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的鹽田實踐
——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系列報道(三)

時間:2020-12-0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區報
【字體:    打印

編者按:在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治理面臨著新壓力的形勢下,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將“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創新”作為實驗任務重點進行探索,建立了鹽田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和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線上管理平臺,開展了一系列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實踐,激活了街道、社區、各類社會組織活力,推動形成了街道黨工委領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科技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提供可復制推廣的實踐經驗。

本報實習記者?李夢丹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以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為契機,立足轄區實際,以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為立足點,以街道職能轉移需求、社會組織發展需求、居民群眾服務需求為導向,著力探索形成一套符合鹽田實際的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的制度體系,推動形成服務聯動、共建共治、成果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設計方案?著重構建“兩個體系”

針對街道服務職能履行以自身為主,公共服務范圍不明確,服務供給碎片化;社會組織整體能力偏弱,承接街道服務專業性不足等問題,鹽田區加強頂層設計,起草完成了關于支持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的《實施意見(草案)》和相關配套制度。

《實施意見》著重構建“兩個體系”,一是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管理體系,圍繞街道職能哪些可以向社會組織購買,怎么購買,如何評價,結果如何運用等問題,明確了事項范圍和負面清單、準入標準和操作規程,并建立了街道購買服務管理工作事項動態調整機制,厘清了街道和社區權責邊界,理順了社區各類組織關系,推進了基層減負增效。二是社會組織及黨組織“雙發展雙提升”體系,分別從法人治理和黨的建設方面,開展“黨建+”的系列機制建設,實現社會組織的能力提升、資源整合、品牌打造,構建社會組織良性循環發展生態圈。

“‘兩個體系’分別明確了鹽田區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為社會組織承接服務搭建起‘四梁八柱’,從點、線、面做到‘有策可執、有規可依、有法可循、有標可貫’,為的是進一步激發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等主體積極性,為推動全國街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鹽田經驗。”鹽田區副區長莫熙玲介紹。

黨建引領?推動落實“雙發展雙提升”

“實行社會組織和黨組織雙發展雙提升,旨在確保社會組織長在紅旗下,始終跟著黨旗走,助力基層黨建和社會建設雙提升。”莫熙玲介紹,鹽田區推動落實區域化黨建,依托區、街、社區、園區和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構建社區黨建大聯盟,以“黨員義工”和“專業社工”兩支隊伍為抓手,打造黨建+社工服務精品項目,促進黨組織和社會組織效用同步發揮。

去年7月1日,鹽田區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鹽田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正式啟動運營,這標志著鹽田區200余家社會組織從此有了堅實的活動“根據地”。據了解,這是全市首個區級社會組織行業黨群服務中心,中心通過開展黨的建設、能力培育、資源鏈接、標桿示范等服務,創設雙軌并行、雙向作用、雙工聯動的“雙發展雙提升”路徑,積極探索“3+3+N”運營模式。

第一個“3”指“三基地”,即鹽田區社會組織及其黨組織“雙發展雙提升”示范基地、鹽田區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創新示范基地、鹽田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實踐示范基地;第二個“3”指“三平臺”,即資源聚合平臺、供需對接平臺、標桿展示平臺;“N”指“多功能”,即黨建引領功能、統戰聯絡功能、培育發展功能、資源支撐功能、人才聚集功能、交流融合功能等。

鹽田區還組織開發了線上平臺。“我們將線上平臺的功能設定為10項內容,重點規范了街道服務哪些可以購買,向誰購買,如何購買以及如何評價,結果如何運用,提供一站式的數據分析和決策參考等服務。”鹽田區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科張婧一介紹,在線上平臺上,購買街道服務的范圍,供需雙方的對接,信用評價以及結果運用一目了然,社會組織和政府對接有了規范的流程。

精準服務?有效回應居民需求

鹽田區現有注冊社會組織229個,其中社會團體108個,社會服務機構121個,社會組織是鹽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鹽田區全面推動社會組織承擔更多職能,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全國和諧社區示范街道“兩連冠”的海山街道首創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機制,形成社工參與社會治理“主要事負責做”“協助事配合做”“轉介事移交做”的“三事清單”,回答了社工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作用是什么、能夠做什么、具體怎么做”的問題。鹽田街道探索成立街道人民調解員協會,打造“李饒工作室”等5個門類調解工作室,組建30個調解小組,形成一支218人的兼職調解員會員隊伍,搭建了“行業+商會+小區+社區+街道+派出所”調解工作網絡,2019年成功化解基層矛盾糾紛500余宗,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同時,鹽田區把加大資源調配改善服務作為促進基層治理的落腳點,堅持推動治理重心向街道社區下移、力量下沉、政策下傾,更好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管理。設立“社會組織專項資金”和民生微實事項目,每年投入資金3800萬元,面向社會組織購買群眾急需的社工服務、文體服務、養老服務、心理服務,積極響應群眾的各項需求。


