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在2021年2月25日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社會救助局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在新起點上,廣西民政人將高質量抓好民政領域鄉村振興戰略重點任務落實。
完善兜底保障制度體系
不斷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近年來,自治區先后出臺《廣西最低生活保障辦法》《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出臺加強城鄉低保規范化管理具體辦法。深入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推進“按戶施?!焙汀鞍慈耸┍!毕嘟Y合的救助方式,全面推行低保審批權限下放鄉鎮等多項改革,推動建立完善社會救助容錯糾錯機制,統籌推進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
開展困境艾滋病兒童關愛服務試點。建立7類關愛服務模式,為1.5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落實基本生活補貼,統籌自治區福彩公益金和中央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837萬元,支持各地開展政府購買兒童關愛服務。出臺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政策文件。優化殘疾人兩項補貼審批發放,2020年累計發放10.54億元,實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三年行動,有力保障了各類困難群體同步脫貧、同步小康。
深化基層群眾自治實踐。舉辦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成立40周年紀念活動,全面啟動新一輪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完成農村社區建設“十百千”工程,開展城鄉社區協商示范建設,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全區50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自治組織應建盡建。
促進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深入實施“1521”養老服務示范工程,籌措資金7729萬元,重點建設16個縣鄉級養老服務示范工程;安排福彩公益金750萬元,在9個設區市110個鄉鎮開展政府購買鄉鎮敬老院、農村幸福院社會工作服務。
推進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和慈善社會工作發展。堅持和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社會組織在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在21個縣(市、區)110個鄉鎮(街道)實施社會工作服務站試點工作,構建社會工作服務站、社區、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慈善志愿力量“五社聯動”服務平臺,以購買服務形式引導社會工作專業力量扎根鄉村,支持鄉村振興。
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廣西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民政部黨組的決策部署,開拓進取、創先爭優,持續推進鄉村振興。
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和特殊群體關愛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相對貧困家庭救助機制,完善低保、特困人員認定辦法,構建分層分類救助體系。健全兒童福利工作體制機制,加強兒童服務隊伍建設。貫徹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機構轉型升級。推進實施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推動設區市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全覆蓋,進一步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水平。
提升優化民政服務水平。加快推進自治區養老服務立法,將相關扶持政策和創新經驗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加大大健康產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加快健康養老服務集聚區建設。推進殯葬事業改革,力爭殯儀館、公益性公墓等覆蓋率和火化率有較大提高,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完善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年度報告和信息公開制度,開展經常性社會捐助,弘揚慈善文化。逐步鋪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試點,加快實現全覆蓋,完善“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
深化拓展基層社會治理和專項行政管理。高質量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選優配強村(社區)干部隊伍。研究出臺增強村級公共服務功能、規范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等政策,健全與新形勢相適應的基層民主制度。穩妥有序推進縣改市、縣(市)改區,高質量開展鎮改街道、鄉改鎮。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