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為冰雪畫卷添彩 為光榮夢想助力
——北京冬奧會城市志愿服務直擊

時間:2022-02-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我們要特別感謝全體志愿者。從我們抵達的第一刻起,你們就給了我們賓至如歸的感受。你們眼中的微笑溫暖著我們的心。謝謝你們,志愿者!”2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熱情洋溢的致辭中表達了對志愿者的誠摯謝意。誠如巴赫所說,奧運會既是運動員的盛會,也是志愿者的盛會,無論在比賽場館,還是在城市街頭,正是因為有了廣大志愿者的積極參與,奧運會才放射出了更加絢爛奪目的光彩。值此北京冬奧會舉辦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冬奧會城市志愿者,聆聽了他們服務奧運、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記錄了他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的一言一行,定格了他們為奧運夢添彩、為中國夢助力的高光時刻。

無悔選擇

本報記者 柳 旭

2月4日,立春,北京冬奧會開幕的日子。早上8點40分,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康復工程學院1901假肢班的張雅娜和同學們乘坐大巴車從學校出發,前往開幕式遠端集結點之一的北京展覽館參加志愿服務。

張雅娜告訴記者,得知有機會參加冬奧會志愿服務后,她既興奮又猶豫,暑假實習就沒回家,如果參加志愿服務,寒假也不能回去了。實習老師知道她的糾結后鼓勵道:“回家的機會很多,參與奧運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當她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家里后,父母給了她同樣的支持。

春節期間道路暢通,此前彩排走了近2小時的路,開幕式當天只用了不到40分鐘。抵達北展后,張雅娜開始協助工作人員進行觀眾集結前的準備。檢查物品、確認流程,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臨近,張雅娜的心情也激動起來。

17點左右,參加開幕式的觀眾陸續抵達北展,引導車輛駛入落客區、測溫、消毒、簽到,集結工作有條不紊。

“您好,這是您的請柬、座位圖和暖貼,晚上戶外很冷,暖貼可以御寒,使用時請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在簽到區,張雅娜每次用雙手把物品遞給來賓后,都會禮貌地提示一句,“如果有不能帶進開幕式現場的個人物品,比如充電寶、鑰匙等,請放在箱子里寄存,我們會幫您保管,開幕式結束后您再取回。”

集結完畢,經過安檢,參加開幕式的觀眾乘坐統一的車輛前往國家體育場“鳥巢”。臨近開幕時間,北展的工作人員打開投影儀,巨大的直播畫面投射在墻上,張雅娜與在場的所有人都仰起頭,沉浸在美輪美奐的表演中。

當悠揚的小號吹響《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全國各行各業代表和各民族代表手中傳遞,張雅娜的眼眶濕潤了。當儀仗隊隊員把五星紅旗高高舉過頭頂,北展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大家起立,高唱國歌。當看到中國奧運代表團入場,所有人都歡呼起來。“雖然我們不在現場,但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緊緊連在一起。”張雅娜說。

禮花彈劃破夜空,放射出奪目的光彩,張雅娜的手機上也收到了記錄這一精彩瞬間的照片。“我們學校有100多名同學參加了這次志愿服務,本來都安排在‘鳥巢’,后來因為工作需要,把包括我在內的30名同學抽調到了北展。”張雅娜告訴記者,沒能現場觀看開幕式的禮花有些小遺憾,但作為一名志愿者,能夠為北京冬奧貢獻一份力量,她感覺已經很幸運了。

參加開幕式的人員返回北展并有序離開后,時間已過零點,張雅娜和同學們坐上了返程的大巴車。經過一整天的忙碌,不少人都選擇閉目養神,車廂內很安靜,只有汽車在空曠的道路上飛馳的“唰唰”聲。路過金星橋時,看著街道兩側的樹上掛滿晶瑩剔透的“雪花”,回味著開幕式上的感動,一旁的同學感嘆,這是她看過的最美的街景。