完善社會組織功能?滿足“承接服務”現實需求

本報實習記者?李夢丹?通訊員?張婧一

海山街道:根植基層治理?專業服務“零距離”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海山街道下轄田東、梧桐、鵬灣、海濤4個社區,常住人口近8萬人。街道共購買了35個專業社會工作崗位投放于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和街道信訪、綜治、禁毒等專業領域,為轄區居民提供專綜結合的社會工作服務,形成了多領域、廣覆蓋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

打造平臺?精準對接

走進海山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介紹了大廳里擺放著的手繪資源地圖,“服務站對轄區內存在的資源進行梳理和篩選,根據轄區資源類型及分布情況,繪制并編纂5份轄區資源地圖,建立1份資源匹配表,促進多方主體間的資源整合與共享。”

海山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是鹽田區首個且唯一的街道級社會工作服務站,從規劃與建設開始,就明確定位“專業、樞紐、平臺”,聚焦民政主業主責和社會治理創新,承擔街道資源整合者和中介角色,按照“一方統籌、多方聯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原則,開展溝通平臺建設、信息收集和共享、資源匹配對接工作,推進街道范圍內的社會工作服務資源共享,促進供需的精準有效對接。

據介紹,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站長由街道社會事務科科長兼任,并配備了專業的站點督導對社會工作服務站的工作進行統籌指導,建立了社會工作服務站服務保障、專業協同、多方聯動、資源共享和信息管理五大工作機制。

通過舉辦街道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大賽,有效整合轄區資源,促進多方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建設,也為轄區內擁有創新項目的社會團體提供了展示平臺,有助于孵化新的社會組織及提升轄區內社會團體的發展。

同時,以個案工作為切入點,針對目前服務轉介方專業水平較低、服務對象被多次轉介等問題,制定《海山街道社會工作服務轉介及聯動機制細則》,明確轉介范圍、轉介原則、評判參考依據、轉介方資質、轉介流程、轉介雙方權利義務等細則,規范街道范圍的個案轉介,促進轉介雙方的有效對接和聯動,提高服務實效性。

聚焦需求?多方聯動

養老是最大的民生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在“老有所e,智慧海山”智慧養老服務大廳,記者在“O2O”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上看到了海山街道老人的分布和需求狀況。按照鹽田區委區政府“智慧鹽田、健康鹽田”的總體規劃,海山街道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在全區率先引進信息技術養老服務企業,推進智能化與社區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探索開展“O2O”(線上到線下)智慧養老服務改革,創新推出“1+1+1+1+N”(即:破解一個困局、引進一個平臺、打造一個陣地、建立一個體系、整合N+資源)智慧養老工作模式。

這是海山街道提升為老服務的一項有利探索,近年來,鹽田區做實政府基本保障、居家社區聯動、機構養老三種服務,持續推動鹽田區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個方面全面發力,在智慧養老、機構養老標準化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提質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聚焦民政主業主責,發揮社工專業優勢,關注困難群體,建立需求支持體系。2019年,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對街道各社區民政重點服務對象展開摸底排查,結合社區已有的服務內容,篩選出“較少服務”或“沒有服務”的重點人群。2020年,在疫情來勢洶洶的緊急時刻,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優勢,聯動多方力量參與疫情期間的社會治理,為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為加強中高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建設,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啟動“福耆海山、共抗疫情”中高齡老年人助養計劃。通過聯動專業養老機構、黨群社工及心理專家志愿者,建立三級心理關愛服務梯隊,積極發揮專業協同優勢,聯動四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社工共同開展心理關愛探訪活動。


沙頭角街道:愛心接力?構筑三體聯動公益生態鏈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愛心接力”項目緣起于2014年鹽田區委、區政府在全區全面推行的“助民微行動”。項目以“公益沙頭角”為目標,通過搭建政府—愛心商戶—社會組織的三方資源平臺,將愛心和奉獻精神在社區傳播,營造“愛心接力——人人公益”的氛圍。多年來,在“愛心接力”的感召下,項目服務鏈條不斷延伸,受助者助人形成公益循環,居民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顯著提升。

整合資源?搭建愛心傳遞微平臺

街道按照“街道搭臺主導、社會組織承接、社工服務支撐、志愿服務助推”的理念,通過愛心接力項目整合轄區各類資源,搭建了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體聯動的微平臺。

由街道的各類組織和群體進行“愛心接力”,組建“愛心商戶聯盟”,愛心商戶能夠奉獻愛心、履行社會責任,社會組織有了更多的資源,社區居民在這里直接享受到公益服務的同時,積極成為愛心志愿者,參與社區公益活動。

