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將“初心之地”和“根脈之地”的最大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大效能,不斷提高城鄉社區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先行市的嘉興“金名片”。
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多維度構建社區治理體系,形成基層治理強大合力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嘉興市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資源充分整合、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治理模式,不斷完善具有嘉興辨識度的社會治理體系。
完善社區治理組織體系。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網格黨組織為基礎、社區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新型基層治理組織架構,全市共組建網格黨支部4922個、微網格黨小組5.1萬個,并在社區排舞隊、老娘舅調解隊等民間團隊中成立黨組織580余個。實行社區“大黨委制”,全市1170個村(社區)均與機關部門(單位)簽訂結對共建協議,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單”服務機制,實現資源方和需求方雙向服務、雙向認領。創新黨員編組進網格,建立定崗位、定責任、定獎懲的“一編三定”機制,推動全市16.2萬名黨員干部精準認崗、精準服務,就近就地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完善社區治理保障體系。推進村(社區)減負增效,建立“一機制三清單”制度,將基層減負工作納入部門目標責任制考核、黨委巡察、正風肅紀和專項督查,并開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舉報專區”,對基層減負落實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和約談整改。落實專職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制度,拓寬社區工作者職業晉升渠道,優先選拔優秀的村(社區)書記進入鎮(街道)領導班子;優先從優秀的村(社區)干部中招錄(招聘)鎮(街道)機關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進一步激勵村(社區)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完善社區治理聯動體系。運用社區協商機制,建立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支撐的社區治理路徑,不斷強化以社區為基本陣地、社會組織為服務載體、社工人才為專業支撐、社區志愿者為有效補充、社會資源為必要保障的“五社聯動”體系,通過社區服務項目化運作,提升社區治理服務精準性和專業化。創新“板凳法庭”“法官駐鎮聯村”等調解機制,暢通居民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開展道德評判團、家風家訓傳承等活動,營造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社區和諧的良好氛圍。
以優化服務為抓手,全方位打造社區治理平臺,釋放基層治理巨大潛力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平臺,是各種利益的交匯點、各類矛盾的集聚點。嘉興市將社區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主陣地,加強“智慧社區”建設,積極搭建多元平臺,加快推動社區治理數字化轉型。
構建社區治理綜合平臺。運用大數據手段,全面打造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全閉環、智能化社會治理綜合指揮體系。以城市大腦為樞紐,構建“一朵云、五平臺、百系統”的信息數據鏈,聯網集成全市60余個部門(單位)、100多億條數據,盤活人、事、地、物、情等各類基礎性信息。創新開發運用“預警機”“案件碼”“智安小區”“慧眼數治”“綜合查一次”等54個數字應用場景,為社會治理提供新動能。
完善社區治理協商平臺。創新基層議事協商形式,依托社區睦鄰中心等陣地,搭建民情懇談室、連心工作坊等議事協商平臺。同時,拓展線上參與平臺,依托“微嘉園”等載體,將議事會搬上“云端”,建立“微信議事廳”“樓宇議事廳”等分載體,實現“云議事”“云投票”,打造全天候、隨身帶的指尖議事載體。
升級社區治理服務平臺。以服務效能為導向,全面提升服務平臺能級。一方面,統籌推進智慧型“居民會客廳”建設,發布全省首個《城鄉社區“居民會客廳”建設和服務規范》地方標準,建立“建、用、管、評”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體系,建成居民會客廳157個,實現鎮(街道)全覆蓋。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平臺資源整合,充分運用樞紐型社會組織培育服務平臺、社會工作站和長三角區域社會組織發展聯盟,動員串聯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組織,集聚多方面力量,讓社會協同在社區治理中更加生動有力。
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多領域引領培育社區治理人才,激發基層治理創新活力
人是決定性因素。嘉興市將社區治理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多措并舉,為推進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全市社區工作者實行統一招聘、統一管理,建立定職數、定職責、定崗位、定目標、定考核、定待遇的“六定”機制,實現對社區工作者的全鏈條管理。開展社區工作者“領雁工程”,建立從入職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到能力提升培訓的系統化培訓機制,啟動社區人才掛職交流、領軍人才選拔等工作,培養更多專業化社區工作人才。
加強社會組織社工人才建設。始終把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予以推進。目前,全市持證社工14473人,達常住人口的2.6‰。2020年,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用10年時間培養選拔100名拔尖人才,并出臺每人給予30萬元特殊支持、發放嘉興市“人才綠卡”、享受高端人才或高級人才待遇等激勵政策。建立政府購買服務為主、公益創投為輔、社會資金有效補充的社會組織扶持機制。2020年,政府購買服務資金達1.5億元,公益創投資金達1412萬元,主要用于社區治理、社區養老、扶貧濟困等民生服務。
加強網格員隊伍建設。結合新時代“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全市組建4000余人的網格長隊伍、2.3萬余人的網格員隊伍和12.4萬余人的微網格長隊伍,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工作力量支撐。配套出臺激勵政策,將表現優秀的專職網格員優先納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后備干部,優先發展入黨和評優晉升,有效調動網格員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加強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建立由1個市級黨員志愿服務中心、7個縣(市、區)總站、86個鎮(街道)和部門分站、2284個村(社區)服務點組成的市、縣、鎮、村四級黨員志愿服務組織架構。完善志愿服務培訓、積分兌換等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比如依托“微嘉園”平臺,推出“積分兌換、志愿服務”場景,全面提升公眾參與志愿服務、平安巡查、反詐宣傳等活動積極性,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發展。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志愿服務總時長和活躍志愿者人數均列全省第一。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