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讓未成年人共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碩果

時間:2022-04-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 亮 通訊員 王歡歡

作為浙江省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如何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未成年人,一直是杭州市余杭區黨委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近年來,該區緊緊圍繞“全面保護、重點保障、服務覆蓋、慈善助力、數字發展”的工作思路,全力繪就面向兒童的“政策友好、空間友好、服務友好、權利友好、環境友好”圖景,推動形成了大未保工作格局。

建強陣地夯實服務基礎

在日前召開的余杭區爭當共同富裕示范區排頭兵工作推進大會暨“民心同向 余民共富”部署會上,關愛“一老一小”讓幸福真實可感成為重要內容。“余杭區十分注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2+3’未保工作體系。”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即區、鎮兩級未保協調機制,3即三級未保陣地建設,“我們在區級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鎮(街)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村(社)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點。目前,全區未保工作站、工作點實現全覆蓋。”

特別是未保陣地建設,被余杭區納入區級民生實事工程。目前,該區按有活動場地、有設施設備、有工作隊伍、有基礎服務、有常態管理標準提升打造“兒童之家”194家,其中示范型“兒童之家”40家;依托未保陣地,培育兒童類社會組織12家,招募未保志愿者852人;配備鎮(街)兒童督導員14人,村(社)兒童主任213人。

余杭街道仙宅村“兒童之家”是該村的未保工作點,有室內外活動場地1400多平方米。木質滑梯、科學游戲桌、多孔玩具墻、互動式投影……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和探索興趣;家風文化館、圖書閱覽室、青少年活動室……充分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孩子的學習、游戲和親子活動需求。仙宅村委會還成立了未保工作小組,同時組建了由鄉賢組成的最美家風隊,以及由群眾自組織骨干隊員組成的親近自然隊,共同參與“兒童之家”的建設管理和未保工作的實施開展。據仙宅村村干部介紹,以“兒童之家”未保工作點為平臺,以兒童主任為紐帶,全村的未保合力被聚集起來。

“余杭區還建立涉兒專業領域入職查詢數字化系統,對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從業人員實行紅、黃、藍三色賦碼管理。”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完成1.21萬名涉兒從業人員的入職查詢。

制度創新做細關愛守護

2021年,五常街道海創社區的重度殘疾兒童徐凱(化名)7歲了,這也標志著他超過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政策年齡范圍。“我們從他6個月大時就一直堅持做康復訓練,不想因此而中斷。”徐凱父母很是擔憂。社區兒童主任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反映到余杭區民政局。區民政局隨即將徐凱納入“雙翼計劃”,邀請專業的康復醫院為孩子制訂了詳細的康復計劃,助他持續推進康復訓練。

“這些年,余杭區以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徐凱為例,他除了享受到面向未成年人的一般福利政策外,還享受到區級的未保創新制度。一方面,區級重度殘疾兒童福利保障制度每月給徐凱發放411元的基本生活補貼。目前,這一政策惠及重度殘疾兒童2萬多人次,累計發放生活補助713.6萬元。另一方面,余杭區在杭州市級“添翼計劃”的基礎上,按1∶1的標準配套資金,實施區級“助翼計劃”,通過“雙翼計劃”進一步加大困難家庭殘疾兒童專業康復力度。

在余杭區,還有一項頗具特色的制度——“周三夜訪”,即每周三晚上全區黨員干部或集體學習夯實理論素養、或入戶收集民情民意、或開專題會解決民生問題。結合這一制度,區民政局定期開展困境兒童入戶走訪,了解他們的生活心理需求、解決實際困難。2021年,區民政系統累計探訪困境兒童3500余次,認領困境兒童“微心愿”900個,完成650名困境兒童免費體檢,為97名事實無人撫養和散居孤兒送去慰問金39.77萬元。

慈善幫扶繪就同心圓

“謝謝叔叔阿姨的禮物,我會好好讀書,將來也要像你們一樣幫助別人。”家住倉前街道吳山前村5歲的楊欣欣(化名),在收到余杭區民政局工作人員送來的“營養包”后,開心地說。

楊欣欣的父親生病、母親和哥哥殘疾、祖父母年邁,缺少勞動力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雖然有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等一系列政策幫扶,但長期缺乏營養讓楊欣欣的身材非常瘦小,身體狀況欠佳。

今年,在余杭區民政局指導下,區慈善總會聯合區婦聯,攜手浙江綠色共享教育基金會以及愛心企業,共同發起困境兒童“營養支持計劃”,向689名困境兒童發放“營養包”,幫助他們茁壯成長。

在未保工作中,余杭區注重發揮慈善“催化劑”作用,引導社會各界助力未成年人保護,先后實施了“理想小屋”“情系六一”“童病關愛”“愛的陪伴”等慈善項目,完成91戶低保家庭困境兒童房間改造;為60名困難家庭兒童送去慰問金12萬元;為30名困難家庭患白血病兒童送去關愛金30萬元。

為了提高慈善幫扶救助的針對性,余杭區正在探索將互聯網、新科技與公益慈善相結合,“智慧慈善”建設被浙江省民政廳列入共同富裕專項改革試點。“我們希望通過大數據、信息化,使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保護更便捷、更精準、更有效,以此打造未保工作的最大同心圓。”余杭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