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雪芹
謝東強是北京市亞運村軍休所的一名軍休干部,退休后的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相繼完成了火箭軍軍史館等10多處場館展覽的策劃設計任務。
日前,一紙從西北青海“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發至北京的感謝信,又道出了謝東強為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不懈努力的故事。
勇擔重任,為紀念活動出謀劃策
來自“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的感謝信指出:謝東強作為《世紀偉人騰飛夢——周恩來與“兩彈一星”》全國巡回展的策展人兼總撰稿人、總設計師,多次對接協調,促成了巡回展青海站展出落地青海師范大學。這直接催生了“兩彈一星”精神展覽館的落地建設,推動了“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的獲批成立。
時光回溯到2016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兩彈一星”歷史研究分會受以周秉德女士為創始會長的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委托,決定在“周恩來誕辰120周年”之際,舉辦“周恩來與兩彈一星”主題全國巡回展、編輯《周恩來與“兩彈一星”》畫冊和紀念文集等系列活動,緬懷偉人的豐功偉績,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有著大型展陳策劃設計經驗的謝東強受邀擔起這一活動的組織、籌劃、實施工作。
“策劃是展覽的靈魂,尤其是文史類展覽。要搞好策劃,主創人員必須首先對項目主題內容有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接受重任的謝東強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先變成研究者,再做宣傳者。”
他利用3個多月時間,閱讀和收集大量史料,獨立完成了9萬多字的《周恩來與“兩彈一星”》內容大綱,并主持完成了5萬多字、1200多張圖片的巡展內容設計任務。
那段時間,他除了跑檔案館、軍史館等單位查閱史料,基本不下樓,不分白天黑夜地研讀史料、梳理脈絡,困極了瞇一小會兒,醒來接著干。其間,軍休所開展新春慰問,工作人員敲開他家的門,看到滿地、滿桌的書籍和材料,都被驚到了。
隨后,謝東強又主持展覽場地的選定、空間設計、板塊設計,組織制作施工布展,主持完成了40萬字紀念文集的編寫和報審,組織并參與視頻采訪、圖片收集等大量資料準備工作,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贊揚。
精益求精,梳理鮮為人知的史料
“兩彈一星”的研制歷程、“兩彈一星”精神的提出、“兩彈一星”功勛人物……采訪中,謝東強娓娓道來。他說,“兩彈一星”研制歷程是黨史、國史、軍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國防尖端科技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影響深遠,已成為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把“兩彈一星”精神更廣泛、更精準地傳遞給公眾?謝東強主張:在思想內容上,要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的關系;在“史”和“論”兩方面,要力避人云亦云,力求給觀眾呈現最好的精神食糧。
他力求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視角,挖掘新的史料,提出新的觀點,力求在思想性、學術性、史料性方面有所突破。《世紀偉人騰飛夢——周恩來與“兩彈一星”》全國巡回展的很多觀點和內容都是首次提出與展示,如首次主持梳理出《周恩來領導“兩彈一星”事業大事記》;首次在“兩彈一星”事業的宣傳中推出“群英譜”板塊,這是除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以外,由許許多多作出重要貢獻的科技專家、行政指揮線上的組織領導者以及千千萬萬無名英雄組成的板塊。這些亮點,都與謝東強的努力分不開,深受“兩彈一星”專家及社會觀眾好評。
在策劃籌備《世紀偉人騰飛夢——周恩來與“兩彈一星”》全國巡回展過程中,謝東強自購數萬元的采訪設備和百余本史料書籍,采訪拍攝“兩彈一星”直接和間接參與者數十人,走訪多名當年在周恩來總理身邊工作的人員。有時為了一個數字,他甚至多次跑相關單位查閱史料。而做這些,他從未向任何部門或單位獲取報酬,全都是自費。
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巡回展開幕的第二天,謝東強就病倒了,發燒咳嗽到嗓子完全失聲,并出現嚴重的心臟早搏癥狀。可他硬是靠著藥物堅持到把全國巡回展工作安排妥當之后,才去醫院。事后,謝東強卻笑著說:“為宣傳周總理和崇高的‘兩彈一星’精神盡點心、出點力,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為此吃點苦,值得! ”他說,這種苦也是一種凈化心靈的陣痛體驗。
矢志不渝,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2018年4月12日,《世紀偉人騰飛夢——周恩來與“兩彈一星”》全國巡回展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拉開序幕。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等領導出席開幕式,觀眾反響大大超出預期。截至首展閉幕,有5萬余人參觀,原定7天的展期,由于觀眾參展熱情高漲又延展一周。
此后的近兩年時間里,謝東強隨巡回展將“周恩來與兩彈一星”精神傳至紹興、淮安、杭州、南京、西寧、呼和浩特、大連、天津等全國十幾個城市。其中,西寧將“兩彈一星”精神辦成了永久性展覽。
謝東強對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解放軍軍史一直有濃厚興趣,在籌備“周恩來與兩彈一星”全國巡回展過程中,他時常覺得應該再多掌握一些歷史知識。因此,2019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專業研究生班,研修歷史學。他是這個班里年齡最大的學生。
謝東強認為,余生無論長短,都應該有所追求、有所規劃。為此,他圍繞“兩彈一星”等主題,為自己制定了“五年規劃”,包括完成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出版一部學術性專著、完成一部紀錄片、落地一處紀念地等。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夕,他幫助“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在京舉辦第一期研究班,并做《“兩彈一星”基本知識》講座。疫情防控初期,謝東強還抓住難得的“自我隔離”時間,進行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完成了《“東風”第一劍——國產首枚地地導彈誕生紀實》的文獻紀錄片大綱編寫;策劃并組織編寫《鑄劍金銀灘》等文獻紀錄片大綱。
在2021年慶祝建黨百年活動中,謝東強協助中國核工業集團在青海西寧建成“中核221‘兩彈一星’精神紀念館”,帶領專家組主持設計并指導青海師范大學完成了“兩彈一星”精神展覽館改陳建設。
問起一心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動力,謝東強說:“‘兩彈一星’作為一部為國鑄劍的歷史已經凝固,但作為一項尖端國防科技事業永無止境。我們對‘兩彈一星’歷史和精神的研究以及宣傳也應與時俱進。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兩彈一星’精神真正轉化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創造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