把手”,培養專業社工成了她肩頭的又一項重任。

“讓新人更快上手,只有實踐這一條路。”秦蕓從專業理念、基本技能抓起,為團隊打造了“復盤關鍵對話、觀摩督導個案、角色換位扮演、小組頭腦風暴、故事分享演講”的實踐模式,團隊成員業務素養顯著提升。目前已有專職社工9名、持證社工24名,一支老年社工隊伍在福利中心壯大起來。

“解決了人的問題,建制度就能讓工作更暢通、有標準。”秦蕓從零起步,不斷提煉總結,科室轉介、臨終關懷、社工走訪、志愿者管理……一項項制度從經驗落成了白紙黑字,社工服務的專業性與精準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回望過去的6年,秦蕓開展各類培訓講座50余場次,組織編寫個案服務案例近15萬字,培訓督導時長7800余小時。“浙江省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杭州市最美民政人”“杭州市民政工匠”,榮譽帶來的有壓力、有動力,也讓秦蕓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是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事業,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做老人幸福晚年的守護者、生命的擺渡人。”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