燦爛笑容

本報記者 柳 旭

“先寫一個‘力’,再寫一個‘口’,然后是三點水,加上一個‘由’,對啦,你真棒!”農歷正月初五,在北京市朝陽區望京SOHO城市志愿者服務站,志愿者李楠坐在輪椅上,鼓勵路過的小朋友寫下了對冬奧會的寄語——“中國加油”。

李楠從小學習舞蹈,25歲時因車禍高位截癱,從此專注于關心關愛殘疾人的公益事業,并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社會工作事務所。北京冬奧會期間,她和她的團隊承擔著望京SOHO城市志愿者服務站的工作。

“14年前的北京殘奧會,我就是城市志愿者,在望京街道溫馨家園里從事接待和講解工作。”李楠告訴記者,當時有不少殘奧會運動員在比賽之余來溫馨家園參觀、互動。有一次,外國運動員還和溫馨家園的殘疾人朋友一起用手語“演唱”《我和你》,那個場景讓她非常動容,也對“世界大家庭”這個詞有了更深的感受。

“這次我特別想去賽場當志愿者,但打第一針新冠疫苗時就出現了嚴重的過敏反應,在醫生的建議下,沒有進行后續接種,因此與賽會志愿服務擦肩而過。”說起報名當志愿者的經過,李楠顯得有些遺憾。

“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比賽場館,但在賽場外,在我們的身邊,志愿服務同樣大有可為。”李楠告訴記者,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城市志愿服務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助殘志愿服務,她也希望借這個機會,把助殘服務理念和技能傳播出去。為此,她還在社區里開展了冬奧主題的助殘志愿服務培訓,告訴大家該如何使用爬樓機、如何幫肢殘人士推輪椅、如何幫盲人引路,目的就是讓更多人關注和幫助殘疾人。

說話間,一名正在慢跑的中年男子來到志愿者服務站,看了看桌上鋪展開的紅綢問:“可以寫嗎?”“可以寫下您此時此刻最想說的話。”李楠回答。思索片刻后,中年男子拿起筆,寫下五個大字——“為祖國驕傲”。他說:“昨晚看了開幕式,又找回了2008年的感覺,運動的激情、愛國的熱情都被點燃了,跑步都更有勁了。”

在冬日的暖陽下,彩色的志愿者服務站與摩登的高樓大廈相映成趣,問路的、留言的、拍照的、互動的,光顧者絡繹不絕,志愿者們始終面帶微笑為大家提供幫助。

“一方面是為冬奧會烘托氛圍,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為基層社會治理‘搭把手’。”李楠的同事李玥也是一名“雙奧”志愿者,她告訴記者,“鏟冰、掃雪、協助核酸檢測,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志愿者服務站都樂于參與。”

“志愿服務就是在別人有需要時,盡自己所能提供幫助,并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得到凈化和升華。”李楠補充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大家都說,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希望志愿者能夠再次用微笑展示我們這個城市和國家的形象。”

飽滿精神

2月6日下午2點半左右,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南新街和裕興路的交叉口,冬奧城市志愿者程振寧正在值勤。一位老奶奶推著輪椅來到路口,看到是綠燈,就開始過馬路。

程振寧發現,老奶奶的腿腳不太方便,過馬路時步子很小、走得很慢。眼看30秒的綠燈就要結束,程振寧快步上前,一邊揮動手中的小旗子,示意機動車禮讓,一邊攙扶住老奶奶說:“您別著急,慢慢走。”走到馬路對面后,老奶奶說:“小伙子,謝謝你。你這身衣服真好看。”

老奶奶所說的衣服正是北京冬奧會志愿者統一的天藍色制服。從1月28日起,程振寧和大德崇禮公益志愿者協會的17名小伙伴就投入到冬奧志愿服務中,掃地、撿煙頭、協助交警疏導交通、幫助路人指引方向。

