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春節臨近,國內發生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面對疫情,基層民政人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在兒童福利院、養老服務機構、救助管理站等民政服務機構,守護服務對象的安全和健康;下沉在社區,頂風冒雪,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堅守防線、共御疫情……本報用幾組鏡頭,講述基層民政人在抗疫一線的故事,記錄他們堅守奉獻、無畏前行的身影。
為了福利院的孩子,她狠心把9歲的兒子放在鄰居家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窗外雪花簌簌,室內溫暖安詳。近日在河南省許昌市社會福利院撫育部,工作人員楊陽柔聲細語哼著兒歌,哄孩子們入睡。而她自己的兒子,卻已經有半個多月沒見到媽媽了。
本輪疫情在許昌市暴發的時候,得知撫育部一線輪崗人員緊缺,有護理經驗的楊陽便主動請纓,毅然決然加入首批輪崗職工隊伍。楊陽的愛人從事通信網絡工作,為了保證疫情期間居民的正常通信,每天早出晚歸,父母又因疫情防控趕不過來,夫妻二人想來想去,決定臨時把9歲的兒子放在鄰居家。楊陽的父母心疼外孫,一直說楊陽“狠心”。而對于福利院的孩子,楊陽卻怎么也放心不下。
一些罹患先天性疾病的孩子缺少自理能力,一日三餐、身體清潔、換洗衣服每項工作都需要格外細致耐心。楊陽用心留意孩子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以便能在第一時間判斷并及時回應他們的需求。
一名腦癱患兒進食吞咽困難,楊陽就把孩子抱在懷里,用小勺一點一點將食物喂進口中。一見到楊陽,這個孩子就會發出類似“媽媽”的聲音,伸出雙手要她抱抱。
“孩子清澈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我的依賴。我不能辜負孩子們的信任,我放不下他們。”沉甸甸的責任使楊陽無怨無悔地堅守在崗位上。
在起居室消毒、通風、打掃衛生,給孩子們喂飯、洗衣、整理衣物,一天兩次監測體溫、及時關注孩子們的健康狀況……在撫育部兩間兒童起居室,楊陽每天都在忙碌穿梭。
當結束一天的護理工作,已很疲憊的楊陽才能抽出時間通過微信視頻跟兒子說句話,囑咐兒子聽鄰居叔叔阿姨的話。“爸爸、媽媽,我長大了,會乖乖聽話的,你們放心吧。”電話那一端,兒子的懂事既讓她欣慰,更讓她心疼。
“比起一線醫務人員,我這點辛苦不算什么。我們院70多名職工都在堅守崗位。能為許昌抗疫做出貢獻,我感覺到很光榮!”楊陽說道。
沒有一句怨言,直奔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1月14日下午2點,天津市民政局干部劉洪海正在自己家所在的社區,開展疫情防控,突然接到馬上回單位開會的通知。雖然在自家小區樓下,但他沒顧上回家一趟,直接趕回了市民政局。與他一起接到臨時通知的還有11位同志。局里決定,這12位同志要到疫情形勢嚴峻的津南區支援抗疫。因為是臨時抽調,大家都沒來得及回家取行李。沒有一句怨言,大家就登上了大巴車,直奔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指揮部成立了臨時黨委,并以出勤車為單位,成立了各個臨時黨支部。市民政局的12名同志均在市級機關黨員干部下沉津南區防疫指揮部臨時黨委第二十一臨時黨支部。
1月15日凌晨,只睡了三四個小時,劉洪海就和同事們陸續收到了到津南區的第一個任務:隨醫療隊進社區入戶核酸檢測。
兩層防護服、兩層手套、面罩、鞋套,劉洪海一層層穿上,感覺呼吸很吃力,而為了保護運輸的物資不受污染,他們還只能爬樓梯……
“很多居民給我們灌了熱水,說天寒地凍讓我們暖暖手。但穿著防護服爬樓,不一會兒我們就揮汗如雨。雖然很辛苦,但是居民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讓我們心里暖暖的。”劉洪海說。
1月17日一早,劉洪海等10名同志又被安排到水岸華庭社區整整奮斗了12個小時。
當他們在抗疫一線戰斗的時候,家里給他們收拾的生活用品運到了駐地。
“女兒今年上初二,在我眼里一直是小孩子。沒想到她惦記著我腰疼的老毛病,給我裝上了膏藥,還怕我無聊裝上了智能音箱,真是懂事了。”看到行李箱里女兒放的膏藥和智能音箱,劉洪海眼眶紅了。
劉洪海說:“與女兒從未分開過這么長時間,很想念她。但民政為民愛民的理念,使我們必須沖在一線,竭盡所能地工作。希望疫情趕快過去,大家都能盡早解除隔離,早日與親人們團聚。”
堅定抗疫主心骨,為站內67名受助人員死守安全大門
近期,河南省安陽市疫情防控不斷升級。從維護受助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出發,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織密立體式、全方位安全防護網,為站內67名受助人員死守安全大門,提供24小時日常照料服務。
1月10日,為了降低出現核酸檢測過程中交叉感染的風險,站長袁繼紅和她的同事們積極聯系檢測機構,為站內滯留受助人員和工作人員開展集中核酸檢測“上門服務”。1月中旬,安陽市救助管理站實施全站封閉管理。袁繼紅帶著站里的黨員、部分職工24小時封閉在單位,開展抗疫和救助工作。
袁繼紅介紹,安陽市救助管理站內消毒機器24小時工作,并安排專人對站內所有區域進行無死角清掃和消殺。
1月16日早晨8點半,公安人員護送一名河北邯鄲籍人士來到了救助管理站。入站檢查消毒、核酸樣采集后,工作人員安排他住進隔離留觀室進行隔離,還為其更換了新衣服。袁繼紅聽說該名受助對象還沒吃上早飯,立刻安排餐廳做了早餐,無接觸配送至固定區域。
下午2點多,本來打算乘坐火車回家的3位受助人員,因疫情滯留無法回家,主動來站求助。工作人員給他們說明了疫情防控下的救助政策,經過全身檢查和核酸檢測后,安排其單人單間隔離居住,并由專人提供24小時日常照料服務。
“疫情期間,因疫情滯留安陽來求助的人員增多,且來源和情況復雜。面對新問題、新情況,我們克服隔離間不夠問題,迅速對救助房間進行改造,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實施單人單間隔離措施。”袁繼紅說,疫情防控中,站內黨員干部帶頭,各個科室協同配合,堅定了疫情防控的主心骨,確保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在站外,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還以志愿者的身份積極投入抗疫工作。站里的職工趙婧(化名)居住的小區出現密接者,陸續有人被隔離。看到采集核酸的醫護人員人手緊張,趙婧想著要為抗疫出一份力,就報名參加了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但是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她出現了體力不支情況,只好回到家里休息。為此,她很難過,也不想讓人知道她的名字。
“作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為民服務是職責使命,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責無旁貸。”趙婧表示,她要趕緊調理好身體,等身體條件允許了,還要在抗疫一線沖鋒陷陣。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