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雷 耀 通訊員 張建勛
“這個陪嫁好,很有新意。”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雷家坡村的侯大媽嫁女時,不但沒有要彩禮,也沒有在準備嫁妝上費心思,而是將自家的家訓裝裱成畫,陪送到了女兒的婆家。在她看來,女兒未來的幸福,靠的不是錢財,而是良好的家風和家庭和睦。村民們紛紛為她的這一舉動點贊。
這只是鹽湖區深化婚俗改革的一個縮影。2021年,鹽湖區被民政部確認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作為山西省唯一一家試點,鹽湖區依托濃厚的文化底蘊,把推進“喜事新辦、婚事簡辦”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本著“黨委領導、政府引導、部門協同、基層自治、群眾參與”的原則,倡節儉、崇德孝、傳家風、促和諧,大力推進婚俗改革。
倡樹婚俗新風
新郎新娘敬奉孝敬茶、雙方父母向兒媳(女婿)傳承家風家訓、新郎新娘作德孝承諾……這是95后的小李和小彭在新婚典禮上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德孝文化與傳統婚俗的完美融合。“我們也算是趕了一回時髦。”他倆興奮地說,“在人生的重要時刻,接受德孝文化的洗禮與教育,讓我們樹立了互敬互愛、孝老愛親、知恩感恩、助人為樂、團結鄰里的婚姻家庭觀,有助于我們今后更好地經營婚姻,建設和諧幸福的家庭。”
鹽湖區是舜帝故里、關公故里,也是中華忠孝文化的發源地。近年來,鹽湖區結合實際,在傳承德孝文化上做文章,將德孝文化融入傳統婚俗,探索打造出“德孝禮”婚俗品牌。
鹽湖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以遍布城鄉的150多個德孝大講堂、德孝文化墻、農家書屋、文藝宣傳隊、志愿服務隊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六位一體’文華苑為陣地,以先進典型評選表彰、移風易俗德孝禮、家風家訓傳承為載體,推動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在全社會激發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自2016年11月開展簡約式德孝頒證儀式以來,鹽湖區通過法律法規家庭責任的告知、結婚誓言的宣讀、德孝承諾的簽署,使結婚登記更具儀式感,讓結婚的年輕人將家庭意識、責任意識、包容意識和感恩意識根植于心。同時,區民政局將每月9日定為局領導頒證日,由區民政局領導給新人頒發結婚證。在七夕等特殊日子通過開展集體宣誓,邀請區政府領導、金婚老人為新人頒證等,增加結婚登記的儀式感,倡導“重登記、輕婚禮、崇節儉”的婚俗新風。
優化婚登服務
2019年8月7日,農歷七月初七,在鹽湖區政務服務大廳,舉辦了“這就是愛的樣子——運城市鹽湖區七夕婚戀教育季專場活動”。活動現場邀請7對婚齡在60年以上的鉆石婚夫婦,通過講述他們彼此忠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教育青年一代樹立“忠誠、奉獻、理解、包容、責任、擔當”的婚姻觀。
為了讓愛的種子在每個新婚家庭扎下根,幫助年輕人正確解決婚姻中的情感危機,增強他們經營婚姻家庭的能力,自2016年10月起,鹽湖區聘請專業人士,每周半天坐班婚姻登記處,對離婚當事人進行一對一婚姻家庭輔導。2018年七夕,舉辦了主題為“共建幸福婚姻,營造和諧家庭”的婚前知識講座,幫助新人了解婚姻的意義與內涵,并提高經營婚姻生活的能力。
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9年起,我們采取‘政府購買+志愿服務’的形式,加大婚姻家庭輔導力度,將每周半天的一對一輔導增加至每周3個半天。同時,利用年輕人喜歡在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登記的心理,開展了每月1期的《幸福婚姻》系列講座,邀請專業人士通過游戲、繪畫、體驗等形式,讓當事人了解婚姻、理解配偶、學習溝通,懂得用心去經營婚姻,提高婚姻的抗風險能力。”
2021年,鹽湖區持續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不僅加大了專業婚姻家庭輔導師坐班婚姻登記處的力度,還開展了送幸福婚姻講座進社區、進村莊、進企業活動。截至目前,2000余人受益。
助力家庭幸福
針對離婚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離婚的當事人雙方都呈現出低齡化、易沖動等特點,鹽湖區在2012年推出離婚登記預約制度,要求離婚的雙方在受理要求之后,過半個月再來正式辦理離婚手續,給離婚當事人一個冷靜思考的機會。試行后,有很多預約離婚的夫婦沒來辦理手續。經統計,2012年至2020年間,預約離婚登記的有15008對,其中辦理離婚手續的只有4596對,有10412對預約當事人沒有再來辦理離婚登記。2016年這一做法被運城市民政局在全市推廣。
2019年,鹽湖區民政局發放問卷對鹽湖區目前的婚戀狀況、彩禮多少、婚禮成本(對房車的需求)及對婚禮形式的需求進行了調查。2020年9月至11月,開展了“推進婚俗改革,倡樹文明新風”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向廣大市民及婚姻當事人宣傳民法典,了解當前婚姻、婚戀、婚俗現狀及群眾訴求,問計于民,并將調研結果形成報告。這一舉措為明確今后工作重點與服務方向提供了數據支撐。
鹽湖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區民政局將以開展婚俗改革試點為契機,大膽創新實踐,加快推進德孝文化與傳統婚俗文化深度融合,創新平臺載體,加強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助力婚姻家庭幸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