“我們這里距離比賽場地不到20公里,能為冬奧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感到特別自豪。”程振寧告訴記者,他們每天分兩班,每班4個小時,“七八個統一著裝的志愿者往路口一站,還是挺顯眼的,不少路人會跟我們合影。我們代表著崇禮的形象,必須嚴格要求自己。”

此時,在程振寧值勤路口5公里外的崇禮高鐵站內,張家口市紅十字小黃人賽場應急救護志愿服務隊隊長張華也在志愿服務崗位上忙碌著。“我們有36名隊員參加冬奧志愿服務,一方面是通過在候車大廳建立瞭望崗、固定崗和巡邏崗,協助車站工作人員對旅客開展安全檢測;另一方面是為大家普及急救知識。”張華告訴記者,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他們還攜帶了全自動體外除顫儀和醫藥箱,可以為旅客提供應急救護。

“雖然目前進出站的旅客并不多,但我們仍將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最貼心的服務展示志愿者的風采,為北京冬奧會助力、加油。”程振寧說。

如火熱情

本報記者 柳 旭

乘坐北京地鐵6號線到東夏園站,出C口不到20米,有一棟色彩斑斕的小房子,上面寫著“城市志愿者服務站”幾個大字,路過的人都忍不住會多看幾眼,金敬聰和她的小伙伴就在這里當志愿者。

“信息指引、冬奧宣傳、引導非機動車禮讓斑馬線,這些都是城市志愿者服務站的職責。”在金敬聰看來,北京冬奧會期間,城市志愿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城市形象,雖然她所在的站點離比賽場館很遠,但志愿者們還是要通過統一的著裝、暖心的服務,讓大家感受到濃濃的冬奧氛圍,以及主辦城市如火的熱情。

說到暖心服務,金敬聰記得,有一天,一個女孩從地鐵站出來后徑直來到志愿者服務站。經詢問得知,平時都是女孩的家人開車到地鐵站附近接她回家,當天說好了自己回家,沒想到手機突然不能開機,沒有現金打車,又無法聯系家人,所以萬分焦急。金敬聰立即用自己的手機幫女孩聯系到家人,并把她送到附近一個方便等車的路口。

今年45歲的金敬聰做志愿服務已經10多年了,內容涉及控煙、助老、助學、疫情防控、垃圾分類等各個方面,累計服務時長已超過1 萬小時。她不僅自己當志愿者,還帶動身邊的人一起開展志愿服務,在她的影響下,她的愛人和女兒也先后成為五星級志愿者。

“我女兒還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務隊,名字叫‘益動聯盟’,現在已經有400多人了。”金敬聰說,“這次給城市志愿者服務站招募志愿者就是在服務隊的微信群里發的信息,很快就招滿了45名志愿者,沒報上名的人都特別遺憾。”

“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我自己也在成長。”與金敬聰同在城市志愿者服務站的張建榮說,“以前我騎車過路口都是跟著左轉的機動車一起走,也沒太當回事,自從參加了冬奧志愿服務,我知道了非機動車過路口要走直角,因此在服務中也會提醒路人注意這一點。”

“我和金敬聰是老同學,是她把我帶過來的,自從當上了志愿者,我覺得自己更有價值了。我們的志愿服務說起來都是些小事,但每次給別人提供幫助后,人家說聲‘謝謝’,我心里可美了。”城市志愿者王艷伶說,“特別是穿上冬奧會志愿者這身衣服,心里特別自豪。”

目前,金敬聰已經結束了北京冬奧會城市志愿服務的工作,但她的志愿服務生活仍在繼續,社區疫情防控、城市環境保護、地鐵站人員疏導、關心關愛高齡老人,到處都可以看到她和小伙伴的身影。

與此同時,金敬聰還期待著她的另一項任務——去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參加賽會志愿服務。為此,她不斷學習奧運知識、服務技巧,并做好心理準備和體能儲備,每天都處于待命狀態。

