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多措并舉?探索農村社區治理新機制

時間:2020-12-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區報
【字體:    打印

謝吉紅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被確定為首批“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以來,圍繞“創新農村社區服務機制,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展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的實驗主題,基于農村地方特色,通過強化頂層設計與示范探索,大力推進農村社區治理模式創新。

強化頂層設計

優化治理路徑

建立領導機構,制定工作實施方案。秀英區成立創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領導小組,并在秀英區民政局設立辦公室,負責創建工作統籌協調、整體部署和監督考核等日常工作,為創建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制定《海口市秀英區創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創建工作目標,細化方案責任事項,為創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做好頂層設計。

示范帶動,探索實驗區創建路徑。2018年選擇海秀鎮水頭村、石山鎮施茶村作為區級試點社區開展創建工作。2019年開展長流鎮美德村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為秀英區實驗區建設爭取資金,并探索社區建設經驗。2020年爭取市級建設資金916萬元,對海秀鎮新村、永興鎮羅經村配套設施升級改造;同時投入區級資金460萬元開展長流鎮堂善村、石山鎮建新村、永興鎮建群村建設,并要求其他鎮結合自身實際,選擇2個村作為本鎮示范點開展創建,以點帶面推動社區治理實驗區創建。

完善基礎設施

加強服務軟硬件建設

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秀英區每年財政投入700萬元用于基層組織建設,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臺唱戲”,村“兩委”班子工作經費提高到30~40萬元。每年投入500萬元資金推動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確保黨組織服務群眾平臺的有效覆蓋。

推進服務中心建設。為方便群眾就近辦事,在全區建制村建設便民服務中心,設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大廳,配備電腦、復印機、電話等辦公設備,推進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依托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完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目錄清單,以“一門受理、一站式服務、部門聯辦”方式簡化群眾辦事流程,推進政務服務網上咨詢辦理,構建實體辦事窗口、網上辦事平臺、移動客戶端和自助終端相融合的便民服務平臺,為村民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服務。

完善公共服務場所建設。從2016年起,秀英區累計投入1億多元的財政資金,通過新建、購買、修繕等方式解決70多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場所的“無危小”等問題。目前,秀英區農村社區服務場所平均面積均達到410平方米,集黨員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村民議事、文體活動等場所于一體,進一步鞏固了農村社區服務的陣地。

基于網絡與網格化

提升服務水平

打造“互聯網+平臺”網絡。強化信息聯通,以電商扶貧、互聯網小鎮建設,拓展鄉村振興途徑。在永興鎮率先成立海南省首個電商扶貧中心,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打造永興電商社區供應鏈,探索建立“互聯網+扶貧產品”的消費扶貧模式,幫扶貧困戶增收脫貧。在石山鎮率先創建“互聯網+農業小鎮”,用“互聯網+”思維,驅動一二三產業在小鎮融合發展。建立村務公開微信群、社區公眾號,連接政務網、互聯網等,搭建村務監督平臺,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

探索“智慧村莊”建設。通過在農村安裝智能煙感探測器、智能燃氣檢測器、路燈電路檢測器以及視頻監控等設備,進一步前移預警端口,實現農村社區安全隱患問題的“全面監控、提前預防,即時發現,及時解決”。同時,推動“雪亮工程”建設,將社區視頻監控聯網至區綜治中心(城管數字指揮中心),提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構建起群防群治隊伍和物防與人防相融合的治安防控體系。

構建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通過招錄專職網格員,以網格化管理協助解決群眾矛盾糾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吸毒人員精準化管控,推動城市運行管理模式向農村延伸。2019年4月,秀英區70個農村社區與律師事務所完成法律顧問合同簽訂,實現農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律師事務所公開法援案件受理條件,按照屬地就近原則簡化法援申請受理程序,為困難群眾提供及時、便捷、免費的法援服務。同時,秀英區還建立起區、鎮、村等多級人民調解組織,排查矛盾糾紛,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推行社區協商機制

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建構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協商機制。調動群眾有序參與社區治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積極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秀英區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文明實踐系列活動方案。在原有214支志愿服務隊的基礎上,新成立1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打造“大榕樹下的宣講”“樂善施茶”等多個志愿者服務品牌,開展400余場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同時,針對農村農技支持、老年人照料、特困人員和殘疾人幫扶、青少年和留守兒童心理咨詢與課業輔導、留守婦女關心關愛、矯正人員和刑滿釋放人員教育及就業輔導等,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由社會組織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2017年以來,各村相繼成立農村社區鄉賢會、紅白理事會、村務協商會等群眾組織,調動社區群眾有序參與社區治理,推動形成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提升農村社區治理水平。

整治人居環境,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建立以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線的農村社區生態文明體系,推進農村垃圾、廁所革命以及污水治理,不斷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推動建立6個鎮級環衛機構和城鄉一體化環衛垃圾收運體系,對全區農村生活垃圾進行統一收集、統一運輸、統一處理。為每個自然村配備垃圾桶、垃圾收集亭,為每個鎮配備垃圾清運車、機掃車,建立轉運站,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以上。在廁所革命和污水治理方面,秀英區在推動農村廁所改造基礎上啟動農村戶廁化糞池防滲漏改造,完成農村公廁選址工作,完善公廁布局。補齊鄉村污水處理“短板”,有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近1.8億元,覆蓋率接近70%。同時,秀英區建立區、鎮(街)、村(居)三級河湖長組織體系,實現全區65條水體河湖長的全覆蓋,不斷加強域內水體治理和水生態修復。

海口市秀英區緊緊圍繞社區治理實驗主題,推動實驗區建設的頂層設計,示范引領,以“互聯網+”系統平臺為載體,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實現了需求在網格中發現、資源在網格中整合、問題在網格中解決、服務在網格中完成,使基層治理事項“網上看、指尖辦”成為現實。通過推行社區協商機制,搭建多方參與議事載體,積極動員群眾參與社區治理,打造出農村社區治理的“秀英樣板”。

(作者系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民政局局長)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12.2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