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西安疫情管控期間——他們在服務居民的多元需求

時間:2022-02-2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顏小釵

陜西省西安市,一座約1300萬人口的城市,曾經月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2000多人。這是繼武漢疫情發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本土疫情。

突發危難,一支由慈善、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等組成的社會力量挺身而出,和醫護人員、機關下沉干部、社區工作者等拉起一道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這支社會力量是如何行動的?追溯親歷者的戰疫軌跡,便能從中找到答案。

線上線下通力協作接力奔跑

2021年12月23日凌晨,西安市全市小區(村)、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社區、醫院、隔離點等地方,一邊存在著生活、防疫物資的共性需求,一邊面臨著特殊人群的多元化個性需求。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求助信息瞬間成為“堰塞湖”。

怎么才能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在陜西省民政廳、西安市民政局指導下,由陜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發起的“合力抗疫供需對接平臺”、陜西省社會工作協會(以下簡稱陜社協)發起的“抗疫微平臺”、西安市社會工作協會(以下簡稱西安社協)組建的“云社工”平臺相繼啟動。

“我們社區物資不夠了”“我急需用藥”“家里孕婦快要生了”“老人有慢性腎病,需要透析”等信息發送到平臺。

對于求助信息,有專人分類、核實、跟進。服務中心主任王娜介紹,有緊急需求,第一時間反饋負責人處理,3小時內對接完成;有需求但不緊急的,統一反饋匹配組跟進,保證24小時內對接結束;已幫扶的,平臺顯示“已完成”狀態。

信息“跑”起來了,但封閉式管理之下,出行難。從線上信息對接到線下接力救助,又是一道坎。

各類物資無法及時送至社區一線,王娜急在心里,她依托平臺迅疾招募到30多人組成了車輛保障隊。為讓市外的防疫物資進來,陜西省民政廳又與交通管理部門對接,讓車輛順利通行。

面對平臺上30名肺結核患者的買藥求助,西安社協積極幫助。會長狄倩告訴記者:“我們分頭聯系西安市疾控中心和社區開具了工作與行車證明,將藥及時送達求助者?!?/p>

線上線下通力協作、接力奔跑。據統計,此輪疫情期間,省內外共有價值10.12億元的慈善捐贈款物馳援西安,163家社工機構發動2021名專業社工、8718名持證社區工作者參與疫情防控,有1390余家社會組織、874個志愿服務組織、10164支志愿服務隊和231124名志愿者協助服務。

應急協作中的社會力量

城中村基礎薄弱、傳播風險大,是疫情防控的難點。記者了解到,當時供需平臺求助最多的,是城中村租住的外來務工人員。陜西省公羊會公益救援促進會得知一個工地的務工人員需要生活物資后,當晚就冒著嚴寒送去食物,務工人員很受感動,有4位主動請纓參與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的互助精神溫暖彼此,也有越來越多的專業志愿者加入。在陜西省志愿者聯合會(以下簡稱陜志聯)倡導下,組建了以社工師、心理咨詢師、律師、醫/護師為主的近2000人的“四師”團隊,為市民提供情緒疏導、心理關愛、政策解讀、危機干預等服務。其中,陜社協篩選的133名具有社工專業背景的志愿者加入陜志聯“四師”社工組,進入社區社群開展服務。北京惠澤人公益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惠澤人)的專業志愿者還給予陜志聯志愿服務管理支持。

社工王延萍既是服務中心心理支持組的參與者,也是陜社協、陜志聯“四師”的社工組負責人,參與了抗擊2003年非典疫情、2020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和這次西安疫情服務。她回想起這些服務經歷,說:“有些事平??雌饋砘蛟S不是事,但在疫情前就成了事。特別是在家庭系統中,每個家庭成員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一分子?!?/p>

