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高效滿足救助需求 切實提高救助水平

時間:2021-10-2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蘇天真 通訊員 胡澤兵

今年7月8日,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天井湖社區居民戈某因患重疾向社區提交了低保申請,并陳述了困難狀況和救助需求。社區救助中心根據他的自述情況,結合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結果及入戶調查情況等進行綜合評估后,于7月12日將其納入城市低保,每月可領取654元低保金。7月25日,社區又向區醫保部門申報了戈某的醫療救助材料,經區級審批后獲得1.1萬元醫療救助金。隨后,社區根據其自付費用情況,于8月25日審核確認后,又給予戈某1000元臨時救助金。

戈某是銅官區在開展困難家庭救助幫扶綜合評估試點中探索“一次申請,分類救助”的直接受益者。2020年10月,銅官區被民政部批準為全國困難家庭救助幫扶綜合評估試點單位,是安徽省唯一。為做好試點工作,該區強化黨委對社會救助工作的全面領導,成立以區委書記、區長為雙組長的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區委辦、區政府辦印發《銅官區困難家庭救助幫扶綜合評估試點實施方案》,全面部署完善困難家庭主動發現機制、規范困難家庭多維認定、開展困難家庭調查評估、高效滿足困難家庭救助需求等16項重點任務,區民政、醫保、住建、教育、人社等部門和各鄉鎮、社區密切配合、統籌推進。

主動發現——

推進社會救助“政策找人”

銅官區以做好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為目標,梳理出未納入社會救助保障范圍的低收入人口,健全低收入人口數據庫,推進社會救助由“人找政策”轉為“政策找人”。

在城鄉分別建立“網格員包片”和“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社會救助網格化管理機制,充分發揮網格員“一網兜底”的優勢,收集困難家庭線索,實現網格主動發現。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在各鄉鎮、社區設立社會救助受理服務窗口,建立解決困難家庭急難問題綠色通道,實現窗口主動發現。建立困難家庭監測預警機制,依托市核對中心,與醫保、殘聯、人社、住建等部門數據定期共享,預警發現因病、因殘、因失業等導致困難的家庭,實現信息化主動發現。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通過在學苑、鷂山兩個試點社區聘請救助顧問,收集困難家庭信息,實現顧問主動發現。發布倡議書,動員和鼓勵相關部門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時、社會組織在開展活動時,對發現的困難人群積極給予轉介幫扶,實現轉介主動發現。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全區通過各類途徑主動發現困難案例369例,切實幫助群眾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

救助認定——

變單項認定為多維認定

進一步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困難家庭認定由單項認定轉為多維認定。制定《銅官區困難家庭綜合救助若干規定》,根據困難群眾“兩不愁三保障”需求,針對低收入人口制定了5大類18項社會救助認定標準。

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對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存在困難的,按規定給予相應的專項社會救助;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事件或受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以及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按規定給予急難社會救助;對遭遇自然災害造成基本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的,給予受災人員救助。對低收入人口有服務需求的,提供探視、照料服務和社會工作服務。對經各種救助后仍然存在困難的,通過引導慈善組織提供救助幫扶或“一事一議”解決。

審核審批——

權限下放,壓縮時限

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困難家庭申請(辦理)社會救助時,對自身家庭收入、住房、財產等情況做出承諾。核對部門就申請人承諾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比對,對困難家庭收支狀況、健康及就業狀況、生活狀況等開展多維度調查,公正評估救助申請對象家庭經濟狀況,確保核對認定精準高效。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從今年5月1日起,在6個鄉鎮、社區試點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事項審核確認委托。同時,壓縮辦理時限,將原來的低保“承諾即審批”延展為社會救助“承諾即確認”,在原來10個工作日完成低保審批的基礎上,明確所有社會救助事項7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確認,急難型臨時救助24小時內救助到位。

提升服務——

一次申請、分類救助

針對社會救助事項多、政策復雜、居民可能無法實現自身困難現狀和救助政策有效銜接的實際情況,銅官區社會救助試點提出“一次申請、分類救助”的理念。居民只需陳述家庭困難現狀和需要得到何種幫助,無須自行確定要申請何種救助,由社區將居民需求和現行救助政策多維對應,實現“直接下單”按需式救助,切實提高救助服務水平。同時,充分發揮各鄉鎮、社區救助中心的作用,對主動發現、現場提交、熱線交辦、網絡轉辦的求助事項,由救助中心根據困難群眾訴求及調查情況“把脈問診”,綜合評估后提出“一攬子”救助意見。能本級辦理的依程序辦理,需要轉介的,規范部門轉辦和辦理銷號程序,明確辦理時限,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試點以來,全區已受理“一次申請、分類救助”40余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0.2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