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黨的十八大以來老齡工作進展與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隨著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日益重要并且緊迫,近十年來國家在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上的進展如何?
李永新
養老服務體系是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三大體系之一,聚焦于解決“老有所養”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數次修改《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黨中央、國務院層面出臺養老服務政策文件10余件,民政部及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文件90余件、養老服務國家或行業標準50余件。養老服務政策制度密集出臺,搭建起了養老服務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
二是加強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相繼出臺土地供給、稅費優惠、財政補貼等優惠扶持政策。連續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敬老院改造提升等專項行動和試點。2012-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59億元支持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到目前為止,社區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農村社區。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36萬個,床位812.6萬張,床位數是2012年底的近2倍。
三是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建立了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基本形成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開展為期四年的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整治服務隱患42.2萬處。連續三年實施民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提升工程。開展非法集資等養老詐騙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了一批不法機構和欺老虐老行為,讓老年人在養老服務中更安全、更安心。
下一步,民政部將按照到2035年要實現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的遠景目標要求,進一步強基礎、建機制、破難題、補短板,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紅星新聞記者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老年人更習慣于依托社區居家養老,在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中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后續將怎樣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
李永新
近年來,民政部積極順應廣大老年人依托社區居家養老的愿望,不斷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
一是加大政策供給。推動國家層面出臺多個政策文件,明確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政策導向,完善相關規劃、土地、住房、財政、稅收、投資、融資、人才等配套扶持政策。
二是加強網絡建設。指導推動各地在區縣層面建設連鎖化運營、標準化管理的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2萬個,床位308萬張,分別占到全國養老服務機構設施數和床位數的88.9%、38%。
三是鼓勵試點創新。“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投入50億元,支持203個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2021年和2022年,累計投入22億元,支持84個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項目。在這些試點和提升項目中,推動各地探索形成家庭養老床位,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六助”服務,探訪關愛、互助養老等滿足老年人多元養老需求的服務模式。
下一步,民政部將重點加快優化設施布局、創新服務形式、優化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增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總臺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記者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借養老之名實施詐騙,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打擊養老詐騙不僅僅是公檢、司法這些部門的事情,也需要集各部門之力。民政部在打擊養老詐騙工作方面有哪些舉措?
李永新
按照專項行動的工作部署,民政部負責整治養老服務領域涉詐問題隱患,指導各地民政部門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推動存量隱患清倉見底,取得了較好進展。
一是全面宣傳發動。結合老年人特點,通過公布投訴舉報平臺、發布典型案例等多種方式,在社區、機構、老年人身邊開展形式多樣的精準宣傳,提高了老年人識騙防騙能力。
二是深入摸底排查。對養老服務機構及場所開展了兩輪深入摸排。截至8月底,累計排查了27萬多家機構和場所,梳理出950家存在風險隱患點的機構和場所。還配合衛生健康、中醫藥管理部門開展了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專項排查,發揮了部門協調聯動作用。
三是集中打擊整治。根據“紅橙黃”風險隱患等級,對問題隱患機構和場所依法做好分類處置。累計取締、關停510家,立案81家,判決48家,移交相關部門處置91家,存量風險隱患正有序化解。
下一步,民政部門將按照統一部署,高質量完成專項行動各項任務,守護好老百姓“養老錢”,讓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來源:中國網
攝影: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