一男子出差返回西安時,被滯留在西安火車南站,想著妻子馬上要到預產期,他很焦慮。王延萍得知后立即對接男子所在社區的工作人員,咨詢回家政策,并與團隊協調車輛去接。經多方協調,男子順利回家。他充滿感激地說,在迷茫無助時得到幫助,心里很溫暖。

在開展服務時,最讓王延萍感到棘手的是家暴危機干預。2022年1月9日,一男子酒后暴打妻子,還拿刀威脅。接到該女子求助后,王延萍立即評估受暴危險性,并提供情感支持,還引導她向片警、社區求助,協助咨詢人民法院有關線上立案申請人身保護令的規定。經多方合力施策,制止了男子施暴,保護了女子安全。

這次在家門口服務,王延萍被每個社會組織依據專業優勢聯合服務的速度和激情感動了。

有為監護缺失困境兒童、獨居老人、殘障人士、婦女等提供專項服務的社會組織,有提供資源的慈善組織,有提供具體服務的社工機構和志愿服務組織……他們共同協作,在服務轉介、資源共享等方面實現高效運轉。

社區韌性被喚醒

“武漢疫情時醫院、社區兩大陣地防控壓力都大,本次西安疫情危重病例少,防控壓力集中在社區,而社區封控后,社會力量較難介入?!眳⑴c過多個城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惠澤人負責人翟雁說。令人欣慰的是,特殊時期西安市很多家門口的志愿服務被喚醒。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與陜西省人民醫院一條馬路之隔的小雁塔友誼路小區的傅武亮坐不住了,他想干點事,決定自建群開展服務,僅一周時間,微信群就從8人增長到130多人。從未做過線上服務的傅武亮在惠澤人、陜志聯等智囊團支持下,組建起了樓門口的志愿服務隊,并成立了臨時黨支部。

小到號召居民分批下樓進行核酸檢測、以戶為單位上電梯回家,大到為特殊群體鏈接資源,傅武亮使盡“招數”。

他邀請“四師”每天排班開展線上講座,并組織臘八音樂會、彩繪大白防護服等線上活動,讓居民安心在家。傅武亮居住的樓棟零感染、零投訴、零事故,物業、社區對他刮目相看,其他樓棟紛紛效仿。

“當志愿者激活了社群、當人與人之間不再是陌生的近鄰時,說明傅武亮的‘社區試驗’正在融化堅冰,讓社區更溫暖、更具韌性。”翟雁對此贊不絕口?!耙摺焙舭賾?,把居民參與志愿服務的能動性調動起來了,這是“1+1>2”的效果。

記者還觀察到,慈善組織從過去直接捐款捐物到現在同時開始關注疫情中“人”的服務,并以“慈善組織+社工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的方式去運行,是傳統慈善公益模式的升級。

雁塔區大雁塔街道屬于西安市疫情中高風險區,轄區人口10余萬,防控壓力大。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支持,陜西眾益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眾益)發起的“合力抗疫”社區社會組織激活計劃在各社區實施。

據該街道社會事務辦副主任何紅娜介紹,該計劃開始前,眾益社工建立了協同配合機制。在大雁塔街道“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牽頭、社區居委會支持、社工助力、社區社會組織執行”的聯動機制下,線上親子服務、特殊困難群體關愛等項目依序開展,社區的韌性被喚醒。

“希望有更多基金會、相關政府單位以項目方式支持開展服務,把疫情期間建立的志愿組織或社區社會組織鞏固下來,通過能力建設,成為基層治理可以依靠的力量。”陜志聯會長班理表示。

“這是一場共同奔赴的行動,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蓖跹悠歼@么形容為期37天的西安抗疫。在眾多身份中,她最認可的是自己的社工身份,她表示:“社工要抓住基層社工站建設、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慈善示范村(社)建設的機遇,把為民服務的‘肌肉’練得發達些,增強社區抗風險能力。政府通過聯席會議機制,打破條塊分割、信息壁壘,把‘散落的珍珠’串聯起來?!?/p>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2月24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