項目鏈接轄區女性綠洲互助社、大德育龍、杰奏文化、百姓大藥房等30多家核心愛心商戶,組建了愛心接力項目志愿者服務隊,為有需要的家庭和特殊困難人員提供個性化服務。項目同時注重發揮社工專業引領作用,在轄區積極培育義工隊伍骨干和領袖,“社工+義工”雙工聯動,共同為轄區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服務。

項目統籌管理轄區居民微信群,建立項目志愿者微信群、愛心商戶QQ群和微信公眾號,加強居民對項目的認知,擴大公益宣傳效果,吸引轄區更多愛心企業、團體、個人加入愛心接力服務。

打造品牌?持續愛心傳遞微循環

當項目開展公益服務活動時,愛心商戶聯盟以服務、實物和資金等方式,給予活動大力支持。通過“受助者助人”方式,及時解決轄區困難群眾的個性化訴求,推動社區公益微循環、可持續,達到小公益大能量、小投入大民生的良好效果。

關注轄區內外來務工子女,為其提供支持和服務,打造“愛心夏令營”。項目統籌整合轄區內四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同開展,調動多家愛心商戶保駕護航;圍繞轄區內老年人、青少年、貧困家庭等群體打造“愛心集市”,開展了社區義賣、社區助老、社會組織聯動等多個主題服務。2019年,“愛心集市”內容進一步豐富,衍生了“愛心接力鄰里墟市”“愛心資源開放日”等多個子品牌,開展了多種系列活動,精準滿足各類居民群體的需求,也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從活動體驗中更好地去了解、認同和參與愛心接力項目。

2019年,在街道主導推動下,項目全面整合轄區愛心服務資源,進一步搭建資源—服務的街道級平臺,打造“微愛1+1”。將政府救助與社會救助相結合,常規救助與臨時救助相結合,物質救助與服務救助相結合,通過精準服務和社區聯動,結合愛心資源庫及時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資源鏈接。

精準對焦?幫扶特殊人群“一對一”

項目精準對焦人群,針對特殊困難人群開展“一對一”的幫扶服務,讓愛心在社區傳遞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社區公共服務存在的盲區和不足。

結合愛心商戶提供的資源,項目組組織開展了愛心認領活動,現場通過愛心商戶對轄區內的困難人員的需求進行認領,確保愛心資源直接對接到受助人。項目組定期與轄區社會組織和愛心商戶等保持密切聯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為轄區困難群體提供支持性服務,開展活動。對轄區內的高齡老人、困難兒童、殘疾人等困難人群逐一探訪,深入了解其需求,提供相應服務。

同時,項目與街道對口扶貧點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保持密切聯系,組織開展“愛心接力·精準扶貧”——愛心衣服捐贈活動,將沙頭角居民的溫暖和愛心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鹽田街道:黨建引領?后方陸域綜合治理成果豐碩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港是中國目前遠洋集裝箱班輪密度最高的單一港區,也是世界單港集裝箱吞吐量最高的單港碼頭。作為鹽田港及其后方陸域所在地,鹽田街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經過黨建引領社會力量參與后方陸域綜合治理,如今的鹽田港后方陸域,交通環境煥然一新,路邊違法售油、占道修車等違法行為得到有力遏制,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黨建引領?凝聚合力治理后方陸域

在繁忙的鹽田港后方陸域,已經建立了20余個基層黨支部的深圳市集裝箱拖車運輸協會,其黨委帶領行業企業的黨員骨干組建了“重大節假日突發事件處理小組”和“道路交通秩序疏導巡查工作隊”,兩支志愿隊伍常常穿梭在后方陸域的主次干道,形成“白天是拖車老板,晚上是交通巡查員”的社會治理優勢,有力地協助政府維護轄區交通順暢和社會治安。

鹽田街道社會組織在區兩新工委與街道黨委的引導下,紛紛成立黨組織,并在鹽田區委、統戰部及非公黨委的關心支持下,積極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依托黨員高度的政治站位,推動黨員在維護行業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社會治理參與等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深圳市集裝箱運輸協會成立黨組織13年來,凝聚1600余個會員力量,以黨建工作引領行業健康發展,以黨建促會建,成立“行業維穩工作隊”,通過舉辦“‘低碳物流’LNG集裝箱牽引車推廣主題活動”等活動,促進行業低碳發展、科學發展;深圳市平江商會黨組織多次組織黨員參加鹽田港后方陸域的交通疏導、指引車輛有序停放、節假日義務巡邏、臺風等惡劣天氣的交通秩序維護和人員安全工作。

剛柔并濟?化解矛盾加固前沿陣地

鹽田港后方陸域是鹽田區居住人口最密集的產業重鎮,有2000余家物流企業、20余處堆場集裝箱經營場所進駐。在貨運物流從業人員集中的鹽田港后方陸域,貨柜車亂停亂放、亂鳴喇叭,各種勞資、物業糾紛頻發成為發展難題。