“無論是冬奧志愿服務,還是常態化志愿服務,我們志愿者的熱情始終是一樣的。”金敬聰說。

城市名片

本報記者 祝 闖

2月8日,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道亮馬河畔藍色港灣國際商區,一群人圍在城市志愿者服務站前,輪流在印有“一起向未來”的紅色條幅上留下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祝福話語,一個小朋友還在上面畫了一個冰墩墩。一旁的城市志愿者們一邊維持現場秩序,一邊向大家發放宣傳冊,認真介紹著北京冬奧會。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朝陽區共設有城市志愿者服務站15個,藍色港灣城市志愿者服務站每天都會吸引不少市民和國際友人駐足“打卡”。

藍色港灣城市志愿者服務站負責人程浩告訴記者:“我們這里離使館區比較近,國際友人多,志愿者們在這里開展冬奧會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冬奧會,了解中國文化。”

程浩大學學的是英語專業,也有從事外事工作的經歷,還曾參與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志愿服務。“在平昌做志愿服務,我接觸到了不同的服務崗位,比如觀眾引導、信息咨詢、媒體運行、賽事服務等。”程浩說,“每一個崗位都有不同的要求和職責,經歷過多次考驗的我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得知招募北京2022年冬奧會志愿者的消息后,程浩早早地報了名。豐富的服務經歷和出色的表現,讓他脫穎而出。

“我是北京冬奧會外語講師團的第一批公益講師,參與過《冬奧有我》窗口文明服務手冊的編寫。”在北京冬奧會的測試賽期間,他還以技術官員的身份在閉環管理中服務冰壺等賽事。北京冬奧會開始后,他又成了一名城市志愿者,負責管理藍色港灣城市志愿者服務站。

“人員引導、信息咨詢、語言服務、文明宣傳、應急救助、文化傳播、助殘服務……”程浩一一向記者介紹著城市志愿者服務站可以提供的志愿服務,并告訴記者,他們這個站所處的位置人流量較大,對志愿者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有不少志愿者都是服務“雙奧”的志愿者。

“二十四節氣的倒數計時拉開了北京冬奧會的序幕,讓冬奧會更具中國年味。”程浩告訴記者,為了讓城市志愿服務也增添幾分年味,志愿者們特意給站點的門上貼了對聯,窗戶上貼了剪紙,他們在服務站組織過寫“福”字、送“福”字活動。不少國際友人在收到“福”字后向他們豎起大拇指,還主動與志愿者一起合影留念。

采訪的最后,程浩向記者闡述了他對冬奧會志愿服務的理解,他說:“北京冬奧會是一場國際體育盛事,志愿者的周到服務會給國際友人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是中國人熱情友好的體現,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高光時刻

本報記者 祝 闖

2月3日,北京市延慶區的世界葡萄博覽園人頭攢動。在這里,50名火炬手接力跑完2.487公里的距離,完成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在延慶賽區的接力傳遞。火炬手中有位名叫李曉研的90后,他是一名北京冬奧會的城市志愿者,來自北京市延慶區媯川志愿服務協會。

“做志愿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志愿、我奉獻、我快樂’,今天能夠參與火炬傳遞,我很榮幸也很自豪!”李曉研激動地說,“我會在冬奧會期間全力做好城市志愿服務,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助力。”

完成冬奧會延慶賽區火炬傳遞后,李曉研匆匆回到了自己服務的崗位——延慶冬奧文化廣場一側的城市志愿者服務站。這個志愿者服務站由三頂并排的白色帳篷組成,帳篷頂上印著的北京冬奧會標識格外顯眼,旁邊立著幾面旗幟,上面寫著“城市志愿者服務站”。

“設置這個站點是為了給北京冬奧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更多的人了解冬奧會、參與冬奧會。”李曉研告訴記者,“每天志愿者在廣場上為在這里活動的人宣傳冬奧知識,介紹延慶的歷史文化,并提供指路、咨詢等力所能及的幫助。”

