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更光?楊炳瓏?實習記者?魯鵬彪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對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來說,正是村里民宿生意最火爆的季節。這里靠近亞龍灣國家旅游區,依山傍海,吸引著各地的游客。誰曾想,以前博后村還是一片貧瘠的鹽堿地,現如今,已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后村視察時留下這溫暖億萬農民心窩的話語,為博后村的干部群眾鼓足了干勁。
“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4萬元。”博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向記者介紹說,“博后村依托于亞龍灣的區位優勢,以及博后村玫瑰谷景區每年約150萬游客流量和玫瑰產業發展中的資源嫁接,保障了民宿、餐飲、農副產品的消費市場。”
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致富
曾經的貧困村,如今的網紅打卡地。博后村利用高顏值帶來了硬實力,通過民宿讓全村脫貧,實現了致富夢。
“目前全村共有44家民宿,房間總數達到1300間,是海南省最大的民宿村之一。”博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人達介紹,“博后村的目標就是要打造成像莫干山那樣的民宿小鎮,形成‘北有莫干山,南有博后村’的發展新格局。”
美麗鄉村建設還讓博后村誕生了一個新的地標——哎岬湖。“‘哎岬’是當地方言,寓意著‘愛情和幸福’。”李人達說。如今這個環境優美,賦予人許多遐想的愛情湖,誰又能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污水橫流的臭水溝呢?伴隨著黨和政府的各種惠民政策,當下的博后村可以說是環境越來越美,鄉風越來越文明,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基本實現全面小康,博后村目前正朝著鄉村振興的道路大步邁進。
與博后村相媲美的是,吉陽區大茅村正在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和文化傳統,引入遠洋集團,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積極創建共享農莊,力圖將大茅村打造成美麗鄉村游的“亮點”。大茅村黨建專干金樹仁說,“大茅村以‘企業帶動、土地入股、村民參與’的方式,開發鄉村健身休閑農業,打造運動休閑特色鄉村。”
“傳承農耕文化是維系田園風光與鄉村旅游的基石,也是繁榮農耕文化和美麗鄉村的靈魂。”遠洋現代農業生態園相關負責人說,隨著人們對農產品品種、品質、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共享農莊更注重將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優質生態產品,讓美麗鄉村“活起來”。
“2019年,大茅村出資14.5萬元對17個村小組水溝、渠道、村道進行完善修整,村道路燈覆蓋率已達到60%,排污處理管道、橋梁、村道鋪設、修繕已完成70%,自來水全部實現鋼管改造,村莊電網、光纖實現全覆蓋,煤氣管道安裝也正在進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暖了民心。”大茅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高正才說。
目前,大茅村設置了17個黨建網格,各網格員在各自的“責任田”里,第一時間掌握村情民意、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糾紛、第一時間響應服務需求、第一時間核查辦理結果,切實做到“責任在網格中落實,問題在網格中解決”。
從曾經的貧困,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從昔日的“臟亂差”蛻變為現在的“白凈美”……發生在大茅村的可喜變化表明,只要基層黨組織強了,黨員作用發揮好了,老百姓就有了主心骨、帶頭人,村民的日子就會過得越來越紅火!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有特色
施茶村是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的一個建制村,地處火山熔巖地區,石多土少,地勢起伏不平,難以涵養雨水,自然條件差。2015年起,施茶村經過調研后根據當地的土壤特點引進石斛產業,因地制宜探索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致富路。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施茶村調研時提出,“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施茶村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積極拓寬村民增收渠道。施茶村因地制宜,與海南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建設火山石斛園,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成立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用土地租金入股,公司出資金、種苗、技術等,著力打造火山石斛品牌。為了提高火山石斛的附加值,施茶村除了擴大石斛的種植面積、提升品質外,還對石斛進行深加工,開發石斛盆景、石斛飲片、石斛酒、石斛化妝品等,一條石斛深加工產業鏈已成規模。
“火山石斛園一期已建設200多畝,有41戶農戶參加了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五年規劃在石山鎮帶動農戶共同發展6000畝火山石斛原生態基地,走‘農業+旅游’的發展方向。”施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義乾高興地說。
“農業+旅游”為施茶村帶來了人氣,讓外出的村里人紛紛返鄉開起了農家樂、民宿,又反過來助推了當地“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兩年間,火山石斛園已從過去單純的產業園華麗轉身為熱門旅游景點,每年參觀人數超過10萬人次,為整個施茶村帶來了人氣、注入了活力、增加了收入。”洪義乾向記者介紹說。現在的“外出務工+家門口務工+特色農產品種植+旅游服務+土地或民房入股分紅+農業電商”。收入渠道的拓寬,讓施茶村鄉親們的小康之路走得越來越穩健。
像施茶村這樣走“農業+旅游”奔小康的村子還有很多,瓊海市博鰲鎮沙美村、文昌市潭牛鎮大廟村、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茄苪村……他們結合自身的特色優勢,正在一步步走向全面小康生活。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