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通訊員 姜泰周 王先琪
目前,社區治理服務缺陣地、居民群眾活動缺場所的情況還普遍存在,這制約著基層治理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如何補齊社區工作服務用房短板?2020年4月,山東省泰安市出臺《城區新建住宅區配建移交城市社區服務用房實施辦法》,通過織密政策鏈條、嚴格標準程序,開創了社區工作服務用房配套建設的新局面。政策實施以來,全市新建住宅區已經順利移交社區工作服務用房6000余平方米。
制定一個科學實用的政策
在研究論證相關政策措施時,為了增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泰安市民政局對全市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做了專題調研,尋找工作癥結和努力方向。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市20%的社區工作服務用房不達標,缺口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小區開發建設與社區工作服務用房配建移交不同步、不配套,缺乏政策規定的剛性約束。
“這個問題太普遍了!”泰安市岱岳區粥店街道高鐵社區黨支部書記李云鵬介紹,“經常碰到開發商前期規劃有服務用房,說得好好的,但最終交付的時候就以各種理由搪塞,很難正常交付使用。”
針對短板弱項,泰安市民政局聯合市委組織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鄉住房和建設局、市行政審批局等部門多次會商溝通,在科學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城區新建住宅區配建移交城市社區服務用房實施辦法》。
“我們的政策堅持前后銜接,就是將市委市政府已經出臺的相關規定,吸納到新政策中,保持連貫性、一致性。”泰安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堅持“總分結合”的原則,即總體政策由市民政局、市委組織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行政審批服務局聯合制定,各部門再分口把關、分頭落實,結合各自職能對政策里的相關規定進一步細化,形成了標準統一、規定明確、步調一致、系統完善的社區工作服務用房配建移交政策體系。
全程把控 把白紙黑字落地落實
有了政策是第一步,如何確保社區工作服務用房與小區開發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移交?泰安市聚焦用地、規劃、建設、交付等關鍵環節,通過閉環式設計、全程式把控,把各方責任壓實、關鍵環節抓牢,使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建設長效機制得以形成。
“政策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由原來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追著開發商要服務用房,轉變為開發商主動給街道提供用房。”粥店街道辦事處民政辦主任李華強調,“否則他拿不到證!”
泰安市要求,社區工作服務用房作為建設條件納入土地出讓方案,規劃設計必須經街道(鄉鎮)同意,否則,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不予審批規劃設計方案,行政審批部門不予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手續。工程驗收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優先對配建的社區工作服務用房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開發商要立即跟街道(鄉鎮)辦理移交手續,否則,不予辦理工程驗收手續。項目落地后,開發商要與項目所在地街道(鄉鎮)簽訂社區工作服務用房移交協議,未簽訂協議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預售許可手續。不動產登記機構在為開發商辦理住宅項目不動產首次登記的同時,為項目所在地街道(鄉鎮)辦理社區工作服務用房的不動產登記。
“這一條條規定就是閉環管理、全程把控,有力約束了開發商按時按規劃交付社區工作服務用房。”泰安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補充道,“雖然要求嚴格了,但我們也注重保障開發商的權益。”比如,對于在居住項目上配建的社區工作服務用房所需用地,按劃撥方式供地;新建住宅區配建的社區工作服務用房,享受公共基礎建設稅費減免政策,免繳城市基礎設施綜合配套費,等等。
李云鵬給現在的政策點贊:“相當于為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加了一層‘保險’。”
建用齊抓 打造居民滿意的社區
在抓好社區服務用房配建移交的基礎上,泰安市統籌抓好社區治理服務,不斷提升便民水平。
李云鵬所在的高鐵社區面積大、人口多,面臨著服務需求量大、范圍廣、需求多元的問題。隨著社區治理服務陣地、居民群眾活動場所的不斷建立完善,社區“兩委”結合發展定位,提出了以黨建為引領,依托高鐵社區服務中心,打造“1+N”社區黨群服務模式。目前,在居民入住率比較高的東岳鑫城、智園、云水謠、華新新干線四個小區,建設了四個不同特色的黨群服務站。每個服務站都有工作場所,提供“基礎服務+特色服務”,包括“一站式”公共事務受理、政策咨詢、物業服務以及“泰山先鋒”黨員志愿服務等。
目前,泰安市已有147個社區完成了便民服務站綜合服務窗口建設改造,實現了一窗受理、全科辦理、“一站式”服務。同時,泰安市還積極推進便民服務自助終端進社區,目前已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居民可借助便民服務自助終端,辦理水、電、氣、暖費用繳納以及證明開具、信息查詢等100余項業務。
“社區工作的地方寬敞明亮,服務也跟上了,無論是咨詢辦事還是休閑娛樂,現在在社區就能實現、就能享受,非常方便。”高鐵社區智園小區居民徐瑩對社區新變化贊不絕口。
社區工作服務用房問題的解決,也為社工和志愿服務進社區提供了便利條件。目前,泰安市城市社區普遍建立了社工站和志愿服務站,開展社區社工服務項目65個,涉及養老服務、兒童關愛、困難救助、心理疏導、社會融入等方面,極大地滿足了居民的個性化生活服務需求。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