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佳
為滿足不同層次人群殯葬需求,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穿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各環節,2021年以來,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以殯葬專項整治為抓手,緊盯殯、葬、祭全流程,殯葬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全區建設鎮級公益性公墓30處,墓位4萬座、8萬穴,全部實現屬地鄉鎮直接管理;建設村級公墓58處,全部實現封閉管理。殯葬改革實現從被動治理向源頭惠民轉變、從粗放無序向集約生態轉變、從單一方式向綠色多元轉變。
殯:從被動治理向源頭惠民轉變
針對殯儀服務環節中路邊搭棚辦喪、出殯阻礙交通、喪事噪聲擾民等突出問題,鄞州區編制殯葬專項規劃(2020—2035年),確定將位于姜山鎮的沈海高速南側、明光路西側的地塊作為擬建區級殯儀服務站選址,建成后將提供告別、守靈、祭掃等綜合殯儀服務,引導群眾將喪葬活動集中到殯儀服務站辦理。
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迭代升級“身后一件事”聯辦系統,簡化正常死亡審批環節,實現逝者信息實時采集和內部共享,打通部門間火化預約、戶口注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余額一次性支付等關鍵環節,為逝者家屬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群眾辦理親人身后事跑多地、跑多次問題。2021年以來,全區完成殯葬在線業務“身后一件事”聯辦5784件。
為進一步推動惠民殯葬政策提標增項擴面,鄞州區發布關于惠民殯葬政策提標增項擴面的通知、惠民殯葬政策資金管理辦法,將遺體停放費用免除標準由180元調整為270元,減免3天1600元以內殯儀館靈堂租用費,增加“三沿五區”墳墓遷移補償1000元/穴,公益性生態墓園補助標準由2000元/穴提高到2500元/穴。2021年以來,全區累計發放惠民殯葬補貼720余萬元,惠及喪戶5300戶。
葬:從粗放無序向集約生態轉變
針對經營性公墓違規建造、競爭無序等問題,對承包主體、承包年限、承包金額等情況進行摸排,合同到期后統一交由國企運營,改變個人承包職責不清、主體不明情況。落實鎮級公墓屬地管理職責,對村級公墓進行封閉治理,原有墓地不得對外擴建,并停止審批新墓地。開展迎亞運“兩路兩側”生態殯葬整治,完成115座“三沿五區”老墳遷移,總復綠補綠面積270余畝,有效消除重點區域“青山白化”現象。
為落實監管執法責任與源頭管控,各鎮配備1—2名專職殯葬管理員,各村(社區)配備殯葬協管員,對違規建墳現象進行勸導、制止。建立以現代技術為主、傳統技術為輔的監管方式,利用無人機航拍和檢測軟件,為打擊違法占用土(林)地、破壞生態環境行為提供線索,利用高清數碼相機和熱紅外傳感器等裝置對公墓建設進行監測。2021年以來,開展殯葬領域執法48起,處置違規墳墓1227座,規范經營行為200余起。
高起點謀劃五鄉“生命文化園”,把公墓及周邊打造成集祭掃、旅游、生命教育于一體的生態綜合體,將殯葬文化融入園區建設,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同時,積極推廣壁葬、草坪葬、花壇葬、樹葬、海葬等葬式葬法,形成以生態墓園為主、其他生態葬法為輔的安葬格局。2021年以來,全區累計海葬96例、樹葬24例、生態葬76例。
“爸爸臨終時表示不要大操大辦,這種回歸自然、便捷經濟的方式最好。”市民任先生為了圓父親生前愿望,參與了2021年鄞州區第六屆集體樹葬安放儀式。儀式現場,逝者家屬獻上鮮花,并在桂花樹上系上寫著思念的卡片和千紙鶴,向逝者鞠躬告別,過程簡單、安靜又不失溫情。任先生表示,自己父親生前是一個善良溫暖的人,自己更注重留存其精神品質,用家風傳承的方式紀念他。2018年,鄞州區被確定為全省9個樹葬試點地區之一。從首屆集體樹葬至今,已有65名逝者安眠桂花樹下。
祭:從單一方式向綠色多元轉變
把“喪事簡辦、不鋪張浪費、不盲目跟風攀比”等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要求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遵守,每年清明、冬至等傳統祭掃節點,結合綠色殯葬入村進社區活動,下發文明祭掃倡議書,多渠道宣傳殯葬政策和祭掃事項,引導群眾觀念從“入土為安”向“厚養薄葬”轉變。2021年以來,鄞州區共發放宣傳橫幅260條、生態宣傳冊3000余份,安排6輛流動宣傳車下鄉巡回宣傳。
建設由骨灰跟蹤、數字陵園及云祭掃三大模塊支撐的“數智墓園”平臺,豐富公眾號網上祭掃場景應用,推廣“上香祈福”“祭掃鮮花”等功能,倡導網絡祭掃、代客祭掃、居家追思等綠色文明祭掃方式,引導逝者家屬將祭掃重點放在緬懷逝者、寄托哀思、追憶美德上,自覺抵制封建迷信活動和低俗祭掃用品。2021年以來,創建網上祭奠館1.1萬余個,逝者家屬登錄平臺即可網上祭掃。
暫停2022年線下集中祭掃活動,對近3年內新墓祭掃實行網上預約,盡可能降低祭掃人流密度,減少人員聚集。今年清明節期間,新墓祭掃網上預約5.2萬人次。同時,由公安、交通等部門和屬地鎮組建專班,通過評估治安交通、山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因素,實行安全隱患“亮燈”機制,分級分類處置。清明前夕,累計開展專項檢查34次,排查并化解隱患8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