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望2020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牢記職責使命夯實社會穩定發展的民生基礎

時間:2020-12-2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兵團的“三大功能”(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四大作用”(調節社會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域協調、優化人口資源),始終把做好民政工作作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對兵團定位的必然要求,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和兵團職責使命,秉承“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助力兵團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強化困難職工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夯實社會穩定的民生基礎

兵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兜住兜好兜準民生底線。以社會救助工作規范化管理和實施精準救助為目的,兵、師、團三級分別建立社會救助工作協調機制,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格局。加強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低保標準大幅提升,由2013年的每人每月237元提高到不低于500元,高于脫貧標準,2019年底兵團提前一年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按照中央“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繼續享受低保政策。“十三五”時期兵團年均救助低保對象、特困人員6.6萬人,年均開展臨時救助14.5萬人次,較好發揮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認真落實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開展孤棄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摸排,健全兒童保障工作政策和關愛服務體系,持續開展“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和“兒童福利信息動態管理精準化提升年”“兒童福利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適時提高救助標準,維護困難群體合法權益,不斷拓展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政策保障。積極開展各類慈善募捐、精準扶貧和社會救助工作,募集善款善物惠及更多職工群眾。持續開展低保專項治理,重點解決“人情保”“關系保”“錯保”“漏保”問題,確保救助政策落實到位、資金發放到位、困難群眾救助到位。

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夯實社會和諧的群眾基礎

兵團積極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深入推進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職工群眾自治實踐。全面推進兵團社區改革,加大社區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社區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自2004年兵團推進社區建設以來,兵團社區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為兵團轄區基層社會和諧作出積極貢獻。截至目前,兵團有社區493個。2018年,兵團開啟團場社區改革,推動團場社區政社分離,回歸居民自治。團場社區由改革前的458個精簡到目前的361個,精簡21.2%;對原社區3657名工作人員進行了分流安置,民主選舉產生社區“兩委”2501人,其中專職“兩委”1791人,精簡比例達55.8%,社區“兩委”專兼職結合,較好落實了國家對社區“兩委”人員組成結構的指導性要求。一師七團迎賓路社區、八師石河子市紅山街道等18個單位獲得了全國示范社區(街道)稱號。八師石河子市“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通過國家級驗收。兵團社會工作從業人員達到655人,組建社區志愿服務隊伍2064個,成為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目前,兵團“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社區治理局面正在形成,社區逐步成為民族團結、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享共建的幸福家園。

提升基本社會服務質量

夯實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保障基礎

兵團聚焦職工群眾關切,不斷完善養老、殯葬、婚姻等基本社會服務,推進老有所養、逝有所安、文明婚俗。養老服務方面,在民政部支持與指導下,兵團養老服務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投入力度不斷加強、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目前,兵團已建有養老院146個,床位17688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6.8張;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9個。兵團“以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形成。一師阿拉爾市、四師可克達拉市、六師五家渠市和八師石河子市成功申報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兵團涌現出以“孺子牛獎”獲得者六師五家渠市養老院院長王俊、全國“三八紅旗手”兵團銀齡養老院院長孔令媛為代表的一大批養老領軍人才。殯葬服務方面,兵團依托現有殯葬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殯葬改革,目前兵團部分殯葬機構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服務理念在西部處于相對較高水平。婚姻登記方面,兵團積極推動婚姻登記系統建設及婚姻歷史檔案補錄工作,補齊婚姻登記中的短板。基本社會服務質量水平的提升,為兵團拴心留人發揮了積極作用。

充分用好受援資源

夯實基層民政設施建設基礎

2014年第二次民政部援疆工作會議以來,兵團民政工作在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得到了民政部和各對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民政部黨組高度關注和支持兵團民政工作,“十三五”時期,民政部安排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1.7億元和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6.8億元,支持兵團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兒童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平均每年撥付兵團社會救助資金4.5億元,保障和改善困難職工群眾基本生活。加強對兵團民政工作指導和幫帶,每年安排部機關蹲點指導兵團民政重點工作,多次派工作組到兵團調研指導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等工作,先后在兵團安排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等試點工作,將兵團民政系統干部和專業人員培訓納入民政部培訓中心培訓計劃,在第一師阿拉爾市舉辦養老服務人才“百縣千人”培訓,極大地帶動了兵團民政事業健康發展。

