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黨委書記 袁 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對于“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和工作特點,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加強黨的領導,履職擔當,強化學思踐悟新思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性交匯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未來的遠見卓識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綱領性文件。一是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按照李紀恒部長講話要求和部署,興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部黨組決策決議上來,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二是要深刻認識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這一戰略決策本質上是適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調整、國內高質量發展步入新階段、國內發展主要矛盾出現新現象和新規律的必然調整和再定位。三是要深刻認識加快科技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推動國內大循環,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
加強前瞻思考,謀劃全局,提升制度管理新效能
深刻認識和把握“十四五”時期的重點任務。堅持問題導向,疏通堵點、解決難點、消除痛點,做好靶向治療的前期準備。一是強化前瞻思維,做好長期規劃。全面總結評估研究所形成的科研成果,梳理規律經驗,將總結評估同謀劃研究所“十四五”時期發展思路相結合,將實踐經驗與前瞻構想相結合,科學研判編制好研究所“十四五”工作發展規劃。二是落實關鍵重點,突出工作重心。著力解決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打通創新科技梗阻,實施創新驅動,突出源頭創新和應用導向,切實將科研導向向基礎性、前瞻性、實用性、創新性研究傾斜,解決行業痛點,促進科研既接地氣又高質量發展;探索改革科研組織體系,健全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制度安排,為激發科研人員干事創業新動能孕育良好沃土。三是提升制度張力,提高管理效能。強化內部管理規范,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升制度張力,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調動干部職工積極性,提振精氣神,強化執行力,提升制度管理新效能。
激發整體效應,協同高效,開創殯葬科研新局面
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一零一研究所將“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為引領,立足于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人民群眾關切,聚焦殯葬發展關鍵,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在打基礎、抓科研、選人才、強實力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強化殯葬科研基礎研究。加大在殯葬行業污染物生成機理、遷移轉化規律、數值模擬、3D打印等方面基礎研究力度,深化各類污染物協同減排治理、遺體處置新方式等應用基礎研究;探索無人機監測手段,開展墓地祭掃、殯儀場館污染物三維立體分布模型等研究。二是探索創新科技應用研究。充分發揮創新驅動引領作用,改變原有粗放式科研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化,探索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加快火化設備設施關鍵技術研究,推動實現遺體火化、遺物祭品焚燒等無接觸全自動人工智能化研究,推進綠色智能化殯儀館能力建設。三是推進殯葬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科技融合作用,持續深入推進“互聯網+殯葬”平臺建設,提高殯葬信息化管理能力,借助殯葬互聯網信息平臺系統,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探索推進殯葬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有效融合。四是推進殯葬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標準對行業發展的基礎作用,積極推動標準制定修訂融入科技創新全過程,把強化標準應用、發揮標準化效益作為科研創新的落腳點,開展標準宣貫和實施標準效果評估,助力構建系統、完整、協調、管用的殯葬標準化體系,為行業規范性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五是強化重點實驗室能力建設。依托部級重點實驗室,推動關鍵實用技術自主研發,積極參與“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申報,以國家層面的科研項目研發促進研究所持續發展,培養一批行業高層次專業化人才隊伍。六是加強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力度。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科技創新等政策要求,“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激勵科研人員創意、創新、創造熱情,把好的科研成果盡快在行業內實施轉化,加快行業科技進步的步伐,探索科研人員自主創業和企業兼職發展的空間和條件。七是推動殯葬設備用品質量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發揮研究所檢測機構職能,積極承擔火化設備用品質量檢驗、火化污染物達標排放、火化車間空氣質量測試和殯葬污水測試等任務,更好地為殯葬單位設備招標驗收和生產廠家產品研發定型等工作服務。
“十四五”時期,研究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部領導在本所調研講話中提出的“四個下功夫”為落腳點,真抓實干育先機、開新局,做好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等關鍵工作,助力構建殯葬事業新發展格局和殯葬科技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