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鄉(xiāng)村紅白喜事“問事人”

時間:2020-11-1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閆占廷

按照農(nóng)村風俗,不管誰家遇到紅事白事,都要請幾個“問事人”鋪排和料理,他們忙前忙后,來回奔波,把料理全村各家的紅白喜事,當成自己應盡的義務,而且不計報酬一干就是幾十年。

我的岳父就是一位鄉(xiāng)村紅白喜事“問事人”,家住豫東平原一個叫西張坡樓的村莊。從毛頭小伙到須發(fā)斑白,50多年來他一直忙碌在鄉(xiāng)村紅白喜事上。在他口中,“問事人”是他的職責、他的擔當。

“比如說喪葬習俗,老人病重期間怎么準備后事?老人一旦去世,又要如何入殮?每一道程序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有條不紊,考慮周全。”

“子女結婚、滿月待客和為老人慶壽,我一般忙活兩天,頭天鋪排謀劃,當天臨陣指揮,按部就班進行,一旦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就要立即出面處理,把事情辦圓滿,讓來客滿意,讓事主放心。”

岳父說起當“問事人”時的經(jīng)歷頭頭是道。

“有一年芒種時節(jié),村里有位老人突然病逝。芒種忙,三兩場,我正忙著在麥地里收割,聞訊后鐮刀一丟就趕過去了。老人入土為安后,咱家的小麥卻遭了雨淋,全家吃了半年發(fā)霉的饅頭,當然我也受了不少埋怨。”

“不論婚禮還是殯葬,事情辦完以后,事主總要送上兩條香煙或者幾瓶酒,權當是全部操勞的補償。我一分錢的禮也不收,咱不缺吃不缺喝,也不圖什么名和利。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誰家的爐灶不冒煙?誰家都有辦事的時候。相互幫個忙,都是應該的。”

20世紀90年代以后,岳父成了享譽一方的“問事人”,周邊的張白、閆莊和十里鋪幾個村莊有事都請他去主持。特別是一進入臘月,婚禮一場接著一場,出了這家進那戶,忙得團團轉。

當然也有難纏戶,一次去袁樓村娶親,女方家非要1萬元上車禮,岳父勸了又勸仍行不通,只好讓人送來才迎娶回來。還有一次,村里老人去世,因為財產(chǎn)分割的問題,幾個兒子鬧起來了。岳父苦口婆心地從中調(diào)解說和,老人的棺木才得以順利下葬。

就這樣,由于德高望重、辦事公平,在村里說話有威望,岳父有時還會充當民事調(diào)解人的角色。

村里有位孤寡老人和侄子不合,讓一個熱心的鄰居過了繼。老人一塊宅基地成了他侄子和繼承人爭執(zhí)的焦點,雙方鬧到法院也沒有一個結果。眼看由口舌謾罵上升到肢體沖突,岳父和幾個村賢連忙介入調(diào)解,最后兩家各退一步,達成協(xié)議,消除糾紛,握手言和。

頭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nóng)村紅白喜事出現(xiàn)了大操大辦現(xiàn)象,興起了講排場和相互攀比之風,給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帶來了負擔和煩惱。岳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幾個“問事人”一商量,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村里的紅白理事會,規(guī)定待客飯菜每桌不超300元,提倡厚養(yǎng)薄葬、白事簡辦。

村里老人張某去世,他兒子在省城一家公司當經(jīng)理,想把祭奠大典辦得風光些,花錢請了嗩吶和歌舞表演,煙酒也提高了一個檔次。理事會不怕得罪人,站出來當面勸阻。“我們拿出縣里移風易俗的文件,給張家兒子講清其中的利害關系,他們最終心悅誠服地接受了。”岳父說。

“爹您這么大年齡,就多安享安享晚年吧,別再操心這些雜事了。”在一旁一直聽著我們對話的愛人勸岳父。喝下一口茶,岳父微微一笑說:“我已經(jīng)把接力棒傳遞給了一位退休教師,現(xiàn)在去外柜記禮單,動動筆桿子累不著的。只要我眼不花、耳不聾,就要把這‘問事人’一直當下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1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