兵團各師市民政局加強與對口援疆省份協調對接,受到各援建省(市)的無私援助。浙江、廣東、江蘇、安徽等9個省(市)共投入資金2.44億元,支援各師市建設養老服務、日間照料、兒童福利、社區服務等項目44個,組織業務培訓550余人次,部分援建省(市)還與受援師市安排干部交叉掛職,開展民政業務幫帶,促使兵團基層民政服務設施建設有了較大改善。

加強常態下疫情防控

夯實民政領域安全管理基礎

兵團嚴格落實自治區黨委、兵團黨委和民政部關于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始終把職工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強基層社區、養老服務等機構疫情防控,扎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積極動員慈善捐贈,悉心為職工群眾、服務對象、救助對象服務,確保兵團民政系統、服務機構、服務對象疫情零發生,有力促進了兵團的社會穩定。重點做好養老、兒童福利機構等疫情防控工作,及時成立由兵、師、團民政系統和民政行業協會組成5個聯合督導組,通過網絡視頻等形式對運營的109家養老服務機構和1家兒童福利機構進行多輪次全覆蓋督查,指導養老服務機構加強疫情防控。制定《兵團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返院工作流程》《兵團養老服務機構員工返崗輪崗工作流程》《兵團養老服務機構維保人員進院維保工作流程》,為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設計了嚴密的工作程序。印發兵團《關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養老機構紓難解困的若干措施》《關于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的通知》,從減免社保費、減免租金、發放運營補貼等方面助力養老機構緩解因疫情造成的運營困難。加大疫情期間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先行救助”制度,開展臨時救助13.63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7000萬元。基層民政、社區、民政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積極做好服務保障,贏得廣大職工群眾的贊許。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向社會募捐款物1.24億元。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夯實履行民政職能的組織基礎

兵團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加強局黨組對民政工作的領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抓好各項黨建工作,準確理解運用民政工作政治性、群眾性、時代性和協同性,推進黨建與民政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堅持以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為目標,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檢視整改問題,領導班子凝聚力明顯增強,黨員干部隊伍精神狀態明顯轉變,為民服務行為更加自覺,主題教育得到了主題教育指導組的認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認真執行黨章黨規,落實“三會一課”,強化黨支部政治功能。以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機關為目標,持續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堅持抓小抓弱抓常,深入開展“四查”(查作風、查責任、查漏洞、查落實),固化機關作風養成。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落實“好干部”標準,極大調動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對權力運行、民政資金分配使用、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的重點監督。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開展經常性業務培訓、業務交流活動,不斷提高機關能力素質。局全面建設和民政工作取得了較大進步,在2019年度考核中民政局領導班子獲“優秀”等次(優秀占比不超過25%)。

落實掛鉤幫扶

堅持向基層拓展和延伸民政服務

兵團民政局長期掛鉤幫扶三師圖木舒克市葉城二牧場,加強對牧場發展規劃和全面建設的指導幫建,幫助協調文化教育、發展產業、水利設施、社會服務等項目支持。葉城二牧場煥然一新,職工群眾生活極大改善,2017年提前實現脫貧摘帽。局機關每年安排4至6人赴南疆三師二牧場參加“訪惠聚”駐連、“支教”工作;安排機關黨員干部與貧困對象結對認親,平均每年組織4批次以上結親、下沉活動,與親戚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幫助生產致富,開展慈善救助、文化救助、教育救助、慰問聯誼等活動;連續三年邀請少數民族親戚到烏魯木齊市做客,組織參觀兵團軍墾紀念館、設施園藝園區、養老服務機構,組織牧場學生到首都北京參觀,讓少數民族職工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本版文圖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