記者了解到,北京冬奧會期間,延慶區共設有52個城市志愿者服務站點,站點分室內和室外兩種,李曉研服務的廣場站點屬于室外站點。

“在室外站點服務的志愿者輪換頻次比室內的高。”據李曉研介紹,延慶區的室外溫度比較低,但是寒冷的天氣并沒有影響志愿者們服務冬奧會的熱情。

在延慶,像李曉研一樣的城市志愿者們還承擔著觀賽人員的組織和入場服務等工作。李曉研還是延慶區城市志愿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專員,基本上每天都會到各站點查看防控工作。

從1月23日正式上崗,李曉研已經服務北京冬奧會近半個月的時間了,他向記者感慨道:“我參加過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志愿服務,冬奧會和夏奧會雖有很多不同之處,但經過多次志愿服務培訓,現在我們已經完全適應了志愿服務的節奏。”

采訪的最后,李曉研向記者展示了一張他手持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的照片。他動情地說:“這是我們志愿者的高光時刻,我只是他們的代表之一。”

亮麗風景

本報記者 祝 闖

“小朋友,你知道北京冬奧會哪天開幕嗎?”

“大年初四,在‘鳥巢’!”

“答對了,這個禮物送給你。”

“謝謝阿姨。”

春節期間,在北京市西城區西單路口東北側北京圖書大廈外的“藍立方”城市志愿者服務站,志愿者藺紅霞一看到有人走過來,就會熱情地打招呼:“您好,歡迎關注北京冬奧會。”在與路人一次次的互動中,她積極普及冬奧會知識、傳播奧林匹克文化、展示北京志愿者的風采。

藺紅霞今年39歲,是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的一名干部,也是一位經常參加志愿服務的志愿者。今年,她以一名城市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北京冬奧會服務保障工作中。“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奧運會城市志愿服務了。”她笑著說,“多虧了北京是‘雙奧之城’,才讓我有機會成為‘雙奧’志愿者!”

記者了解到,藺紅霞當初到街道工作時,恰好趕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招募城市志愿者,她不僅負責轄區內的招募工作,自己也成了一名城市志愿者。回憶起14年前那個火熱的夏天,藺紅霞告訴記者,當時的條件可不比現在,一張折疊桌和一把遮陽傘就是一個志愿者服務站。“條件雖然艱苦,但每個人都干勁十足,每天從早忙到晚,不僅用熱情、優質的志愿服務為北京奧運會增了光,還在這個過程中讓自身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2008年奧運會結束之后,北京圖書大廈城市志愿者服務站被保留了下來,全年持續服務,藺紅霞也成了這個站點的負責人。“我見證了這個站點從一張桌子和一把傘,到一個半開放的亭子,再到現在的‘藍立方’的變遷過程。”藺紅霞說,“10多年的時間,這里的志愿者換了一批又一批,但大家的精神狀態和服務熱情始終如一,讓這個小小的志愿者服務站成了圖書大廈前一道亮麗的風景。”

“志愿服務不但要有熱情和奉獻精神,還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儲備。”藺紅霞告訴記者,北京冬奧會的志愿者上崗前都接受了專門的培訓,培訓中加入了很多與冬奧會相關的知識,以及疫情防控知識和技能。

當前,北京已經進入冬奧會時間,志愿者們開始了緊張有序的服務。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市西城區有近700名站點志愿者和約800名重點社區志愿者參與冬奧志愿服務,全區還在6個冬奧示范社區、21個重點社區,以及設置在轄區內重要交通樞紐、商業網點、旅游景點的15個城市志愿者服務站點開展志愿服務。

2月8日下午,當記者再次路過北京圖書大廈時,看到不時有人駐足觀看城市志愿者服務站前擺放的冬奧會吉祥物,志愿者正在向人們發放冬奧宣傳冊。一個小男孩拉著奶奶要和冰墩墩、雪容融合影,志愿者見狀拿出冬奧會紀念貼紙送給他,并幫他們合影留念。小男孩站在冰墩墩和雪容融中間,手里拿著“一起向未來”的牌子,樂得合不攏嘴。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2月10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