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完善城市基層治理體系

時間:2020-04-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德福

  “全周期管理”是習近平總書記繼“社會治理共同體”之后,為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提出的又一重要理念。這是一種系統管理理念,包含科學管理的三個重要內涵:動態性、系統性和辯證性。

  動態性強調管理的時間維度,指的是管理行為要隨著管理對象的發展變化而變化,要覆蓋管理對象的全生命周期。從城市基層治理來看,一座建筑從設計、建造到使用、維保,直至老化,有其生命周期。一個住宅小區自然也有其生命周期,其建筑與設施設備會自然折舊,而社區管理則是通過人為干預,延緩小區老化、維持和改善其功能。“全周期管理”要求管理者樹立動態思維,既保持管理的延續性,又能及時研判,相時而動、因勢利導、隨機應變,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系統性強調管理的空間維度。管理的系統性,是因為管理對象處在復雜系統中。特別是社會治理領域,涉及具體的時空情境中的人、事與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一個生命體、有機體。”一個城市、一個縣,其各部分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功能支持系統,而社區(農村)和居住小區既自成一個微型社會生態系統,又是整個系統的基礎環節。這就要求基層治理既要從城鄉社區的基層單元著手,也要從更大的系統著眼,推動其與整個地區治理體系的有機銜接。

  辯證性是全周期管理動態性與系統性的必然要求。辯證性要求管理者能夠正確認識管理的階段性與周期性、局部與全局、動態與靜態、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等辯證關系,避免教條主義、生搬硬套、刻舟求劍,也避免經驗主義,而且要善于掌握平衡。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浙江杭州考察時提出“收放自如,進退裕如,是一種能力”,強調的就是全周期管理能力的辯證性。

  樹立動態性、系統性、辯證性的全周期管理意識,著力補足基層治理短板,完善城市基層治理體系,是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一個時期,這項工作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

  按照“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策略,盡快建立和完善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相適應的疫情防控機制。要特別注意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社會群體和市場主體的全周期服務管理工作,及時研判和化解經濟社會風險。社區防控工作要適應社會恢復適度流動的新形勢,從全面管控向重點管控過渡,從應急狀態向常規狀態轉型。

  及時總結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基層治理短板,梳理經驗,整合資源,完善城市基層治理的具體措施。總體而言,社區在此次疫情的防控中存在“兩不足兩經驗”,“兩不足”即社區自身力量不足和群眾參與支持不足,而后者尤甚。“兩經驗”包括行政資源下沉機制與社會自組織發揮了巨大作用。此次抗“疫”過程中,各地行政資源的下沉快速彌補了社區防控中的“兩不足”缺陷,將來應建立并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對社區的快速響應與常規支持機制。社會自組織表現為城市居民圍繞生活物資保障等方面自發形成的各類自組織,包括以樓棟、小區等為單元的各類線上線下組織。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自組織中涌現出了一批以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業委會成員等為主體的“關鍵群體”。將來應及時將這些自組織資源和“關鍵群體”轉化為社區常規治理中的社會資源,形成更完善的社區治理體系。

  從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高度,運用“全周期管理”重要理念,探索完善適應城市的基層治理體系。總書記多次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經驗,也有教訓。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就是要將這次大考所積累的經驗教訓轉化為寶貴資源。其中,尤其要注意通過“平戰結合”“上下結合”與“專群結合”這三個結合,打通應急狀態與常規狀態的治理全周期,打通治理體系的內部壁壘,打通科層組織與基層社會的末端梗阻。

  平戰結合,是要把應急能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統籌推進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探索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體系平戰轉換機制。既提高治理體系應對風險的應急能力,又避免因防范風險推高而明顯增加常規治理成本。

  上下結合,是要建立城市治理體系層級間的有效銜接機制,重點是建立上層到基層的常態化下沉機制。不只是局限于向基層下沉人財物資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上層對基層治理需求的高效響應與支持機制,有機地實現社會治理重心下沉。

  專群結合,是要建立政府和基層組織同廣大群眾的緊密聯系機制,真正形成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要更加注重在常規狀態下,圍繞群眾生活中的小事,強化對群眾的動員與組織。特別是將基層黨建同組織群眾緊密結合起來,使基層組織既是管理者、服務者,又是群眾生活的組織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1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