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在江西省高安市筠陽街道筠泉社區,提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付秀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事就找‘秀書記’”成了居民的共識。
付秀秀很忙,記者找了她幾次才通上電話,她的聲音略帶沙啞,“最近太忙了,正趕上社區棚改拆遷,開了一天的會,說了一天的話?!备缎阈阏f,“但成效很顯著,源于大家的信任,24戶棚改戶,具體拆遷政策還沒定下來,就已經搬空了20戶?!?/p>
筠泉社區是個老社區,轄區面積0.6平方公里,擁有居民4126戶12556人,如何得到這個大家庭的信任,付秀秀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用心用情為社區居民服務?!?/p>
在付秀秀20多年的社區工作中,記日記成了她的習慣。這戶人家下崗了,那戶老人沒人照料……筠泉社區近百戶特困居民的家庭詳細情況在她的日記中均能發現蹤跡,在每戶情況的專頁后面,還記載著什么時間、解決了什么樣的問題等信息。這樣的日記,一記就是幾大本?!叭沼浘褪俏业墓ぷ饔涗?,也是我們走進千家萬戶的工作觸須,看著日記本上的問題一一解決,我才能安心?!备缎阈阏f。
居家養老問題在付秀秀日記中占了大頭,為了解決這一困擾居民的“大麻煩”,在付秀秀的帶領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早早就在筠泉社區落了地。
說起興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初衷,付秀秀侃侃而談。2006年,付秀秀和同事走訪慰問獨居老人彭沉香時,發現老人電燈開關拉線斷了,老人連續幾天摸黑生活,每天吃飯都成問題。于是,給空巢老人安個家被付秀秀著重記錄在日記中。
克服了找房、找資金的困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掛牌了,彭沉香也成為入住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第一人。為了讓老人安心生活,付秀秀隔三差五就到老人的房間看看,跟她聊天。彭沉香常常拉著付秀秀的手說:“閨女啊,你比我的親人還親啊!”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經從當初的兩層小樓變成了嶄新的四層大樓,擁有了50多間房,開設了幸福食堂,滿足社區內老人的吃飯和住宿等多種需求。
熊慶英老人每天定時定點到幸福食堂吃飯,對食堂里的四菜一湯贊不絕口:“以前,家里人不愿意讓我去食堂吃飯,說大鍋菜不好吃;也有人擔心幸福食堂是為了賺錢,不劃算。但你看我,每天在這里吃,價錢不貴又好吃,我都吃胖了。”
居民李先生因工作特殊無法常年在母親身邊照料,很是擔心母親的吃飯問題。如今看到母親在幸福食堂吃得好,特意給付秀秀發來短信:你們幸福食堂辦得好,不僅飽了老人的胃,還安了兒女的心。謝謝你們。
付秀秀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后,為了充分發揮“品牌書記”的示范引領作用,社區還開設了“秀秀工作室”,接待來訪群眾,傾聽他們的訴求,解決他們的煩心事。
江西是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提升退役軍人和軍屬的幸福感、榮譽感和獲得感,付秀秀寫入日記中。
“我們成立了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設立了心理咨詢、法律服務、糾紛調解等專門服務小組,長期提供居家養老、免費義診等多樣化、專業化服務。”付秀秀說。
社區的種種暖心行動也溫暖了退役軍人的心。退役軍人黨員齊松林回歸社區后,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就社區治理提出了不少可行的意見建議。在齊松林的牽頭組織下,短短1個月的時間,就調動400多戶居民的積極性,成立了民主協商理事會,配合物業規范了車輛停放、安全管理、衛生清潔等秩序,使小區由原來的一盤散沙變成了居民自治的典范。
如今的筠泉社區,在付秀秀的帶領下,儼然成為一個大家庭,社區綜治中心可“一站式”辦理戶籍、社保等44項民生事項,社區法庭在“家門口”解決簡易家事糾紛,社區愛心驛站提供多種服務,成為居民的“休息站、避風港、納涼所”,社區文體活動中心是集健身室、圖書室、棋牌室、書法繪畫室等于一體的“開心樂園”……隨著社區發展越來越好,付秀秀可寫入日記的內容越來越少?!斑@是好事,證明大家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美。”她笑著說。
這些年來,付秀秀本人也榮獲了多種榮譽,她先后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愛崗敬業模范等諸多稱號,2017年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202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懊裥挠肋h是桿秤,工作滿意度居民說了算?!备缎阈阏f,她會在社區這個崗位上繼續努力,為居民發聲,為居民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