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溫暖的家,是孩子最好的歸宿。今年以來,遼寧省沈陽市兒童福利院從兒童權益出發,以“兒童利益最大化”“國內收養優先”為基本原則開展收養工作,“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分別兩次向社會公示28名適宜被收養兒童信息,為孤棄兒童打開一條通往“家”的路。
5歲男孩壯壯,出生不久就被送到沈陽市兒童福利院。因其患有先天重度足內翻、卵圓孔未閉等多種疾病,身體非常虛弱。為了給壯壯提供適宜的照料,福利院成立了集專業醫生、護士、護理、康復為一體的24小時監護小組,幫助他順利度過了最初的危險期。
隨著老師們的悉心照顧,壯壯身體越來越強壯,并于2018年11月進行了馬蹄內翻足手術,做了系統康復訓練。從無法行走到學會走路、跑步、跳躍,壯壯的變化越來越大,還在學前班學習中成為一名出色的“足球小將”。
“家庭是孩子最大的福利,再好的機構養育也代替不了家庭的溫暖。”福利院院長宋輝深諳這個道理。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廣闊的成長空間,能夠回歸家庭、回歸社會,今年,福利院對全院240余名兒童進行反復篩查評估,最終選定28名兒童作為適宜收養對象,分兩次向全社會公示,招募收養家庭。
“這些孩子在3到11歲之間,有一部分是身體健康的孩子,還有一部分是輕殘或術后恢復健康的孩子,例如先心病、足內翻、唇腭裂等。在我們職工的照料下,這些孩子堅強樂觀,愿意與人親近,具備被領養及回歸家庭的基本條件。”宋輝介紹。
壯壯就是適宜被收養的兒童之一。
“收養壯壯的家庭知道他患有先天疾病后,沒有任何歧視,并且承諾配合孩子每年的康復治療。”宋輝說,“如今,壯壯已經融入家庭近半年時間,在爸爸媽媽的愛護和保護下,生活得很好。”
適宜被收養兒童信息發布后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福利院除了接到來自沈陽家庭的電話外,還接到了內蒙古、云南、貴州、廣東、新疆、黑龍江、上海等省外家庭的咨詢電話。
“根據民法典規定,有收養意愿的家庭需要到我們院提供基礎材料,接受收養評估。因此,我們嚴格依照《沈陽市收養家庭能力評估實施細則(試行)》,對收養人進行了預評估。”宋輝介紹說。評估內容包括收養申請人年齡、受教育程度、住房條件、婚姻及家庭經濟狀況,甚至鄰里關系、有無獨立廚房、衛生間等,共40個大項100余個細則。“目前,我們已經成功為100余個申請家庭做好預評估工作,評估成功率達90%以上。”
在這些有收養意愿的家庭中,“失獨”家庭最為特別,福利院特意選擇了大齡兒童與這類家庭匹配。
11歲男孩小文就是這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爸爸媽媽”。
小文一直在社會上學,學習自律、成績名列前茅。收養家庭父母年齡偏大,且未有過養育經歷,“他們的年齡差距及融合交流程度較為合理,能為孩子回歸家庭創造良好條件。”宋輝說。
為了讓小文盡快融入家庭而不影響學習,收養家庭特別為他找到一對一的家教輔導,讓他在新學校順利過渡并且取得了學業上的成長。同時,全家經常參與社會志愿活動,用實際行動幫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在最新送來的照片中,小文與“爸爸”跟大黃蜂一起合影,擺著相同的姿勢,父子倆笑得很甜蜜。
“收養并不是一收了之,既需要前期的融合,還需要后期跟蹤評估。”宋輝說。融合期的30天,福利院就像支救火隊,哪里有需要就奔哪里去。
3歲的小小在進入收養家庭后,晚上一直哭鬧不肯睡覺,家長極盡所能也毫無效果。在接到收養家庭訴求后,福利院立即行動,通過在院生活老師、專業育兒師、心理師從生活習慣、飲食、性格心理等多方面給予專業詳細的指導,終于幫助小小和家庭順利度過了融合期。
8歲的鵬鵬被收養后,福利院不僅將他的生活習慣告知養父母,還將他喜好繪畫的情況一并告知。養父母聽取福利院的意見建議后,為鵬鵬尋找合適的美術老師,固定時間陪伴他去畫畫。經過近半年的培訓,鵬鵬的作品屢獲獎項,孩子更是在繪畫中收獲了自信和快樂,在新的家庭中健康成長。
“這些收養家庭的家長都特別善待孩子,在融合期第一天,家長都是帶著孩子去飯店吃飯,去游樂場玩,買新玩具、新衣服。日常的視頻中,他們教孩子練字、學習,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家長和孩子都非常開心。”宋輝說,“收養手續辦妥后,我們還會按照規定,半年、一年半進行入戶評估。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維護兒童權益,讓適宜被收養的孩子回到家庭中、融入社會。”
截至目前,沈陽市兒童福利院已有23名兒童找到合適的收養家庭,開啟孤棄兒童嶄新的生活篇章。(文中兒童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