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一場鄉村歌唱比賽的啟發

時間:2020-10-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通訊員 陳興杰

  一場“不職業”的歌唱比賽

  9月25日晚,一場專門為全國鄉村量身定制的歌唱比賽“唱響幸福鄉村”總決賽,在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白鹿原影視城落下帷幕。九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實力歌手經過多輪角逐,分出勝負。來自陜西西安的王瓊獲得冠軍,來自海南瓊海的鄺耀承和廣西桂林的唐云香分獲亞軍和季軍。

  總決賽吸引了上千名當地村民和景區游客現場觀看比賽。在主辦方“全民K歌”和“騰訊為村”的直播平臺,有超過200萬人觀看比賽。對于第一次觀看的人來說,這場比賽看起來很奇特。現場舞臺很宏大,燈光音樂很專業,但歌手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中有農民、學生、家庭主婦、老師等;年齡差異也很大,有的剛進大學,有的孩子已經上中學。

  季軍唐云香來自廣西桂林農村,她平時的工作是務農、帶孩子、做家務;亞軍鄺耀承是一名來自海南農村的羞澀男孩,今年剛讀大學;冠軍王瓊算是“準專業”歌手,她唱歌最多的地方是酒吧和商場,以及農村的紅白喜事。

  像很多勵志電影講的故事一樣,一群非職業歌手出于純粹熱愛,享受自己的高光時刻。比賽結束第二天,他們就匆忙別離,趕回各自的家鄉。沒有鮮花簇擁,沒有廣告商排隊簽約。比賽前三名的歌手,只能獲得1萬到3萬元獎金,甚至都不夠參賽旅費和食宿費。

  用本次活動執行人、“全民K歌”的李唐甲子的說法,“正常選秀節目是你唱完后,麻雀變鳳凰,接下來暴富。我們的比賽不是選秀,它就是比賽,你唱完之后回到家,明天該干嗎還干嗎。該上班的上班,該養孩子的養孩子。和平時不一樣的是,你擁有5分鐘專屬于自己的光榮回憶。”

  鄉村K歌,一塊被忽視的寶地

  李唐甲子是互聯網產品“全民K歌”的運營人員。中國在線K歌市場,“全民K歌”位列第一矩陣。最近幾年,互聯網產品逐步“下沉”。對一般產品來說,“下沉”通常意味著“低端”,用戶產出內容品質差。在K歌軟件市場,情況有所不同。農村歌手的水平不比城市用戶低,在少數民族和有民歌傳統的地區,農村簡直是有待開發的寶藏。

  因此,“全民K歌”想舉行一場鄉村歌唱比賽。李唐甲子的想法很簡單:這是一個沒有商業目的,不為選秀簽約,純粹給“鄉村歌手”展示的舞臺。這樣一個樸素簡單的想法,真正執行起來才發現,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全國鄉村很分散,如何讓消息準確觸達村民?為此,“全民K歌”派出夢想大篷車,深入全國十多個省份100多個鄉鎮,組織百場路演,開展宣傳活動。

  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個問題:如何確保參賽的歌手都是村民呢?任何有影響力的歌唱比賽,專業歌手很容易PK掉農村業余選手,到晉級賽環節,幾乎全是城市專業歌手在打擂,這就有違“鄉村歌唱比賽”的初衷了。這個時候,另一款互聯網產品“騰訊為村”發揮了巨大作用。

  如何找出真正的村民歌手?

  “騰訊為村”是一款集基層黨建、鄉村治理、鄉村服務、互聯網社交于一體的互聯網平臺,覆蓋全國15000個村莊和250萬村民。舉辦面向農村的歌唱比賽,讓有歌舞才藝的鄉村歌手齊聚一堂,賦能鄉村文娛文化,是“為村”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追求的方向。于是,“騰訊為村”與“全民K歌”的合作就此開啟。

  “騰訊為村”的一大特點,是村民入駐本村社群須經本村“管理員”通過。村民實名認證,平時討論村務,互動聊天,這就形成真實身份的社交關系。舉辦歌唱比賽時,線上環節所有選手都在“為村”認證村民身份,這是通過基層組織為村民背書,防止作假,“為村”管理員以“家族族長”的身份對參賽選手進行管理和引導,讓比賽變順暢。

  進入晉級環節,線下比賽通過為村小程序和為村APP直播,這給村民們提供了專場演唱會。村民們為本省本市歌手加油助威,參與互動。“為村”的一大功能是建設網上村民社區,將線下內容和線上討論結合,利于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唱響幸福鄉村大賽”對“為村”而言,是再適合不過的線下活動。

  鄉村文化建設,“能人”要有平臺

  “唱響幸福鄉村”總決賽在陜西省藍田縣舉行,“為村”的管理員機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32歲的楊銳是藍田縣焦岱街村人,由于經常使用電腦,他是村里懂電腦會技術的名人。2016年“騰訊為村”上線后,楊銳就注冊并推薦村民們使用。1700多人口的焦岱街村,“為村”用戶達860人,基本都是楊銳發動加入。作為“為村”管理員,這份工作不賺錢,楊銳就是喜歡,覺得有價值。

  “唱響幸福鄉村”比賽開始,他動員愛唱歌的村民報名,到“全民K歌”里建家族群。最終鎮上共有10位歌手參賽,其中有1人一舉闖進全國九強。總決賽選址時,楊銳向組委會極力推薦藍田縣。藍田縣有白鹿原,堪稱鄉土中國的文化符號。白鹿原有影視城,具備舉行大型演出的條件。楊銳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幾乎以一人之力,爭取到當地縣鎮政府全力支持。

  像楊銳這樣熱心鄉村文化的互聯網人,“為村”平臺還有很多。他們是各自村里的能人、基層干部的助手。他們操持村務不是為了賺錢,純粹是一片公益之心。“為村”給他們提供很好的抓手,放大了他們的能力。放在過去,楊銳最多是村莊里的“熱心人”,現在他能做很多事,幫到很多人。楊銳和其他管理員們也經常進行線上交流,積累村莊文化建設經驗。

  互聯網產品讓農村社區化

  和那些演出陣容強大、收視率驚人的歌唱節目相比,這場“鄉村演唱會”鄉土氣息十足。正是這樣的鄉土氣息,才顯出它的難得。

  建設精神文化方面,鄉村從來處于被動地位。城市文化浪潮席卷而至,作為“下沉市場”的鄉村跟風學習。這次演唱比賽將浪潮的發源地放在鄉村,讓鄉村成為主場、農民成為主角。數百萬村民通過參加活動,豐富了精神生活,更有數以萬計的村民通過歌聲,展現了自我。

  探索“互聯網+鄉村娛樂”,不僅要有音樂產品,更要有組織形態。“騰訊為村”長期耕耘農村,通過社交平臺拉近人際關系,并通過產品運營建立組織生態。這不僅有利于基層治理,也給鄉村“能人”提供了平臺,激發了鄉村的內生動力。鄉村社會的組織化和社區化,也得到進一步增強。通過互聯網產品的運營,使鄉村生活和城市社區一樣,聯系緊密,豐富多彩,這條有中國特色的探索之路,值得走下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