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文明辦、婦聯、關工委、共青團廣西區委聯合印發《牽手“童”行——萬名“愛心家長”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公益行動方案》。今年將組織發動1萬名(個)“愛心家長”(個人、家庭或組織)與農村留守及困境兒童(不限于農村)結成關愛幫扶對子,為孩子提供情感撫慰支持、心理健康引導等關愛幫扶服務,并建立常態化的“愛心家長”結對幫扶機制。
各市將通過組織推薦和個人(家庭、團體)自薦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愛心家長”,建立“愛心家長”數據庫,進行動態管理。參與“愛心家長”結對幫扶的,可加入廣西志愿服務云平臺——“桂志愿”系統,登記志愿服務時間。各地民政部門將在摸清農村留守及困境兒童底數的基礎上,將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能力嚴重不足、思想和行為發生嚴重偏差、經評估后風險等級較高的農村留守及困境兒童篩選出來,建立兒童基本信息數據臺賬。關愛幫扶對象均經兒童監護人同意后確定,全區共確定了1萬名符合條件的兒童。
各地將按照“就近就便、重在實效”的原則,在“愛心家長”與農村留守及困境兒童雙方自愿的基礎上,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形式與孩子結對。“愛心家長”要與孩子本人、監護人或學校聯系,掌握孩子家庭背景、思想表現、學業成績等基本情況,主動幫助孩子解決困難。積極開展“五個一”活動,即了解滿足孩子的一個微心愿;每月至少開展一次與孩子的線上或線下交談;每月至少與家庭或受委托監護人、老師聯系一次,共同督促農村留守兒童父母與孩子每周聯系一次;每半年開展一次陪護活動,到家中看望或帶孩子參加活動等;每年一次特殊問候,在孩子生日、六一兒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陪孩子過生日、送禮物等。(賈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