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俊
如何推動“智能化+社區治理”的融合,提升基層治理的效能?近年來,上海市民政局一直在研發試行“社區云”項目。自去年12月上線試點,“社區云”目前已在浦東、黃浦等9個區、20多個街道試點。預計到今年底,上海將實現“社區云”在全市6077個居村委會全覆蓋。
為社區一線減負增能
去年12月,浦東新區周家渡街道成為上海首批“社區云”平臺試點單位,先期在昌五等5個居委會試點,目前已推廣覆蓋至該街道32個居委76個小區。
在“社區云”APP上,居村層面主要使用兩個平臺——社區治理平臺、居社互動平臺?!耙酝?我們需要走家串戶排摸居民信息,現在只要登錄‘社區云’的社區治理平臺,就可通過市民庫下載居民信息,隨后再加以完善不斷更新。”昌五居委會黨總支書記陳蓮萍告訴記者,“市民庫數據的來源是市公安系統的信息庫,更具權威性。我們審核居民信息時,同時運用市民庫信息和居委走訪的底冊信息,大大提高了核準率。”
“剛開始試點時,我們還關心是不是能真的減負?多一個平臺是不是意味著又要多填報一個系統?”社區一線人員任務繁重,對使用新平臺有所擔心,但他們很快發現,“社區云”在技術上做到了統一接口和開放性架構,支持區級社區治理平臺改造接入,也支持條線部門應用接入。試點居委通過統一接口,平常使用的“浦東社區通”“浦東家門口服務”“浦東i黨建”等工作系統都能接入“社區云”,只需一個用戶名、一個密碼,工作人員就可一鍵登錄,特別方便。
“社區云”將在全市構建統一的社區治理主題數據庫。在“社區云”社區治理平臺上,有接待、走訪、會議、活動等內容,只要社區工作者將工作及時登記在系統中,上級部門便可通過“社區云”看到基層工作內容。“基層不用再額外填寫表格層層上報,確實給工作人員減負了。”周家渡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還設置智庫欄目,匯集了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和社區治理典型案例,方便居民查看?!?/span>
調動居民參與熱情
“一些年輕人工作比較繁忙,以前和居委互動少?!鐓^云’試行后,不少年輕面孔加入進來,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和居委線上互動?!?nbsp;陳蓮萍介紹,“社區云”的居社互動平臺還打通了和街道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常用社交信息的鏈接。“對居委而言,意味著擁有了一個能夠把信息瞬間傳遞給整個社區的通道?!?/span>
記者看到,在“社區云”居社互動平臺上,為居民開通了居務公開、社區公告、在線服務、自治議事、鄰里互動等功能。居社互動平臺實行實名制,與居民的居住門牌號關聯。居民可自發在上面留言或點贊,操作如同微信朋友圈一樣非常方便。
今年2月,疫情暴發,昌五居委會通過“社區云”這個大喇叭,及時在“社區公告”欄目中向居民發布相關通知及防控措施,居民紛紛留言反饋,閱讀量很快突破300人次。一些居民提出“外來車輛如何進出”“出入證在哪里辦理”等問題,居委工作人員看到后即時回復,“雙方不見面,照樣解決問題,減少了疫情期間不必要的人為接觸?!?/span>
4月疫情趨穩后,昌五居委會在平臺發出倡議信,號召社區達人參與到社區服務隊伍中,不少居民知道后來報名。
“居民和居委之間、居民和居民之間能通過線上‘敲門’交流,每個居民都能自發參與,居委干部在平臺上快速反饋、及時處置,推心置腹地溝通。”周家渡街道黨工委書記華英姿認為,居委干部結合線下互動,進一步實現了從“觀察者”到“參與者”再到“引領者”角色的轉變。
截至目前,作為首批試點的周家渡街道已有3.5萬余名居民主動加入“社區云”平臺,5295名黨員在平臺內亮身份。
推動社區治理智能化
在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大框架下,“我們要強化‘應用為要、管用為王’的價值取向,讓‘社區云’在實戰中管用,讓基層干部愛用,讓群眾感到受用?!鄙虾J忻裾志珠L朱勤皓表示。
此前,上海各區已有不少創新。浦東新區積極推進“多表合一”,推動基層減負;寶山區在全市最早實現紙質臺賬電子化,將社區工作臺賬從730多項減少至87項,同時寶山“社區通”還拓展了基層社會治理“新空間”;徐匯區打造“掌上社工”智慧應用場景,為社區工作者日常履職提供了接單處置、全崗接待、社區走訪、資源智庫等功能;松江區積極啟動“社區云”試點,不斷探索深化社區智能化建設。
如何將各區好經驗進行提煉總結?上海市民政局認為,通過將“社區云”建設標準升級為市級標準,實現成果共享、標準統一、互聯互通是個好辦法。
原本各條線的數據流將逐漸在“社區云”統一平臺上匯聚?!斑@將為上海推進數字治理、精準管理、精細服務提供可能性?!睒I內專家表示,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推動社區治理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必將推動為民服務更加精準更接地氣。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