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留得青山 贏得未來

時間:2020-06-0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 婷

  5月26日,在上海市虹口區彩虹灣老年福利院,社工為老人們涂上了漂亮的美甲。 周 娜 攝

  我國養老服務市場主體主要是中小微企業,新冠肺炎疫情給原本脆弱的養老機構帶來了巨大沖擊。數據表明,與同期相比,民辦養老機構收入減少20%左右,平均支出增加20%-30%,運營成本大幅增加、營業收入銳減,養老機構壓力陡增。

  當前,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如何為養老服務主體紓困解難,事關養老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眾多地方養老企業負責人對2020年全國兩會寄予厚望,期待從中把握前行方向,汲取發展力量。

  “繼續執行下調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發展養老、托幼服務”……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7處提及養老,積極回應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記者觀察到,報告直接提及養老的篇幅并不大,但穩經濟、謀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卻讓全行業信心倍增。

  看到了希望,迎來了曙光

  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減免國有房產租金;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放寬小微企業登記經營場所限制……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系列針對中小微企業降成本、激活力的政策舉措務實管用,必將穩住上億市場主體,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就像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我們終將“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上述一系列幫扶措施,讓深陷疫情“泥潭”的養老機構看到了希望、迎來了曙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用很大篇幅部署穩市場、激活力、提消費、擴投資等相關措施,不僅為養老工作鞏固了物質基礎,也為養老服務主體營造了更好的政策環境。”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嚴認為,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要搶抓減稅降費機遇、積極對接融資政策、接力擴大內需戰略,養老服務主體在多個方面大有可為。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市常青樂齡護理院院長助理李楠楠深知政府工作報告對養老服務機構的重要性,看著報告中與養老機構息息相關的政策措施,李楠楠信心滿滿。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短期扶持和中長期增長政策齊發力,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直擊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痛點和難點,必將助力后疫情時期我國養老服務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形成破解新時代養老難題的中國答案。”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表示。

  真金白銀助力養老機構渡過難關

  為盡快解決養老機構面臨難題、快速恢復養老服務業活力,記者注意到,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全力破解疫情期間阻礙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

  “疫情期間,北京市養老機構損失高達30%-40%,要加大對養老機構運營的支持力度。”據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根據養老機構實際入住老年人數量,按每人每月500元標準增加養老床位運營補貼;城區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每個補貼2萬元,農村每個增加1萬元資助,“全市總共要拿出近一億元資金,為養老機構提供相應支持。”

  無獨有偶,上海市制定的抗疫惠企“滬28條”和《落實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本市養老服務機構扶持政策指引》,為養老機構平穩發展保駕護航。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董事長袁治透露,康樂年華一家在滬機構社保減免費用達到33萬元,這對養老機構來說是“雪中送炭”。

  與此同時,湖南省出臺5項措施,通過提高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標準、支持養老機構開展疫情防控、減免公建民營養老機構上繳費用、協助落實中小企業優惠政策、加強一線養老服務人員關愛等措施,幫助養老機構渡過難關、穩定發展。

  “對養老機構來說,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是‘及時雨’‘大禮包’,相對減輕了機構的運營壓力,與此同時,養老機構也要樹立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的思想,采取相應舉措,走好市場化經營的路子。”在袁治看來,通過加強能耗管控、嚴控人力成本、制定積極營銷策略,養老機構才能實現持續、有效運轉。

  后疫情時代,育新機開新局

  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把雙刃劍,在給養老服務業帶來不可估量損失的同時,倒逼后疫情時代的養老服務業蓄勢而發,迎來了更大的機遇與發展。

  醫養、康養相結合是疫情對養老機構提出的新要求。“醫養、康養結合要從‘有沒有’向‘好不好’逐步過渡,養老機構不能僅僅滿足有醫有養,而要具備強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進而實現老年人健康持續和健康安全這一終極價值追求。”綠康醫養集團董事長卓永岳告訴記者。

  而在后疫情時代,老年人健康管理也要不斷實現升級迭代。此次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提出,在做好衛生科普、防疫宣傳,引導老年人群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同時,要將老年人群疫苗接種與老年人健康管理相結合,多舉措將老年人疾病預防關口前移,才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可行途徑。

  疫情對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社會養老方式也將發生新變化,高質量的養老服務將成為剛需。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馮麗英認為,要不斷調動養老機構、高校、技工院校等的積極性,建立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就業-培訓”機制,不斷提升養老從業人員的專業化配置。

  “在未來,智能化養老將得到長足發展,服務需求也將更加旺盛。”在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一帆看來,未來,要將傳統基建與新基建有機結合,不斷加大數字養老建設力度,打造更高效更智能的養老產業環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