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永昌街道積極推進“五社聯動”——
社區治理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

時間:2022-07-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安 娜

年近80歲的王奶奶是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永昌街道義和社區的居民,因年歲較高、行動不便,生活中常常遇到困難。得知王奶奶的情況后,義和社區將她列為重點關注對象,積極鏈接社會工作者、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除了在生活上提供貼心幫助外,還通過“舊物換新顏”項目為王奶奶家重新裝修。走進亮堂堂的房子,看著煥然一新的家具,王奶奶開心得眼泛淚花。

為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的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去年以來,永昌街道黨工委積極推進“五社聯動”工作,逐步構建起“以社區為平臺、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現代基層治理機制。如今,社區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越來越多地通過“五社聯動”找到了更為有效的解決方式。

黨建引領 凝聚合力

入夏后的長春,天氣涼爽。一大早,家住永昌街道的社區居民在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的組織下,有序進行著核酸檢測。

據永昌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麗香介紹,永昌街道轄惠民、義和、杏花邨、牡丹園四個社區,常住人口4萬余人。“過去幾個月,長春的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對社區工作是巨大考驗。經過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不僅社區的凝聚力更強了,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社區慈善力量也有很大成長。”劉麗香感慨道,“社區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只靠社區唱‘獨角戲’,必須通過建立橫向銜接、縱向貫通、協同治理的工作體系,加強各個要素的關聯性、系統性和協同性。”

記者了解到,在開展“五社聯動”過程中,永昌街道以“黨建+社區治理”為主線,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的核心作用,抓好黨建、抓強治理、抓實服務。通過建立區域大黨建模式,在社區層面全面摸清、盤活轄區各方資源,進一步增強基層服務能力。

前不久,義和社區黨委就是通過區域大黨建機制解決困擾了居民五六年的煩心事。“我們這兒屬于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居民樓。最近幾年,一到下雨天,下水道就往屋里倒灌污水,屋外的道路也是泥濘不堪,都成大家的一個心病了。”社區居民劉阿姨回憶道。區域大黨建機制建立以后,社區黨委書記陳紅玉找到共建單位——朝陽區市政設施維護管理處,請他們安排專業人員,從根源上幫居民解決了這個問題。

完善體系 提升能力

2021年5月,永昌街道建立了社會工作站,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社工站是一個縱向統籌、橫向鏈接的綜合性、協調性、樞紐型平臺,集政社合作、資源整合、專業服務于一體,打通了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米’。”永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航說。

社工站站長張爽向記者介紹,除了在街道建立社工站,還在四個社區分別成立了社區社工服務點,目前擁有專業社工 29 名。社工站成立以后,在社區開展了入戶探訪、資源鏈接、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多種服務。

“我們依托社工站搭建了社工人才教育培訓平臺、社工人才項目發展平臺和社工人才制度保障平臺,鼓勵轄區內原有的社會組織和各類文化團隊進行整合。目前,街道共有社會組織57家、志愿者隊伍16支、志愿者2000余名。”張爽說。

近年來,永昌街道多措并舉推進社會組織培育發展,通過內部培育和外部引入兩種方式,發揮社會組織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惠心社會工作服務站,就是永昌街道在內部培育社會組織方面的一個典型代表。據介紹,服務站成立以來,承接了省市民政部門福彩公益金項目以及朝陽區公益創投項目等,相繼開展“愛心敲門”項目,為困境老人提供家政、理發、心理慰藉等服務;開展“情暖桑榆”項目,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撫慰等服務;開展“心手相牽”項目,為有需要的服務對象開展個案服務。

在外部引入方面,永昌街道先后引進了長春心語志愿者協會、長春藍天救援隊、無影腳志愿者聯盟等社會組織,“量體裁衣”地為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開展入戶微改造、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助老修腳、低收入家庭學生學業輔導等服務。

“為更好凝聚社會組織力量,我們還依托域內社會組織成立社會組織聯盟,現已進駐社會組織57家,提供心理關愛、健康教育、親情陪伴、能力提升、物質救助等9類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王航介紹。

激發熱情 精準服務

家住惠民社區的劉大爺,是吉林大學的一位退休教授,兒女在國外生活,老伴去世后自己一個人獨居。在鄰居們眼里,劉大爺是個“怪老頭”,脾氣不好還特別倔。社區志愿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來到劉大爺家里,幫他理發、打掃衛生、做心理疏導。得知劉大爺喜歡打乒乓球,志愿者劉阿姨還邀請他在每周三上午一起切磋球技。日子久了,劉大爺的脾氣變好了,見人也有了笑容,還主動幫有需要的鄰居修理舊電器。

惠民社區黨委書記王兵告訴記者,惠民社區的居民組成主要以吉林大學退休教職工為主,居民文化素養較高,參與社區治理的意愿也很高。為此,社區將所有志愿者匯總成一支隊伍,起名為“愛心幫幫團”,針對社區內不同服務對象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目前,“愛心幫幫團”志愿者已達300多人。

在永昌街道,像“愛心幫幫團”這樣的志愿服務隊伍還有很多。近年來,街道以建立建強志愿者隊伍為目標,充分發揮黨員、“三長”等優秀志愿者的帶頭作用,擴大志愿服務群體、整合志愿者隊伍、健全志愿服務體系,精準對接居民需求。“為了進一步激發志愿者的干事熱情,我們還建立了志愿積分獎勵制度,志愿者每參加一次社區志愿活動都可獲得相應積分,并定期進行積分兌換。這是對志愿者付出的一種肯定,也是愛心傳遞的助推手。”王航說。

挖掘資源 社區覆蓋

今年2月,永昌街道所轄的四個社區先后設立社區慈善基金,成為長春市乃至吉林省首個社區慈善基金全覆蓋的街道。至此,“五社聯動”在這里具備了全要素條件。

“社區慈善基金成立后,我們充分挖掘整合社會慈善資源,鼓勵企業和愛心人士參與到社會慈善基金的募集中來,同時與域內小微企業加強合作,以義賣、社會活動為契機,不斷匯聚微弱力量,目前共籌集資金18萬元。”劉麗香介紹。

記者在各社區提交的《社區慈善基金項目申請書》中看到,這些資金有的將用于為特殊群眾購買拐杖,有的將用于為高齡、空巢老年人和殘疾人上門理發,有的將開展關愛青少年成長服務,有的將用于為居民培訓書法、工筆畫、草編、剪紙等技能,有的將給老年人每月購買修腳、泡腳服務……

現代生活中,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必備的生活工具。杏花邨社區申請社區慈善資金,為轄區內使用智能手機有困難的老年人開展培訓,教老人學習智能手機軟件的應用,掌握智能手機的常用服務功能和信息搜索方法,讓老人也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樂趣和幸福。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挖‘五社聯動’潛能,讓社區、社會工作者、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社區慈善資源更好地聯動起來,有效整合社工站、黨群服務中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基層服務場所和設施設備,形成資源整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服務民生的良好局面。”劉麗香說。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