為了有效化解轄區的矛盾糾紛,街道協調成立了“人民調解協會”,針對轄區港口物流運輸業多,行業規范不健全,整個產業鏈各類矛盾糾紛、問題隱患多發的情況,深圳市集裝箱運輸協會、鹽田港口汽車運輸業工會聯合會、深圳市物流行業協會、深圳市平江商會等社會組織積極設立“行業調解室”,從組織中挑選、培訓專業調解員,發揮地域優勢,參與到各類勞資糾紛、權益紛爭等調解工作中,實現了調解組織在“街道—各科室—派出所—社區—行業—企業—小區”的全面覆蓋,讓調解室、調解員全方位覆蓋轄區每個角落,真正做到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筑牢了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

鹽田分會還通過成立人民調解室,參與轄區調解工作。2020年上半年,鹽田區人民調解協會以“法律人士、專業人士、社會人士”組成的“三方聯調”機制開展矛盾化解工作,“排查員‘柔性’化解租客房屋租賃到期不退租糾紛”等成功調解案例,為轄區的和諧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堵疏結合?強化行業組織自律功能

鹽田街道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多方聯動、協同治理的原則,注重發揮協會商會和群眾團體在社會治理尤其是交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開展政策形勢交流、注重行業發展引導、舉辦行業志愿者活動,聯動并凝聚各方力量開展交通專項治理行動,陸續打出了路面交通疏導、堆場規范化監管、占道修車整治、僵尸拖頭清理等多套組合拳,初步實現了交通秩序的好轉和轄區環境的改善。

今年,深圳市集裝箱運輸協會動員100多家會員單位聯合組建了“道路交通秩序疏導巡查工作隊”,輪流上路開展交通宣傳、巡查和疏導工作,促進行業自律,有效維護了后方陸域貨柜車停放秩序。

針對司機們普遍關心的貨柜車提前報廢補貼標準問題,拖車協會認真開展全面摸底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通過市、區人大代表及時向環保、交警等部門溝通反映,發出司機群體聲音,力爭市政府盡早出臺未達標貨柜車提前報廢補貼標準,積極引導車主抓緊淘汰舊車,減輕道路交通壓力。


專家點評

黃曉春:激發社會活力?重在系統制度創新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積極探索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的有效路徑,通過系統制度創新回應了近些年來基層培育社會組織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這些改革探索在以下三個方面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一是構建整體化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體系。近年來,各地都紛紛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鼓勵社會組織承接政府服務職能。但總體來看,公共服務外包中很容易出現碎片化購買服務的問題。突出表現為各部門各自為政購買服務,購買服務信息和需求不透明,導致適度競爭機制無法形成,社會組織也難以基于透明信息形成穩定發展預期。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鹽田區不僅建設了高效運行的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管理平臺,將全區各個街道的購買服務信息進行整合;而且還制定了《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事項范圍和負面清單》《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準入標準》等文件,形成了項目管理、合同管理、預算管理、資金管理、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等一系列標準化的操作指南。這些舉措構建了整體化運行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體系,大大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有助于社會組織形成穩定的預期,進而根據組織優勢與轄區需求制定戰略規劃,增強專業性。

二是創新黨建引領社會組織路徑。鹽田區在推進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了新時期黨建引領的許多新機制。比如:黨群服務中心不僅強化了傳統的黨建服務功能,幫助社會組織更好開展各類黨建活動,而且還搭建起社會組織與政府、企業、各類單位之間的合作網絡以支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作為一種支持性平臺,黨群服務中心建立起了社會組織跨界交流的網絡。這一舉措成功將平臺打造成了吸引社會組織的樞紐,將零散分布的社會組織聚集在平臺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社會組織監管成本,對于優化街道社會組織的管理體制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三是初步構建了社會組織發展的生態系統。社會組織能否在基層社區快速發展從深層次上看取決于一個自我支持的生態系統是否成型。所謂社會組織的生態系統是指社會組織內部形成分工與協作態勢,并出現功能上的分化與相互支持。鹽田區的一些街道已經在努力構建社會組織的生態系統,針對某一個特定的治理難題,通過購買服務的機制將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整合起來,實現它們之間的功能互補。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鹽田街道的后方陸域綜合治理,面對鹽田港后方陸域貨柜車圍城難題,鹽田街道充分發揮了拖車協會、平江商會和港運工聯會等多個社會組織的作用,對卡車司機進行協調和教育,很好地實現了交通整治的目標。通過后方陸域交通的整治,一個不同層次的社會組織生態體系已經初具規模。

總體來看,鹽田區的改革探索表明,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的改革,需要高位推動的系統制度創新作為基礎性支持。這就需要進一步在黨建引領下科學設計社會組織服務基層社區的整體制度安排。

(作者系上海大學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教授、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12.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