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堯 通訊員 李向陽
“你看這柴米油鹽啥的,都是村干部幫俺買了送到家的,現在的政策是既貼心又暖心啊?!?月4日,在家做飯的河南省濟源市王屋鎮桃花洞村村民翟道貴,晃晃手中的醬油瓶,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翟道貴口中所說的“貼心又暖心”的政策,正是濟源市民政局在2017年8月推出的“增孝關愛”扶貧政策。這是當地推出的獎勵孝心促和諧的標志性扶貧舉措,凡是農村戶口且年齡在60周歲(含)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老人,都可申請到一份扶貧補貼。當時,濟源市主要領導在扶貧工作調研中發現,一些貧困戶中的子女,因外出務工等原因不能長期和老人居住在一起,老人們普遍存在收入不夠穩定、照護不能到位的困難,子女也心有不安。針對這一情況,民政部門經充分調研論證,推行了“增孝關愛”扶貧政策,即鼓勵建檔立卡未脫貧戶中的子女為父母寄存贍養費,每月單獨或共同給每位老人寄存200元(含)以上的,政府為老人補貼100元;寄存金額低于200元的,按照50%給予補貼,走出了一條“子女敬老盡孝、政府激勵關愛、老人受惠得利”的扶貧新路。
此項政策一經推出,便受到群眾普遍歡迎。“你問俺‘增孝關愛’扶貧是啥?那當然知道了,就好比一個鍋,你往鍋里加一瓢,政府給你添一碗,鍋里就越來越多了。”桃花洞村的侯小改老人說起“增孝關愛”扶貧時形象地說,“鍋里頭的永遠都是你自己的,政府是實打實為咱好,俺就是受益者?!?/span>
侯小改家屬于因病致貧戶,大兒子沒有固定工作,但為了養家,他四處打零工。得知“增孝關愛”扶貧政策后,盡管自己的收入比較低,但他依然按月為父親侯小改拿出200元的贍養費。侯小改高興地說:“每月都能領到‘增孝關愛’扶貧補貼了?!?/span>
“這是我們用‘增孝關愛’扶貧補貼為父母買的肉、蛋、調味品,做頓好吃的,讓父母飽飽口福?!?月26日,邵原鎮碌碡村村民翟素芳一邊做飯,一邊直夸“增孝關愛”扶貧政策好。
翟素芳的父親翟桃安、母親丁蘭英都有精神障礙,她和妹妹贍養壓力很大?!霸鲂㈥P愛”扶貧政策出臺后,姐妹倆每人每月為父母寄存200元,政府再補貼100元,老人的生活一下子好了很多。翟素芳的父母不太會表達,但知道自己每月都能領到錢。他們告訴記者:“現在倆閨女每月給錢,政府也給錢,日子過得很舒心。”
2017年8月至今,濟源共為17125人次發放“增孝關愛”扶貧補貼171.2萬元。到2019年底,59個貧困村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20年,濟源市民政局決定列出專項資金繼續推行該項政策,并將政策適用范圍擴展為建檔立卡脫貧享受政策戶中年齡在60周歲(含)以上的老人,實現了擴面和延續。
濟源市民政局為把政策落到實處,明確以村為單位,指定一名村干部具體負責,以老人名義開設賬戶,存折(銀行卡)由指定負責的村干部和老人共同管理。子女每月15日前,以銀行轉賬方式將贍養費寄存到老人賬戶上。村會計負責統一申報扶貧補貼存入該賬戶,老人可隨用隨取。
一路采訪,記者看到,濟源此舉帶動了更多子女尊老、敬老、愛老、孝老,增加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仁孝文化在濟源農村落地開花。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