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社區發展治理的蓉城之策

時間:2020-12-3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祝 闖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社會治理和服務的神經末梢,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程度。12月1日,《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正式施行。作為全國首部把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經驗上升為系統權威的地方性法規,不僅明確了各級各部門和各社會治理主體在社區發展治理中的定位職責,而且將基層治理推上了法制化、規范化、系統化的軌道。

《條例》共7章52條,分為總則、社區發展、社區治理、社區服務、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和附則,重點規范明確了“社區發展治理”的定義和原則、完善社區發展治理制度體系、健全社區發展治理保障監督機制和嚴格責任追究確保法規制度有效實施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社區發展治理規劃、社區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社區服務、社區智慧治理、社區公共服務和公共項目、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等方面都與民政工作息息相關。在《條例》的實施過程中,民政部門將如何擔當和作為?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成都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處相關負責人。

記者:《條例》中有六處明確提到“民政”,還有很多條款內容與民政直接相關,如何看待民政部門在促進社區發展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

相關負責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很重要”,這種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社區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基礎地位。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是民政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和法定職責。從具體業務而言,做好新時代的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民政部門需要發揮社區治理基礎作用,發揮社會組織積極作用,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作用,充分發揮“三社聯動”的乘數效應,圍繞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總體目標,積極推動全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

記者:社區生活性服務領域涉及民政工作的有哪些具體內容?在建設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社區,促進社區業態提升當中,民政部門具體承擔哪些職責?

相關負責人:民政部門主要負責的生活性服務是社區養老。近年來,推進的工作包括完善“一院一中心多站點”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網絡,支持建設包括全托、日托、助餐、醫養結合、康養服務、便民服務和對下指導等功能的社區養老綜合體,開展社區養老顧問等試點工作,為老年人及其家庭尋找養老服務提供政策咨詢、專業指導、資源轉介等便民服務。

在促進社區業態提升中,民政部門的主要職能職責是配合社治部門、商務部門等做好社區社會企業的培育支持,以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社會組織發展、社工項目支持等方式持續推動社區養老等生活服務領域設施的優化完善,整合社區社會資源,激發居民共同參與意識,推動社區產業經濟發育。

記者:在持續優化社區服務、改善社區環境、提升空間品質、創造智慧生活、建設智慧智能的高品質生活空間中,成都市民政部門已經做出了哪些努力,今后開展工作的著力點在哪兒?

相關負責人:將社會治理融入城鄉社區生活空間營造,探索將更多優質空間歸還群眾、歸還社會,正在成為當前城鄉社區治理中的生動實踐。2013年以來,民政部門在實施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提檔升級工作中,對全市面積狹小和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功能不夠完善的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進行了整體提升,實現了全市村(社區)“以最方便的空間給群眾辦事、最大的空間給群眾活動”的目標。

與此同時,為促進社區智慧治理,我們針對社區智慧建設現階段管理松散、技術缺失、各自為政等問題,從整合服務、培育社區生態、提升治理效能出發,通過創新驅動,以示范帶動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借助物聯網+視聯網+互聯網+數聯網手段,做強智慧系統平臺的預警+報警+處警功能,構建共管理、共防范、共處置的智慧平安社區共同體,拓展社區共治深度。

今后,我們將繼續以城鄉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老舊院落先自治后整治、小區(院落)民主協商提能增效為目標,倡導居民以協商共治方式,推進高品質生活空間建設不斷提升。

記者:今后對于促進社區工作者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構建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高效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民政部門有著怎樣的考慮和布局?

相關負責人:今年民政牽頭負責的一件大事就是全市鄉鎮(街道)行政區劃、村(社區)體制機制、村(居)民小組系列改革,結合新一輪村(社區)“兩委”換屆,我們將進一步優化調整“兩委”班子結構、組織設置、運行機制,確保工作不脫節、不斷檔。同時,配合社治、人社部門做好完善社區工作者統籌管理機制和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體系,著力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探索統籌使用基層各類人員機制,完善社區工作者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體系,進一步提升基層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能力和水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3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