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毛永紅
今年以來,安徽省宣城市民政部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中央和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始終突出“三個聚焦”,切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以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為重要抓手,多措并舉、主動作為,充分發揮民政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作用,織密筑牢脫貧攻堅“最后一道防線”,積極彰顯“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底色。
精細摸排,兜準救助對象。扎實開展致貧風險對象信息比對和摸排核查,特別是密切關注因疫因災困難群眾、退捕漁民等群體基本生活狀況,將未脫貧和返貧致貧高風險人群、低收入困難人群以及潛在救助對象等貧困邊緣人口中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建立未救助人員信息臺賬,實行動態管理。截至8月底,全市新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范圍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對象50人、返貧對象3人、監測戶8人、建檔立卡邊緣對象90人,實施臨時救助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和邊緣戶650人;全市退捕漁民中納入城鄉低保29戶34人,納入特困供養4戶4人;因災情納入低保8戶,納入特困供養2戶,實施臨時救助388戶。
提標增效,兜住收入水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將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至每人每月640元,城鄉特困人員供養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1140元和850元,同步提高特困供養人員照料護理補貼標準;及時啟動實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累計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736萬元;開展宣城市“冬去春來暖生活”消費促進活動,向困難群眾發放愛心消費券47375張。
堅持創新,兜實政策待遇。針對低保認定等工作程序上的難點,探索制定支出型生活困難家庭申請低保家庭收入扣減辦法,對因病、因殘和因學剛性支出過大,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在申請低保進行經濟狀況核定時對收入予以相應扣減,同時修訂城鄉低保經辦人員和村(社區)“兩委”成員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辦法,有效銜接審批權下放等最新社會救助政策,重新劃定備案對象范圍、改進備案程序,提高低保規范化管理水平。持續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把城鄉低保及特困人員供養審批權限委托下放至鄉鎮,進一步簡化工作程序;探索建立聯審聯批評審會制度,群策群力、共同“診斷”界限模糊、情況難以把握的“疑難雜癥”。
綜合施策,兜牢民生底線。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嚴格落實減退幫扶政策。截至8月底,全市對563戶低保對象實施漸退政策,3戶主動退出。積極推進特困人員住院護理保險,解決特困人員住院護理保障問題,當前保險覆蓋8260人。及時預撥鄉鎮級臨時救助備用金,對急難型的家庭和個人積極開展“先行救助”,今年以來,全市臨時救助3972戶次,發放資金465.4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低保對象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開展助餐、助潔、助醫、助娛、助聊等上門服務,做到救助幫扶既有政策規定的剛性又有服務關懷的柔性,目前此項服務覆蓋全市低保對象3401人、分散特困供養對象158人、建檔立卡貧困對象2766人。廣泛動員引導社會組織資源與貧困村貧困戶扶貧需求有效對接。全市共已有320余家社會組織,通過開展走訪慰問貧困戶、資助貧困學生、健康體檢義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消費貧困村和貧困戶的產品等多種方式參與脫貧攻堅,投入資金490余萬元,受益貧困群眾1.5萬人。
強化協同,兜強工作合力。市、縣兩級全部建立由政府牽頭、民政負責、相關部門協同參與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統籌部門及社會各類救助資源。建立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民政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聯系縣(市、區)、周工作例會和周工作清單制等制度,合力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強化兜底保障脫貧攻堅專題培訓,創設脫貧攻堅微課,著力提升基層民政干部業務水平。嚴格工作督查,推動兜底保障脫貧攻堅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真正惠及百姓。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