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疏堵結合 以疏為先 樹立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新風尚

時間:2020-12-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安徽省民政廳

殯葬是重大民生事項,中央高度重視,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安徽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殯葬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先,推進惠民、綠色、文明殯葬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殯葬改革合力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殯葬工作。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多次作出批示,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群眾殯葬方面“急難愁盼”問題,保障群眾“逝有所安”。省政府將城鄉殯葬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全省“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淮河行蓄洪區基本公共服務建設規劃,融入省民生保障工作大局,并召開全省殯葬改革推進會,加大統籌推進力度。先后圍繞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違建墓地問題等專項摸排整治工作,建立高規格領導協調機制,召開調度部署會議,壓緊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推動突出問題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確保殯葬改革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強化問題治理,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圍繞違建“住宅式”墓地整治,主動與相鄰省份和有關市縣建立溝通渠道,健全約談督辦機制,增強各地緊迫感和執行力,指導各地分類整治、先建后遷、多途徑安置,穩妥將排查出的3549座“住宅式”墓地連同硬化大墓、活人墓如期一攬子整治到位,得到9部委調研評估組“站位高、起步早,力度大、作風實,有方法、見成效”的高度評價。大力推進違建墓地專項整治成果鞏固提升行動,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審定印發全省實施方案,并將治理殯葬領域涉黑涉惡一并納入鞏固提升內容,強力推進“行業清源”。全省共排查安葬(放)設施 3986 個,并就整治成果全面進行檢查復核,對未整治到位的問題將依法依規整改,堅決遏制墓地違建現象。

聚焦薄弱環節,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針對全省公益性安葬設施普遍短缺、經營性公墓價格高、散埋亂葬治理難等問題,明確將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定位為兜底性、基本性制度安排,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推進,納入城鄉一體化、鄉村振興等決策部署統一實施,加大各級財政支持力度,加強土地要素供給。近三年,省民政廳等部門相繼出臺《農村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設指南》《公益性公墓建設專項行動方案》等文件,省級統籌各類資金3億元,地方投入41億元,推進公益性公墓和殯儀館建設。全省城市和鄉鎮公益性公墓覆蓋率分別達到94%和95%,以公益性為主體、營利性為補充、節地生態為導向、城鄉統籌的安葬服務供給格局初步形成。殯儀館實現市、縣全覆蓋,半數以上火化設備完成節能環保升級改造,部分地區依托城鄉社區規劃設置殯儀服務網點,群眾治喪環境進一步改善。推進“高效、文明、務實、廉潔”殯葬服務窗口建設,培育了6個全國殯葬改革示范單位、28個行風建設示范單位,打造了蚌埠市“七仙女”、淮北市“讓愛隨行”等一批優質殯儀服務品牌,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選派殯儀人員支援武漢抗疫,殯葬人才隊伍得到了鍛煉,增強了自豪感和團結協作精神。

夯實群眾基礎,推進喪葬習俗改革

安徽橫跨淮河長江,皖北、皖南喪葬習俗差異較大,但人多地少、資源有限的省情,決定了要堅定不移推行火葬,深化土葬改革。近年來,全省緊密結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村(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老年人協會等積極性,發揮基層民主協商在公墓選址、散埋亂葬整治等方面的作用,綜合運用典型帶動、政策獎補、鄉規民約等多種手段,引導群眾厚養薄葬、文明禮葬、低碳祭掃。積極培育推廣桐城等地惠民殯葬全覆蓋、基本殯葬服務全保障、遺體火化率和骨灰入墓率兩個100%的經驗做法和改革樣板,取得全省遺體火化率達88%、全民免費享有基本殯葬服務縣區比例和全省節地生態安葬比例均超過50%的良好成績,從根本上消除違規土葬、不文明祭掃帶來的安全、環境等隱患問題,形成了群眾從改革中受益、反過來積極支持參與改革的良好局面。

殯葬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聚焦群眾關切,持續深化殯葬改革,切實解決好群眾殯葬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努力把群眾身后事辦成暖心事、寬心事。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