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昕 通訊員 周 岷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棗園街道南皋埠村的低保對象盧某,是一名獨居老人,患有嚴重糖尿病,符合經濟困難老人護理補貼條件,但一直未提出申請。今年上半年,街道民政所和村民政協管員在入戶走訪時了解這一情況后,幫助他去醫院辦理了自理能力評估。現在,盧某每月可領取80元經濟困難老年人護理補貼。像盧某這種情況,今年3月以來,章丘區共摸排出371人,并全部督促或協助辦理了相關手續。
章丘區民政局自今年3月起,在全區民政系統開展“暖心工程”,督促并協助因各種原因導致未享受到應有補貼或待遇的低保及特困人員等,辦理鑒定、申請待遇。
工作中,該局堅持“四個結合”。一是廣泛宣傳與重點宣傳相結合,充分利用村(居)務公開欄、宣傳條幅、大喇叭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形式,開展民政民生政策宣傳。對殘疾、高齡、身患重病的對象,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走村入戶的方式,進行重點宣傳解讀。二是常規排查與重點排查相結合。日常工作中,各鎮(街)民政所、村(居)工作人員重點研究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可以享受的民政待遇。同時,進行集中重點排查,通過入戶走訪、與村(居)干部座談等形式,精準掌握轄區困難群眾家庭基本情況。三是專門力量與社會力量相結合。各村(居)干部充分發揮離群眾近、熟悉情況的優勢,詳細了解掌握轄區困難群眾第一手情況并及時上報;區民政局相關科室、各鎮(街)民政所、社工服務站發揮主力軍作用,切實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讓更多困難群眾享受到惠民政策。四是服務過程與完善手續相結合。各鎮(街)民政所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對身體有明顯殘疾、符合評殘條件的困難群眾,在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殘疾等級評定時,對其下發規范的書面通知,由當事人在通知回執上簽收,并做好相關資料歸檔處置。
“‘暖心工程’是民政部門轉變工作作風、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的具體舉措。”據該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區民政局日前又出臺文件,擴大排查范圍,并將此項工作作為對鎮(街)民政工作目標考核內容之一,把為民辦實事落實、落細。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