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從巴扎擺攤到網上開店

時間:2020-08-0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 亮

  夏日的新疆和田,空氣中彌漫著瓜果的香甜。墨玉縣扎瓦鎮敦巴格村村民吾加西木·吾吉外力剛給牛羊喂完飼料,遠在南京做生意的兒子就打來問候電話。掛了電話,他感慨地告訴記者,兒子的生意越來越好,孫女也開起了網店,家鄉的特產可以賣到全國各地。“這比我趕著毛驢車去巴扎(維吾爾語,譯為集市)上擺攤,強太多了!”吾加西木·吾吉外力說。

  從巴扎擺攤,到外出務工,再到網上開店,村民掙錢方式的不斷改變,源自思想觀念的轉變。說起這個變化,新疆民政廳派駐敦巴格村第一書記樊勇滔滔不絕:“2018年,我們剛進村時,這里的老百姓一家七八口人寧可守著1畝地,也不愿離開家鄉出去打工。全村近千名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僅28人。”

  鄉親們也知道,靠著沙漠邊緣的貧瘠土地肯定無法脫貧,但他們害怕——怕外出務工語言不通、怕人生地不熟無人照應、怕掙不了錢落魄回來被人笑話……

  “那就集體外出務工采摘棉花吧,這樣就不怕語言不通、無人照應了。”樊勇和工作隊、村“兩委”商量后,在新疆民政廳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9月組織村里345名村民組成“拾花隊”,前往喀什地區巴楚縣克拉克勤農場“拾花淘金”。

  棉花采摘季節性勞務輸出是一條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致富門路。為從吃、住、行等各方面全力保障拾花村民利益,讓他們放心、安心掙錢,工作隊提前聯系巴楚縣瑞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商討用工協議,還選派3名村干部帶隊,全程做好后勤服務。

  村民木扎排爾·艾則孜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她第一批報名加入了“拾花隊”,每天采摘100公斤左右的棉花,每公斤收入2元。2018年,她一個月撿了三噸棉花,賺了6000塊錢。2019年,她和家人主動提出“多干些活兒”,管理了80畝棉花地,加上9至10月撿棉花的收入,半年掙了將近2萬元。“我拿賺的錢給家人買了新衣服,還買了牛、羊。今年,我再好好干活兒,賺錢裝修房子。”木扎排爾·艾則孜說。

  鄉親們懂得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的雙手、努力的勞動獲得”的道理,要干活、多干活成了大家的自覺行動,走出農村務工的人越來越多。掙了錢的村民希望掙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他們有了走出新疆去外地見見世面的想法。

  “你猜我們村現在有多少人在外地當老板?”樊勇問記者,并驕傲地自問自答,“目前,我們村983個勞動力,務工940人。其中,300多人在外地,里面的100人自己開店當上了老板!”

  吾加西木·吾吉外力的兒子阿卜力克木·烏吉麥麥提在江蘇省南京市擁有5家干果店,賣的全是來自家鄉的干果,幫助貧困的鄉親們,把滿樹的核桃和紅棗變成了希望和財富。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