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罕見病”應該被看見

時間:2022-03-1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程 楠

“瓷娃娃”“蝴蝶寶貝”“月亮的孩子”……這些看似可愛的名字背后,卻是罕見病患者難以言說的痛苦和家庭大額的支出。

為了幫助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擺脫困境,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紛紛行動起來,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探索罕見病患者救助長效機制。

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為,社會公眾對罕見病患者關注的力度還應該進一步加大,“罕見”應該被看見。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艾滋病科護士長杜麗群呼吁,社會各界應更多關注與重視罕見病,不放棄任何一個罕見病患者。

迫切需要得到社會各界更多關愛

“我現在穿衣、吃飯都需要別人照顧,日常要換敷料、包扎傷口,嚴重時還要輸血和營養液。”

來自陜西省榆林市的新如(化名),今年21歲,生來皮膚就如同蝴蝶翅膀一樣脆弱,受到輕微外傷或摩擦后就會出現破損和水皰,這種罕見病患者被稱為“蝴蝶寶貝”,他們離不開家人的長期照看。

幸運的是,目前新如已經得到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徐榮祥基金“關愛蝴蝶寶貝計劃”公益項目的資助,減輕了家庭負擔。

據悉,2019年7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的倡導和支持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啟動“罕見病關愛行動”,從人道救助、醫師培訓、平臺搭建等方面推進罕見病救助工作。

截至2021年年底,“罕見病關愛行動”已累計救助超過900名罕見病患者、培訓罕見病醫師數百名,患者教育及科普受益人次超過4萬人次。

“罕見病并不罕見,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罕見病在我國有較大的群體。在7000多種罕見病中,可治療的不到10%,更多的罕見病患者需‘與病共生’,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困擾。例如‘瓷娃娃’需要通過康復,恢復肢體運動能力;漸凍人在失去自理能力后,需要24小時護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李曉林告訴記者,對于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群體,需要全社會予以高度重視,這樣,在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健康中國的路上,才能一個都不落下。

迫切需要完善多元合作救助體系

診斷率低、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藥費貴等一系列難題,深深困擾著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醫科大學血液病學研究所所長楊林花建議,動員企業或各類經濟實體定向捐贈,建立省級罕見病慈善專項醫療救助基金。同時,在實踐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慈善法有關規定,合法整合慈善資源。

杜麗群則建議,完善針對罕見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整合運用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商業保險、慈善等有效資源,切實減輕罕見病患者負擔,改善罕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水滴公司運營的“淄博齊惠保”于2021年9月上線,通過“水滴籌+專項公益基金+聯合藥企保障罕見病患者用藥”對罕見病群體進行救助。據水滴公司黨委書記、水滴籌和醫療事業群總經理胡堯介紹,“下一步,水滴公司將依托大病籌款平臺,在更大范圍內對罕見病患者群體提供多元支持。”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倡導和聯合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參與罕見病患者的救助幫扶工作。”李曉林表示,慈善組織既可引導資金資源向罕見病群體傾斜,又可扶持更多的專業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此外,慈善組織應加強深化罕見病群體課題研究工作,發揮專家學者的力量,以翔實的數據、真實的案例,為國家提供決策參考,為愛心力量參與提供思路。

迫切需要加強科技向善救助力量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提出,鼓勵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設立大病救助項目,發揮補充救助作用。促進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發展和平臺間慈善資源共享,規范互聯網個人大病求助平臺信息發布,推行陽光救助。

通過信息平臺凝聚科技向善力量,輕松集團聯合創始人、“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于亮深有感觸。輕松集團通過輕松籌長期積累的平臺資源,為罕見病治療與研究提供技術、資金與推廣等方面的支持。同時,推動指尖公益和全民公益的發展,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向罕見病群體傾斜。

基于此,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規范互聯網個人大病求助平臺信息發布,明確政府對服務平臺的監管職責,規定具體的監管內容及權限。同時,加強平臺自律管理,在服務平臺的技術、安全、運維等方面建立相應的標準,指引行業合規發展。

“慈善組織應加強科技向善的救助力量,將科技應用于知識普及、身心陪伴、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看護培訓等,為罕見病患者提供多方面幫扶。比如針對因罕見病無法上學的患者,可以開設線上教學、陪伴式教育。”李曉林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12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